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廊桥人物
吴松弟:志存高远勤读书 奋进研学启新篇
作者:奋斗泰顺人 编辑: 审核:奋斗泰顺人 日期:2020-09-22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他与书为伴,伶仃生活自信成长;他研读历史,出唐入宋由古及今。从读书人到写书人,他学无止境,执着探索,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主要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海关史与海关文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吴松弟,共同来倾听他的奋斗人生。

久居上海的吴松弟每每返乡都带着对家乡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历史地理文化传播的课题而来,这一回自然也不例外,他希望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所学所知让家乡的本土特色文化广为传播。而看着家乡泰顺日新月异的变化,吴松弟时常感慨:如今泰顺发展得太快,早已不是他儿时记忆中那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了。

这块饱含记忆的故土有着吴松弟太多难忘的经历,2岁亡父、8岁丧母......

孤苦无依的吴松弟小学二年级开始就住校,因为学校紧邻泰顺县图书馆,放学后无处可去的吴松弟便一头扎进图书馆里,久而久之成了那里年龄最小的常客。虽然图书馆场地不大,储藏的书籍也并不多,但每每翻阅书架上的报纸杂志与各式各样的读本,都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不孤单的人,书籍成为了吴松弟成长的良师益友与寄托情感的精神食粮。

读书赋予吴松弟强大的精神给养,但现实生活却是艰苦的。到了初中,学校每月发放的6块钱助学金,与生产队每年360斤稻谷的五保户补助,已经是吴松弟全部的生活费了。

由于时代变故,吴松弟读至初二便无奈辍学了,劳作务农之余,他一直坚持读书,时常抱着家中仅有的一本《中国地图》,一钻研便是大半天。慢慢地,吴松弟发现自己对地理和历史研究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开始从抄阅地理知识到博览国内外地理、历史以及人物传记,痴迷读书的吴松弟逐渐积蓄了知识的力量。即便同龄孩子邀他一同玩耍,吴松弟也总是婉拒,将读书摆在生活的第一位。

1977年,我国全面恢复高考,吴松弟当时已经到部队当兵,得知消息的他既兴奋又忐忑,一方面担心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够,另一方面又担心错失良机。次年,在姐姐的多番激励下,吴松弟鼓起勇气分秒必争、努力备考。那一年师里同批参加高考的600多人中仅有2人考上本科,吴松弟便是其中一位,欣喜之余却因文理科之别,只读过两年初中的吴松弟难以考上理科,被自己所热爱的地理系拒之门外。

1982年,吴松弟顺利从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准备报考杭州大学的历史地理专业,期望能跟随杭州大学地理系的陈桥驿先生攻读研究生,可又因外语不及格未能如愿。

在考虑研究生攻读方向的过程中,基于对历史地理的偏爱及经济问题的钻研,吴松弟决定从宋代历史着手,将宋代东南沿海丘陵的经济开发作为研究课题,而这也成为此后他研究宋代历史的开端。一路从硕士研究生攻读至历史学博士,几十年间,吴松弟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和发表了160多篇论文和十余部学术著作,成为我国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的主要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由他主编的9卷本《中国近代经济地理》于2016——2018年相继出版,并于2018年荣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2019年又获教育部历史类一等奖。吴松弟说,是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因此他也希望在留任复旦大学教学的过程中,让他的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知识,更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如今在吴松弟的研究课题里,对泰顺的历史地理研究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从2006年起,吴松弟曾先后多次与美国哈佛大学的包弼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刘杰教授等人组成国际考察队,对廊桥乃至泰顺的历史进行全面的考察,他说自己的初心在于让美丽廊桥为世界所喜爱,让泰顺文化为世人所知晓。

吴老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什么都喜欢,但首先要喜欢的应当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改变了吴松弟的命运,他说他要用所学所知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心力。


相关新闻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