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廊桥人物
“斧头王”无师自通造廊桥
作者:苏康宝 编辑: 审核:苏康宝 日期:2009-09-07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凭借一把普通的斧头,他在央视演播厅里剥鸡蛋壳,取铅笔芯,一举夺得“斧头王”的称号,而之前他从未有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 


  凭借祖辈三代继承下来的木匠手艺,他既没拜师学艺也无高人指点,却把一座座精巧美丽的廊桥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泰顺第一个拥有建造廊桥技艺的年轻人。 


  37岁的他在2009年,修建了两座廊桥,一时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他就是泗溪镇青年木匠曾家快。 


  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是如何用手中的斧头来填补了泰顺廊桥建造无后人的空白呢—— 


  9000元造出一座廊桥


  9000元造出一座廊桥并非是一个神话,就在曾家快的造桥技术没有实地应用之前,他曾经小试过一次牛刀,这次试验对他来说缺乏挑战性,不过他倒是从中掂量出了自己的造桥技术到底几斤重。 


  8月7日清晨。泗溪北涧桥畔,花园里的向日葵黄花落尽,沉甸的果实挂在枝头。老屋宽敞的院子里,阳光穿过树梢打在年轻的造桥师傅曾家快的脸上,越发凸出他的腼腆和羞涩。记者的话题直奔曾家快的第一次建桥经过,却不料被好几个电话给打断了。 


  “太忙了,实在来不及过来了,等我这边桥造好了,再过来。” 


  “今天我得休息一下,明天要去乌岩岭,把那边的活干一些再来埠下……” 


  短短半个小时,电话接了数个。挂了电话,曾家快笑着小声解释:“是苍南莒溪来的,那边想造廊桥,让我去订合同,这边活没干完,我先不想接单子。那边知道我的实际情况,他们同意我先把这边的活干好了,再过去。如果这个单子接过来,即便要建,也要等到明年了,这将是我就要建的第5座廊桥。” 


  接上话题,记者多次“追问”曾家快造桥的启蒙师傅,他却一再羞涩地解释,木工手艺虽是师承祖辈,但建廊桥的技艺全凭个人摸索,祖辈没人建造过廊桥。 


  掌握了一套“独门秘诀”却师出无门,说来让人难以相信,但事实的确如此。 


  泰顺有没有廊桥造桥传人?2003年之前,这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泰顺古廊桥名扬天下,人们慕名前来观赏的同时,对古廊桥的独特构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这不仅仅是外地游客,就是连本县很多人也在询问,诺大的泰顺,还有谁会建造廊桥?其实谁都不知道,此时身处乡村的曾家快早就坐不住了,自小生活在古廊桥边,对桥的结构十分熟悉的他,心中早已构筑了无数个廊桥的雏形,只因为资金的问题,建造一座廊桥的梦想始终未能如愿。 


  他找来材料,利用空闲时间,一点一点黏连,推刨敲钉,数月后,一座一米多长的廊桥模型悄然问世。逼真的造型精致入微,小到一根椽子,大到廊桥的桥基,有模有样,引来一片惊叹。 


  有人小声嘀咕,小模型固然好做,做大的,就不一定能成功,这些话让曾家快听着,心里不是滋味,却又无可奈何。 


  就在此时,县里一家单位对曾家快的廊桥模型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为测试他的造桥技艺,对方出资9000元,让曾家快建一座真的廊桥。 


  “虽然之前做过廊桥模型,轮到实地建桥,心里有底,但还是不敢怠慢,造桥之前,认真查看了全县的6座廊桥的构造,我最后以北涧桥为模型,接了活。”曾家快说:“第一次实地建廊桥,由于尺寸和规模都不大,再加上反复揣摩过无数次,桥造得很顺利,让我在后来的行动中增添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如今这座长11米,高7米,净跨7米的廊桥横卧在泗溪南溪的一片田野里,成为一道风景,一年四季或是相伴着油菜花,或是相伴着水稻,在行人眼里虽然普通无奇,可在曾家快眼里,却是一种动力的源泉。 


  1500件构件衢州装廊桥 


  2005年4月的一天,曾家快在泗溪中山岗一座庙里维修古建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来自衢州,对方邀请他去衢州修建廊桥。 


  兴奋与喜悦之后,曾家快陷入冷静思考,因为对方开价太低,他拒绝了修建廊桥的要求。 


  5年后的今天,提起第一次拒绝的原因,曾家快显得很认真:“对方提出的价格是4万元,廊桥和普通的桥不一样,我算算费用根本不够,这是在造桥,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偷工减料。我当场就回绝了。” 


  2006年年初,对方再次来电,把价格提到了7万元。曾家快估算了一下允诺了。 


  这座廊桥的修建对于曾家快来说是一次挑战,原因有三:首先没到实地考察过。其次图纸简单,对方只提供了一个样本和尺寸。最后施工时间短。两地路途遥远,现实条件不允许工人来往奔波。曾家快干脆提出,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在泰顺购买,做成构件,再拉到衢州组装。对方狐疑,这样做能成么?曾家快拍拍胸膛:“放心,我保证按时保质交货。” 


  一些村人听说曾家快要把廊桥建到衢州去,持怀疑态度。接着又听说他连实地都不考察就接了活,有些人坐不住了,善意地劝他,只凭一张图纸,没实地考察就要建桥,可别把一世名声都倒了啊。在别人的议论声中,胸有成竹的曾家快却悄悄开始行动起来。他买来木料,叫来帮手,在自家门口摆开了阵势,叮叮当当地忙碌了起来。 


  两个月后,1500间廊桥构件顺利完成。大到桥苗,小到椽子。细致入微,丝毫不差。对方派车过来运,曾家快跟车同行。 


  采访中,曾家快说起了这样一段插曲,当时廊桥的构件运往黄土岭村时,途经丽水松阳县,被检查人员拦了下来,因为,在原来的报运材料上,写的是原木,但是车上装的却是1500多件构件,检查人员心生怀疑,将车子扣了下来,要曾家快说清楚了才能走。 


  曾家快只好披露实情,为了节约建设廊桥的成本,只好在家里先把原木做成了构件。听说是建设廊桥,检查员强硬的口气顿时温和,得知30出头的曾家快会做廊桥,出于内心的敬佩,他们当即给予放行。 


  40多天之后,在衢州七里乡那个叫黄土岭村的地方,一座崭新的廊桥呈现在别人的面前,所有的构建一块不少,一块不多。来自中国廊桥之乡的造桥师傅曾家快的行为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人们一片哗然。除了惊叹廊桥的秀丽,更多的是赞叹曾家快的神算。 


  乌岩岭造座没桥墩的廊桥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尤为重要。对于曾家快来说,2009年一月份,他在乌岩岭建造廊桥时,就遇到这样一个难题,在不能破坏原始森林地质面貌的情况下,要在山涧上造一座廊桥。 


  廊桥本来就靠桥墩托着,若无桥墩桥又能如何站立?但是修建在乌岩岭景区内的这座廊桥就没有桥墩。 


  曾家快说:“乌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非常严格,如何做到即能把环境保护好,又把廊桥建造好。相关部门为此思考了好几次,却始终没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三次经过实地考察后,曾家快主动提出建议,不用挖掘山体,不用打好建桥基础,直接把廊桥的桥苗插在河两岸岩石体里,就可以顺利地解决自然景观保护的问题,同时还能把廊桥建起来。 


  对于曾家快的这项技术创新,记者表示担心。他却笑着安慰记者,工艺上完全不必担心,其实经过几次实地考察后,他发现建桥的地方,两边岩石就是最好的天然桥墩,数根桥苗只要牢牢插在岩石里,就能保证廊桥着力点的平衡,从而屹立在溪涧上。 


  第一次使用创新的技术,曾家快对于技术含量表示很有信心。 


  今年11月,乌岩岭廊桥将正式竣工。提到从此密林之中,将留下他的又一个杰作,曾家快腼腆地笑了。 


  埠下廊桥桥屋有15间 


  一把普通的斧头,做了四座廊桥,每建一次廊桥,对于曾家快这个年轻的造桥师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和历练。但是他始终充满着自信和快乐。如果说建造一座没有桥墩的廊桥,对曾家快来说是一次技术上的挑战,那么建造雅阳埠下村的廊桥,对他来说这一次的挑战更为艰难。 


  2009年2月,曾家快在乌岩岭造桥。雅阳镇埠下村的村干部找到了曾家快。他们计划在村水尾建造一座廊桥,请曾家快出山。 


  埠下村的村干部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请曾家快出山,一是因为他属于泰顺会造廊桥的两个人之一,董直机老人年迈无法出山,而曾家快先后做过好几次廊桥,比较年轻又有经验,商讨的最后,别无其他最好人选。 


  在记者的采访本上,曾家快熟练地画下了埠下村廊桥的设计图片,他告诉记者按设计图来看,这座廊桥最大的挑战是因为有三层屋檐,上下几层加起来,一共有桥屋15间。这在泰顺古代和现代的廊桥中并不多见。如此多的层数和桥屋自然增加了桥体所承受的重量,建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支持桥上所有构件的桥体,让其坚实地矗立在河面上。 


  解决这个问题,最大的关键就是桥苗的穿插和精确度,在建造廊桥的过程中,曾家快创新思维,采取桥苗穿插的方式,空间有多大,就穿插多少桥苗,最终为解决桥面的建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埠下廊桥桥身已经完工,整座桥将于年底竣工。谈到这座桥,曾家快感触颇多,他说:“建造廊桥,跨度越大,难度就越高。埠下廊桥的建设,也算是一次自我的突破吧。” 


  采访行将结束时,曾家快向记者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下一步他将前往苍南建造廊桥。同时浙江大学美术学院的有关人员已经向他发出了邀请,在完成年内的廊桥建造后,明年他还有可能去浙江大学美术学院为学生讲授古廊桥和古建筑建造的传统技艺。 


  曾家快说:能把泰顺的造桥技术带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明白,我想,对发扬泰顺传统的民间技艺有着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新闻
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