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4月18日、4月19日两天,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分别播出了深度调查《廊桥抱团申遗为何搁浅(上):七县抱团申遗 七年仍原地踏步》、《廊桥抱团申遗为何搁浅(下):各方观点不一 亟待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等两篇报道。总长度达10分钟,以泰顺开展的相关工作为主视角,就廊桥申请世界遗产的最新进展、存在困难与阻碍、专家权威解读等内容做了详细报道,一经播出,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廊桥及其申遗工作的高度关注。
龚迪发,退休前为寿宁县博物馆馆长,曾走遍闽浙边界的100多座木拱桥,20多年来,龚迪发参与研究《宁德市虹梁式木构廊屋桥考古调查与研究》课题,撰写了《福建木拱桥调查报告》,是寿宁县廊桥保护和廊桥文化研究的先行者,由于对廊桥的热爱,被称为寿宁“桥痴”。以下是龚迪发先生关于浙江卫视播的《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为何搁浅》深度报道的观后感及对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提出的一些个人建议。这里也欢迎广大读者能够多多来信发表您对“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 ”的意见和建议。
看了浙江卫视播的《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为何搁浅》,有点感想,遂与钟晓波、庄通等桥友交流。晓波先生约我写点感受,所以就说点不成熟的“闽浙木拱廊桥申遗”下一步工作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回顾与总结
《闽浙木拱廊桥联合申遗为何搁浅》,讲到搁浅,最好查找一下什么原因呢?这就很有必要好好回顾与总结一下七个桥申遗县七年来如何开展 “闽浙木拱廊桥申遗”工作的。建议分别以省文物局发文,要求申报县的县人民政府对七年来的“闽浙木拱廊桥申遗”工作,作一个回顾与总结。呈报的《某某县七年来“闽浙木拱廊桥申遗”工作汇报》,必须写清几点。
1.七年来为落实“桥申遗”工作都作了什么,进展情况﹙包括机构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保护规划编制情况、宣传研究等方面﹚,并作一个评估。
2.总结一下七年的“闽浙木拱廊桥申遗”工作成效、下一步打算,有什么好的经验。
3.时间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2019年5月1日至5月30日。
二、响应退出机制
当前“七个桥申遗县”的县域县情参差不齐,对“桥申遗”少作为者有之,难形成合力。这种情况下,县多不一定会力量大。若仍为七匹马拉一架马车,“桥申遗”难到达终点。泰顺提出的“先行示范”想法,精神可嘉,但时间耗不起。时不待我,只有积极响应退出机制。
1. 按时收到县人民政府报送的《某某县七年来“闽浙木拱廊桥申遗”工作汇报》的,但其县未履行职责的,未按申报文本实施的,经两省文化主管部门确认,劝其退出。
2. 至2019年5月30日,未收到县人民政府报送的《某某县七年来“闽浙木拱廊桥申遗”工作汇报》的,按自动退出办理,经两省文化主管部门予以确认。
落实退出机制后,重新组队。
此项工作一个月,2019年6月底完成。
三、分县指导 一桥一本帐
重新组队后的几个桥申遗县,要有资深申遗专家具体指导,定路线图与时间表。﹙如郑国珍先生,在任时申报土楼等项,现己退休﹚
专家组尽量做到一桥一本帐,此申遗桥要做什么,避免什么,杜绝什么,简单明了,并且有时间要求。尽力不走弯路,少走弯路。
如“桥的遗产区及缓冲区”的控制保护,保持它的原生态的山地、树林、田野、山涧等,连道路也不动它﹙修补除外﹚。例如在桥上能看到的环境保护范围山上不许开荒,此项工作有点难度,涉及许多村民。若事前通过到村放映电影宣传、宣传栏宣传、入户张贴通告、村头路口固定警示通告等宣传,加上廊桥保护员、分片森林管护员﹙林业部门﹚、土地协管员﹙土地部门﹚的管控,这三员四宣传做到位了,保护管控系数就大多了。若事前没宣传,或未宣传到位,事中没人制止,最后形成在桥上能看到的环境保护范围山上村民开产荒,产生光秃秃黄土坡一大块。这样要重新恢复植被,费力费时。
又如宣传带动了旅游,开展旅游就要建供旅游客人所要的设施。就会产生在桥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行为,而这些又多是政府主导的,如何切实控制桥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行为,又是重中之重工作。北涧、鸾峰等桥就要特别注意,如何把关、谁来把关的问题就来了。
此项工作,安排2019年7-9月。
四、县实干班子
有了专家的布局、指导,关键是县里具体落实。县里应多部门配合,团队要精炼,要一件一件实施,事情是干出来的。有些项目不是一年两年就完成的。能做的,可以现在就做,就干,如“定桥山、造桥林”。“定桥山、造桥林”我个人认为是桥申遗中,外国专家看好,又利桥利国﹙保护桥周边环境、绿化﹚的好事。早年就提出在有条件的申遗桥周边建桥山桥林,至今好像未见那个县有行动。
各县按专家组指导,安排好2019年第四季度工作及2020年度工作。
以上属个人看法,请指正!
桥爱好者 龚迪发
201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