技艺传承培训
为了提高寿宁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和志愿者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水平,弘扬廊桥文化。8月16至17日,寿宁县举办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暨志愿者培训班。
培训会汇集了对木拱桥理论深入研究的原博物馆馆长龚迪发、集美大学桥梁建筑讲师邓华、廊桥古建筑工程师董勇、省级代表传承人郑多雄等资源人士。课堂内容既有理论教学又有现场实际操作。这次培训会吸引了对木拱廊桥感兴趣的大学生、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硕士、志愿者,以及8位民间工匠。
据了解,木拱桥又称“虹桥”“贯木拱桥”,最早可追湖到北宋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其传统营造技艺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代表着我国古桥梁建筑史上一个辉煌的顶点。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称木拱廊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种,在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2005年,寿宁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寿宁县造桥名匠郑多金被国务院公布为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9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1月,寿宁县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目前,木拱桥营造技艺仅在闽浙边界山区薪火相传。
近年来,寿宁县连续向国家申报了营造技艺传承专项保护资金,鼓励和资助民间修建木拱廊桥,先后在犀溪镇西埔村、芹洋乡尤溪村等地新建了7座木拱廊桥,有力推动了我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发展。
通过这次的培训,给技艺掌握能力较强的学员发放结业证书,并将其列为寿宁县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择优推荐为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优先推荐参与木拱廊桥工程的建设。
安全隐患排查
为了加强寿宁县廊桥保护工作,切实消除廊桥安全隐患,确保廊桥等文物安全。近日,副县长钟琼组织县文体新局、消防大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博物馆等部门,对全县的木拱廊桥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
每到一处廊桥点,相关人员均仔细检查廊桥整体结构现状、消防安全设施情况、周边卫生环境整治、巡查监管措施等。系列排查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日常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