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各地廊桥
天光云影处 悠然是廊桥
作者:毛江凡 编辑: 审核:毛江凡 日期:2018-12-17 浏览次数: 分享到:

黎川新丰桥

石城永宁桥

龙南太平桥

铅山澄波桥

开篇语:

千年积淀,人文蔚起。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的江西,历经岁月沧桑,却仍保留着一大批弥足珍贵的古建筑,如古宅老屋、祠堂会馆、风雨廊桥、戏台牌坊、宫观庙宇等等,建筑形态丰富,文化影响深远。它们就像一座座“活化石”,见证着赣鄱大地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文化艺术烙印。从本期起,我们将推出“寻访江西古建筑”系列,对江西古代建筑的丰富内涵、艺术特质、文化基因进行深入阐释与立体呈现,以期达成人们对江西古建文化的关注保护与传承发展。

——编者

在赣鄱大地的青山绿水之间,在隐没于时光深处的小镇古村里,藏身着一座座年代久远、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建筑——廊桥。这些景致独特、古朴典雅的廊桥,早已超出了作为桥梁本身的交通功能。它们不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更把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活化”的方式传承了下来。可以说,一座座古廊桥,就是一个个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瑰宝,也是这片神奇的土地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赣鄱山水间,有一种古韵叫廊桥

64岁的黄少清,只要有空,每天傍晚都会来到黎川老街旁的新丰桥上。闲庭信步之间,在夕阳的余晖里,看新丰桥与近旁的横港桥华灯初上,在天光云影的映衬下若长虹卧波、流光溢彩,这在黄少清的眼里,就是最妙曼的景致。

黄少清是研究黎川地方文化的专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黎川是江西古廊桥分布较多的县域之一,境内保存完好的廊桥有近10处。其中黎川古城所在地的新丰、横港双廊桥,分列于黎滩河与社苹水交汇处,互为犄角,遥相对望,是省内罕见、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代表。

新丰桥始建于宋朝,原为木结构便桥,多次损毁。明弘治九年(1496年)由县人捐资重建,形制为五墩六孔的廊桥式建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建成后此桥行旅如云,黄尘掩日,可见当年繁华景象。此后数百年间,历经水灾火患、战火纷飞,先后7次重修。

2013年重修竣工的新丰桥利用原有的桥墩,仍为五墩六孔,沿袭了历史上新丰桥的廊桥式结构,全长92米,桥面净宽5米多,桥中段两侧均建有亭宇,桥面铺有木制长凳,两端为城楼式桥堡,桥堡石阶处镶有大型石雕画,画作原型为著名画家赵望云先生在黎河边的写生画。站在桥上,能深切地感受到“远近青山无墨画,潺湲流水有声诗”的风雅景致。新丰桥南端直达篁竹街首,北端与人民路街市相连,成为连接黎滩河两岸交通的纽带。远望新丰桥,只见长廊飞渡,桥堡耸立,青瓦铺顶,飞檐翘角,蔚为壮观。

横港桥则始建于宋咸淳年间(1290年),为三孔石拱桥,长40余米,是新丰桥的重要补充,出县城东南方向直通宏村、樟溪,直至延伸到福建省的建宁。黄少清说,新丰、横港“双桥”,是黎川古镇的地标性建筑,“双桥”记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汇集了数代文化名人留下的诸多画作与诗篇。清代诗人涂志遴在《横港桥纪事》中写道:“横港桥畔尽渔家,豆架瓜棚傍水斜,鸳鸯小筏杨柳岸,腥风一剪漉鱼虾。”这首诗明白如画,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是一幅黎川古城的写意风俗画。

而在黎川樟溪乡的双溪廊桥,记者看到的是另一种古朴静雅之美。樟溪乡是该县最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与福建建宁为邻,10多座桥梁将村舍古宅连为一体,百条古巷曲折幽深,大小屋舍相通相连,构成了一个古建的迷宫。双溪廊桥坐落在村中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是一座有数百年历史的木质廊桥,桥长大约50米。据村里老者介绍,双溪廊桥过去也是石墩桥,后来被洪水冲垮了。为了使桥既有古桥风格,又能遮风挡雨,重建时依然保存廊桥风貌。

“两溪波涛向东流,廊桥红妆把客留。朱毛曾上戏台洲,红米南瓜度春秋……”黎川县社联副主席、当地文史学者丁艳告诉记者,站在双溪廊桥上,不仅能看到美丽的风景,在廊桥两旁的板壁上,还有不少用粉笔书写的古体诗。这些未署名的作品,皆为当地村民有感而发,追忆当年朱毛红军在樟溪的情怀。如今,双溪廊桥成了当地村民休憩的好去处,特别是集市圩日,各处村民聚集于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黄少清告诉记者,黎川有名的廊桥还有厚村乡的飞鸢桥、宏村镇的紫府桥等,默默静守在时光深处,守护着黎川的山山水水。

黎川的古廊桥让人叹为观止,婺源县清华村的古廊桥——彩虹桥,同样惊艳四方。据史料记载,彩虹桥始建于南宋1127年,历史悠久、保存完整、设计科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彩虹桥长度达140米,桥面宽3米多,四墩五孔,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在风雨天里供行人避雨歇脚。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又名廊亭桥。站在远处遥望彩虹桥,仿若一道亮丽的彩虹横跨在中国最美的乡村,为徽派的主色调增添了别样的奇观。

江西自古河汊如织、水道纵横,因水而有桥,因桥而造就美景无数。加上江西历史悠久、人文鼎盛,一座座古桥的风格各具特色,内涵特别丰富,形制也多种多样。除上述提到的廊桥外,始建于唐代贞观四年(630年)的铅山县湖坊镇澄波桥,是我省现存最完好、最古老的廊桥之一;龙南县杨村镇的太平桥,造型奇特,桥中风雨亭兀立两岸,气势磅礴,亭顶四周以三耙飞檐相衬,蔚为壮观,被《世界桥梁大观》收录其中。

此外,修水的善述桥、石城的永宁桥、崇仁的三川桥、广昌的万寿桥、南康的永安桥、崇义的章源桥、安远的永镇桥、信丰的玉带桥等古廊桥,皆各有千秋,各美其美,不仅便利了当地交通、装点了秀美河山,更记载着历史的过往,是活着的文物瑰宝。

每一座廊桥,都是一座奇巧的古建博物馆

“水自廊桥流出远,风从花影过来香。古今多少风尘客,谁借乡思洒墨章?”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抒写廊桥的诗篇。而20多年前的一部美国电影《廊桥遗梦》,其演绎的浪漫爱情故事感动无数人,也让人们记住了“廊桥”这个唯美的名字。

“无论是文化、历史还是形制,美国的廊桥当然无法和我国的相媲美。”中国古建园林研究会委员、江西古建研究专家陈方说,中国廊桥的内涵十分丰富,光叫法就有“亭桥”“屋桥”“虹桥”“风雨桥”等多种。作为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之作,廊桥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没落于近代。在中国,每一座古廊桥都承载了许多重要角色:它们是休憩场所,是交易市场,是团结乡民的纽带,是传播文化的长廊。在中国百姓心目中,廊桥不仅是公共建筑,更是文化图腾。

陈方告诉记者,在我国南方,山川众多,丘陵广布,溪流纵横,交通极为不便。于是,古代的能工巧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建造了各种形式的桥梁,其中就有不少造型别致的廊桥。这些廊桥横跨在险滩绝壁之上,静卧于村落市井之中,细细品味,每一座廊桥都是一个博物馆,都是古建筑的文化符号。

在陈方看来,江西有代表性的古廊桥,从建筑材料来看,可分为砖石木结构类型(如:黎川新丰桥、龙南太平桥)、石木结构类型(如:石城县高田镇永宁桥)、木结构类型3种;从建筑风格类型看,又可分为廊亭榭结合类型(如:黎川新丰桥)、廊门楼结合类型(如:修水县的善述桥)、廊亭结合类型(如:黎川横港桥)、单纯廊类型(如:崇仁县的三川桥)等4种格局。在用途上,廊桥不仅仅具有交通出行、遮挡风雨的功能,往往还具备了居民交往、地区标志、旅游观赏和宗教祭祀的功能,这些功能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陈方说,一座座古廊桥古朴而典雅的造型、实用而科学的结构、大气又不失细腻的风格,折射出我国先民的文化观念、审美情趣和高超技艺,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代文化遗产,正焕发新的时代价值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用发展的眼光,来保护和发掘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不仅能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还能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延续。

记者在黎川县宏村镇采访时,见到了一座刚刚竣工的气势恢宏的廊桥。这座廊桥横跨宏村河,设计精美,造型别致,古色古香,成了当地非常亮眼的一座地标。

来到桥上,轻风擦着水面拂过廊桥,给闲坐在廊桥上的村民带去了别样的惬意。在桥上,记者遇到了当地一位叫孔建元的老人,他是这座廊桥筹建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叙述中,记者意外地听到了一位七旬翁不办生日宴、捐钱10万元建廊桥的感人故事。

孔建元说,宏村地处黎川南部,水系发达,宏村河穿镇而过,把中湖、孔洲等村隔开,两岸群众来往和学生上学不便。2013年,宏村镇几位老人倡议,在樟溪河与孔源河交汇处,集资建一座名叫紫府的廊桥,方便两岸群众出行。此举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响应。

宏村建设紫府廊桥的事牵动着黄贤林老人的心。2016年9月,时逢老人70岁寿诞,按照农村的风俗应该好好操办。作为黄贤林长子的黄志清,多年在外打拼,如今事业有成,他和三个兄弟准备了10万元为父亲过生日。黄贤林知道后,拒绝了孩子们的好意,说:“大操大办很浪费,摆阔攀比要不得。咱们把办酒席的钱省下来,为家乡建设廊桥出点力吧。”

就这样,黄贤林老人过了一个简朴的70寿诞,把省下的10万元捐了出来支持紫府廊桥建设。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群众和在外创业者纷纷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很快募集建桥资金100多万元。不久前,紫府廊桥正式竣工。开通之日,百姓们蜂拥而至,纷纷叫好。而夜幕降临,紫府廊桥霓虹闪烁、流光溢彩,点亮了一个小镇的精神夜空。

“这是廊桥文化在当代最好的传承与接续,这是历史与现实交相呼应、产生共鸣的最好的例子。”陈方说,古廊桥大多是在乡绅的主导下,由乡人自发捐建,宏村紫府廊桥的建设,见证了古代文化遗产正幻化出新的现代价值。

当然,对古廊桥的保护与传承永远都是进行时。陈方说,近些年来除了年久失修逐渐衰败,洪水、塌方等自然灾害也威胁着古廊桥的生存,而对古廊桥的复建,也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因此,他认为真正的保护,是要保存建筑本体,即保护古建筑原来的平面布局、造型、艺术风格,才能完整地保留下古建筑的文化精髓。

一带长廊护拱桥,谁遗奇迹在今朝?溪流不识人间事,飞虹有心传捷报。保护和传承好古廊桥,并将其文化内涵弘扬与发展,依然是历史托付于今人的使命。(记者 毛江凡/文 杨继红/图)


相关新闻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