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聚焦媒体
刘杰:从《乡土中国-泰顺》到东南沿海小流域的建筑史研究(附视频)
作者:大笨钟 编辑: 审核:大笨钟 日期:2020-07-20 浏览次数: 分享到:

 7月17日晚,位于温州市东瓯智库一棵树艺术中心三楼的廊桥村热闹非凡,高朋满座,因疫情影响,线下活动一直搁置的廊桥村讲堂第十六期终于在一位重量级嘉宾的到来,隆重开讲。

        这期讲堂,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高级顾问、上海交大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博导刘杰教授。

       在场四十多位廊桥村民和线上共两千多名观众一起聆听了讲座。

202007282333439684.jpg

        本次讲堂由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执行会长钟晓波主持。

        刘杰说,来到廊桥村就像回家一样亲切,许多亲朋好友因为廊桥聚在一起,很多往事一一浮现。

       刘杰教授从《乡土中国—泰顺》的缘起说起,然后对东南沿海小流域的建筑史研究展开分享。他从1996年就开始关注泰顺乡土建筑研究,《乡土中国—泰顺》是他的硕士论文研究成果,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本著作。二十多年来,他持之以恒不断深入乡野田间,着手于中国乡土社会时期遗留至今的古村落、桥梁建筑中木拱桥等领域的考察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他用几十年的光阴专注做一件事,马不停蹄的研究挖掘,留存乡土文明的传统智慧和最后痕迹。

       2005年至2008年,与哈佛大学Peter K. Bol、复旦大学吴松弟合作,受Earth Watch 基金会资助,以Studies on Chinese Ancient Villages, Roads and Bridges in Taishun County为题进行研究。在此研究过程中,刘杰受到吴松弟和Peter的启发,开始从流域的视角、运用多学科联合的研究手段关注区域的建筑史。 

       2012年起,受福建省福安市政协委托,刘杰与福建省宗教研究学者蓝炯熹、历史学者林校生教授以及福安市博物馆馆长张玉文、周宁县博物馆馆长郑勇等联合开展对长溪流域古代建筑文明的研究,系统地对长溪流域的腹地核心福安市、以及周宁县的木构建筑遗存进行考察与研究。

       2014年起,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以“中国古代木构桥梁的发展与演变研究”为题,开始系统地对中国各地的木构建筑遗存进行考察与研究。长溪流域的木拱廊桥是中国南方山区最重要的木构桥梁建筑遗产聚集地,也是本项研究的重点区域。 

        刘杰教授进行的木拱廊桥研究有两大特点,注意多学科的协作、跨国别的交流。所用方法早已超出建筑学的范畴,还运用了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同时,刘杰与美国、欧洲以及日韩学者的合作也将中国木拱廊桥的研究直接推进到国际学术的层面,引起了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木拱廊桥的持续关注。

参与现场活动的部分嘉宾合影

关于廊桥村讲堂

     “廊桥村讲堂”由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温州市泰商发展联合会和泰顺县政协在温委员工作室(乡贤驿站)联合主办,旨在传播弘扬廊桥及泰顺乡土历史文化,强化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 “廊桥村”是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官方微信群,除了一拨守望乡土,有故乡情结的乡贤外,也凝聚了国內外的热衷于泰顺乡土文化的专家学者。此前,来自台湾的萧百兴教授和正念专家林丽玲,来自瑞典隆德大学、从事亚洲文化研究的史雯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博导、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会长吴松弟,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院长胡戎恩博士,非遗文博专家季海波、高启新,泰顺籍北漂作家桦之、音乐词作家思未、泰顺乡土文化研究者赖立位、包登峰等多位专家学者都曾在廊桥村讲堂开设讲座。

观看全程高清视频回放,请扫海报上的二维码!


相关新闻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