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廊桥人物
吴学养:以木为魂,让千年廊桥“活”在当代
作者:今日泰顺 编辑: 审核:今日泰顺 日期:2025-04-29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在泰顺县雅阳镇的青山碧水间,廊桥不仅是跨越溪流的纽带,更是千年匠心的文化符号。吴学养,一位43岁的木拱廊桥技艺大师,用26年的坚守与突破,让这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非遗技艺“活”出当代气象。他不只是传统匠人,更是一名“文化创客”——以木为魂,让廊桥技艺从深山“跨”向世界舞台。


17.png

图片提供 《家居廊ELLE DECORATION》 摄影 赵易宏


廊桥“匠心”的文化守护人

走进吴学养工作室,墙上挂满“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人类非遗”等荣誉证书,但他最珍视的,是永和桥梁柱上刻着的“本村师傅吴学养掌墨”。这座横跨家门口溪涧的新廊桥,不仅承载着“以和为贵”的寓意,更成为村民聚集的新地标——每逢节庆,桥头重现木偶戏、市集等传统民俗,而抖音直播间的镜头正将这份热闹传向世界。

廊桥“传承”的文化传播者

“市级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廊桥出海专家库成员”……荣誉背后,是吴学养对技艺传承的忧思。2021年,他参与江苏徐州园博园木拱廊桥建造,让泰顺技艺亮相全国。2024年,浙财人文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他的工作室,他将亲手雕琢的“鱼跃龙门”木雕赠予实践团队,寄语青年传承匠心。


18.png

图片提供 《家居廊ELLE DECORATION》 摄影 赵易宏

廊桥“出彩”的文化轻创客

在吴学养的工作室,传统技艺正以新形态焕发生机。在文化创客中心的帮助下,他带领团队开发等比例廊桥模型,用“鲁班扣”榫卯盲盒吸引年轻人体验古法智慧;他还化身“文化讲师”,在永和桥开设公益课堂,用方言讲解“牛角削”“龟背”等术语,让村民和游客感受廊桥之美。面对镜头,他抚摸着桥柱感慨:“老祖宗的技艺,要靠创新才能活下去。”

吴学养的故事,如同他修复的廊桥,沉默却厚重。从唐代三条桥的传奇,到永和桥的现代悬梁,他用创新续写千年技艺的“活态史诗”。正如他赠予学生的木雕“鱼跃龙门”所寓意的——传统技艺的传承,既需如鱼坚守水底的定力,更要有跃过时代激流的勇气。

在雅阳溪畔,这位“最年轻掌墨人”正以木为笔,绘就廊桥文化的未来图景:让世界看见,中国匠人如何用木头“架”起文明的对话之桥。





相关新闻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