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研究保护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8年特别优秀项目
作者:刘杰 编辑:朱慧荣 审核:刘杰 日期:2019-05-09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日前,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发布《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8年绩效考评结果通报》(基金办[20191号])。全国范围内共有164个项目被评为“优秀”,其中42个项目被评为“特别优秀”。 上海地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精准医学出版工程 · 精准医学基础系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脑研究的前沿与展望》一起获评“特别优秀项目”!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1.png

2016年9月中旬,受台风“莫兰蒂”影响,温州多地因强降雨发生险情。15日,温州泰顺薛宅桥、文兴桥等三座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木拱廊桥被洪水冲毁,这些被誉为 “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的木结构拱桥,又一次遭到毁灭性破坏……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2.png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记录 “廊桥王国”的故事

中国古代木拱桥,是世界范围内独有的木结构建筑形式和建筑构造类型,它至迟在宋代就在京城——汴梁(今开封)的主要河道上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后来作为一种国家建筑技术而在各地重要工程中推广与运用。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3.png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独特的桥梁建筑技术已经淡出交通工程的主流视线,而仅仅在浙、闽山区的地方营造中还保留着一定数量的遗存。掌握着这种独特桥梁建造技术的都是当地营造世家几近耄耋的老人,在目前保留数量最多的浙、闽地区乃至甘肃、云南和重庆等地少数的几座结构类型相近的木拱廊桥的保存以及传统建造技艺,其存在和保护都处在非常脆弱的状态。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4.png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填补研究领域空白的重大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木拱廊桥建筑艺术》针对这些古代杰出的木拱桥建筑建造的环境、材料、比例、尺度、构造、装饰、色彩、匠艺等建筑艺术形态进行了深入研究、挖掘和整理,结合木拱廊桥的建筑测绘图、精美的摄影照片、古代文献中的线描插图等图像资料以及文字描述材料,再现了中国古代木拱廊桥建筑艺术的全貌,填补了该领域内的研究空白。同时,该书还对这些地区以木拱廊桥为核心的建筑文化遗产进行了全方位、深度的挖掘与整理,为这些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与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测绘图


目前,中国古代木拱廊桥建筑技艺已于2009年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物质性遗存业已在2012年被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后备名单。珍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保护我国这一独一无二的木构桥梁建筑艺术,仍任重而道远。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荣获以下

出版基金资助:

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2016年度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

专项基金项目

第五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

资助出版


作者简介


刘杰,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中欧木结构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香港大学联合出版的《亚洲空间营造》编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廊桥学会(筹)副会长兼秘书长。1995年至今,致力于中国传统和现代木结构的研究与设计。2004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基金2项。自2001年以来先后出版了《乡土中国——泰顺》、《中国古代建筑环境生态观》、《江南木构》等10余部著作。2017年,主编的《木建筑》第一辑正式出版。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8.png本书的出版,或许可以让人们从这样一个角度——即作为营造环境及建筑艺术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批主要分布在浙闽山区的古代建筑遗存,从而帮助人们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认识这一曾经的国家主流桥梁建筑技艺的内涵,为我国最终将这一物质文化遗存推进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及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9.png

《中国木拱廊桥建筑艺术》


著者:刘杰

开本:大16开

定价:680.00元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出版


相关新闻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