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聚焦媒体
泰顺廊桥灾后修复工程再思考
作者:黄贵强 曹守一 编辑:朱慧荣 审核:黄贵强 曹守一 日期:2019-04-22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再思考1.png


泰顺廊桥灾后修复工程获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的特别推荐项目,该项目是对文化遗产如何科学有序进行灾后重建的尝试。


多层次全方位的决策:


2016年9月15日,“莫兰蒂”台风暴雨造成三座国保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接到灾情报告后,浙江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及市县各级文物主管部门领导第一时间赶赴泰顺现场查看灾情,并根据廊桥受灾情况制定了文物修复与非遗传承相结合、修复工程与技术研究相结合、全程参与与工作宣传相结合的灾后修复策略,指导后续工作开展。


再思考2.png

图/2016年9月20日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省文物局柳河局长赶赴现场指导灾后修复工作

再思考3.png

图/2016年9月16日省文物局柳河局长、文物处李新芳处长及古建院黄滋院长现场指导廊桥修复工作


公众全过程的参与执行


3座廊桥同一时间段相继被冲毁,泰顺县文物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媒体社交平台,向当地民众发布了《关于收集被毁廊桥木构件的紧急通知》。当地民众、文物工作者、文保员立即不约而同前往受灾现场打捞木构件。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泰商发展联会等民间组织纷纷发出倡议,积极开展爱心捐募和捐赠活动。


图/当地民众自发参与抢救整理受灾木构架


国家、省级文物专家在不同阶段多次前往廊桥冲毁现场,具体指导廊桥灾后修复技术工作。


再思考5.png图/专家现场指导廊桥修复



3家施工单位与当地挑选的3名木拱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人“一对一”结对完成廊桥修复工作。


再思考6.png

图/廊桥灾后修复现场


浙江古建院成立廊桥灾后修复工程技术小组,对打捞构件进行统计,结合图纸、照片、三维扫描数据进行原有位置判断,运用阻抗仪、应力波等技术逐根检查木构件,做到最大限度利用原有构件。


再思考7.png

图/古建院设计人员对打捞构件进行记录检测


施工过程中持续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边记录边研究,边整理边优化。


再思考8.png

图/修复工程各方人员现场技术讨论


工程竣工后同步进行泰顺廊桥预防性监测,并展开廊桥保护修缮技术导则和灾后修复工程报告等保护研究工作。



再思考9.png

/廊桥上方安装的监测仪器


廊桥灾后修复的价值


廊桥,是当地民众积极参与、捐资而建的宗族产物,承载着繁衍于此的集体记忆。廊桥的灾后修复,不仅使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得以重生,还勾起了当地民众情感深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修复后的廊桥重新为当地的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泰顺廊桥灾后修复工程为文化遗产如何进行科学有序的灾后重建提供了一次有探讨意义的实践。


再思考11.png

再思考10.png

图/修复后的文兴桥成为乡俗文化的载体

再思考12.png

图/修复后的文兴桥及周边整治后的乡村景观风貌

作者:黄贵强 曹守一  来源:浙江古建


相关新闻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