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研究保护
从此再无东门桥——谈谈泰顺桐桥的历史
作者:大笨钟 编辑: 审核:大笨钟 日期:2020-01-22 浏览次数: 分享到:

202003172209204517.jpg

编者按:今天路过泰顺县城罗阳城东,发现之前东门桥已经被拆除。东门桥又称桐桥、永庆桥,始建年代不详,现桥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暮秋重造,乾隆三十一年(1766)仲春完工,为潘鼎的祖父潘宏玺独力兴建。因城镇发展,周边环境改变以及被改装成店面几乎看不出是一座廊桥等原因,被网友戏称为最糟糕的廊桥。

中国廊桥之乡泰顺县城罗阳镇城东有一座叫“桐桥”的廊桥,只不过人们大都不知道这座廊桥原来的名字。它叫“永庆桥”,又称东门桥。清代泰顺诗画家潘鼎有一首七律诗:“画桥东转碧溪头,家住罗峰第一流。爱听鸟声多种树,贪看山色惯登楼。门无车马心先远,住有池塘趣更幽。若使班生知此意,不将铅管换封侯。”诗中的“画桥”就是指这座廊桥,由于它建在城东的桐山大道之上,所以又被人称作“桐桥”。在以前,桥内还悬挂着清代罗阳大诗人董斿亲笔所书的“第一流”匾额,昭示着廊桥周围优雅的环境美丽的风景。

202003172209203545.jpg

▲桐桥(永庆桥)现状(位于东外村潘鼎故居边上)

永庆桥始建于哪一年已很难考证了,据家谱记载:“余潘氏聚族山之麓,先人创桥以济历有年,所岁月浸久,屡新屡圮。”因此猜测永庆桥的始建年代大概在明代,现桥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暮秋重造,乾隆三十一年(1766)仲春完工,为潘鼎的祖父潘宏玺独力兴建。有趣的是,在泰顺还有一座和它同名字的廊桥,不过相比之下,那座位于戬州的永庆桥则幸运多了,不但保存完好而且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位于罗阳城东的这座永庆桥在解放后因兴建公路桥从原址向内搬迁了数次,桥两侧的古道在翻天覆地的建设中也已湮灭,可怜的永庆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一度沦为废品收购站的仓库,最终被修改成商铺,以至在泰顺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也被忽略了过去。

202003172209201789.jpg

▲桐桥(永庆桥)现状(位于东外村潘鼎故居边上)

对永庆桥的一些看法

或者说,镇东桥就是永庆桥,在明代时镇东桥是石梁桥,后来在清代时被改做了木廊桥。但我想,这种说法经不起论证。石梁桥一般适宜建在水流平缓,溪岸较低的地方,从地形上看,永庆桥所在的位置溪流较宽地势也比较高,如果要建造石梁桥的话只能采取一墩两孔式,而高峻的溪岸说明,用作桥柱的石材很难解决。从水流上看,永庆桥位于村落水口之处,罗峰溪在这猛地一折向南流去,山洪暴发时此处水流必然湍急,极易冲毁有桥墩的桥梁。在这种情况下建造单跨式的石拱桥或木梁桥才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案,修于清道光年间的《罗阳潘氏家谱》中的“重修罗峰永庆桥记”所载,此桥“阅数十百年,渐近朽蠹”,永庆桥重修之前当为木桥,如果是石桥的话何来“朽蠹”之说呢?您说对不?


相关新闻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