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笨钟 发表于 2015-5-27 22:28:23

复斋先生曾镛——清代泰顺最杰出的文人

曾镛(1748—1821),字在东,一字鲸堂,晚号复斋,人称复斋先生,祖上世居罗阳三洋村,后迁居县城内士林坊。自幼好学,通六经、精性理,为文高古。先后在温州中山书院、杭州敷文书院读书九年。乾隆四十二年即1777年拔贡,进入国子监读书,充四库全书馆誊录,1785年选授浙江孝丰县学教谕,1790年父亲亡故,丁忧回家,1792年冬服阙,出任云和县学教谕。1794至1796年在杭州,结识了秦瀛、汪志伊。秦瀛乾隆五十八年(1793)到嘉庆五年(1800)相继担任温处道员、杭嘉湖道员、浙江按察使,是乾嘉时期的著名文人,在温州、浙江期间大力倡导文艺,奖掖后进,秦对曾镛极为欣赏,曾对人说“予观两浙才俊之士,心雄气盛无如泰顺曾鲸堂镛者”。汪志伊乾隆五十八年任浙江布政使,嘉庆二年调任福建布政使,继升福建巡抚,汪对曾镛极为器重。期间,汪多次“问以政事操履,求益甚诚”,曾镛“为尽言得失而规之以道”,汪“听纳,谓此后树立皆为先生行道也”,1798到1801年,曾镛受汪邀请到福建,先后在福州、将乐等地讲学授徒,曾镛的儿子曾璜受聘担任汪的家庭教师,教汪家孩子读书。1802年,曾镛被任命为金华府汤溪县学教谕。1804年,浙江西部大洪水造成饥荒,浙江巡抚阮元委任曾镛等人到湖南、湖北采运大米救济灾民,事毕因廉干被推荐担任知县,候选期间回籍主讲罗阳书院。1814年正式出任湖南省东安县知县,出山之日,带学生董斿赴任。在东安七年,廉政爱民,遇民以恩,重视礼教,捐俸兴学。公务之余,“招秀士讲学,远近来受业者甚众”。1821年湖南巡抚左辅以“仕学俱优、民安于治”将曾镛推荐给上司,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卢荫溥将曾镛引见给道光皇帝,拟升任知州职务,但是时年已晚,不久即卒于东安官署。死后家无余财,其门生及士绅集资为其收敛。http://mmbiz.qpic.cn/mmbiz/qQN6Cic6WmzOJHO6FJdRroG5WrFFwTFCr7hoYqYDwvLCq6BA0oEuZqljMRD0DE5UU4oDyib8JG3Q2qprytoVmOyQ/0?wx_fmt=jpeg&wxfrom=5
曾镛前半生读书,后半生教书,在东安任知县七年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善为文,参加岁考、科考,十六次获第一,所作应试文章曾获孙希旦、秦瀛等文章大家高度评价,也为温州后辈学人敬仰,如孙衣言、孙锵鸣兄弟等,泰顺后辈更不待言,董正扬、潘鼎、董斿、林鹗都受其教诲,受益终身。只是一生困于场屋,参考十六次,仅以拔贡终其一生。但是也正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受到秦瀛、汪志伊、阮元三位文章大家的赏识,得以脱颖而出,在晚年获得一次展示才学的机会。1799年冬天,时年五十二岁的曾镛,见“万象摇落,木脱草萎,胚胎已伏”,突然想起他熟悉的《易经》中的《复卦》,当即取复卦的卦义自号为“复斋”,并用以名所著的诗、文集为《复斋诗集》(4卷)、《复斋文集》(21卷)、《复斋制义》。同治八年(1869)入祀泰顺先贤祠和湖南名宦祠。
文:红楼隔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复斋先生曾镛——清代泰顺最杰出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