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陈志华老爷子的精彩演讲(上)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川一泉
时间:
2004-3-26 15:14
标题:
陈志华老爷子的精彩演讲(上)
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古建筑保护专题讲座(摘录)
编者按:应泰顺县古建筑保护工作委员会的邀请,2001年3月,著名乡土建筑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一行考察了泰顺廊桥、民居等乡土古建筑。3月30日,在县府七楼会议室举办古建筑保护专题讲座。讲座由泰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黎华主持。上海交通大学讲师刘杰、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摄影家李玉祥,分别就我县古建筑的保护发表了看法。现将讲座内容摘录如下:
张黎华:首先我把下午讲座的三位专家介绍给大家。陈志华教授,他是研究建筑学的权威、资深专家,也是国家文物局的建筑顾问。刘杰先生,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讲师,《乡土中国·泰顺》的主要作者。李玉祥先生,国家著名出版社——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的摄影家,也是《乡土中国·泰顺》的主要作者。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三位专家来泰顺指导工作!
泰顺的古建筑非常丰富,尤其是古民居、古廊桥养在深闺,现在日渐为世人所瞩目。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如何跟泰顺的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相谐和,这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生活在这当中,对古建筑往往是熟视无睹,平时对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缺少理性的认识。这次机会非常好,我们邀请了三位专家光临我县,我们要求他们给我们举行这个讲座,使我们在这方面提高认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对接下来,怎样去保护、开发和利用古建筑,以推动我们经济发展有莫大好处。这也是我们举办这次讲座的目的所在。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陈教授给我们讲座!
陈志华
诸位同志,大家好!
到泰顺来,我已经酝酿一年多了。其实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是我在高中生的时候,曾经到过东坑村,去景宁的东坑村。我在那住过一段时间,脚踩过泰顺的县境,不过没有到县城来过。据我所知,当时泰顺全是山,交通极其困难。说实话,那时的印象就知道泰顺很穷。我这次来了,到现在是一天半时间,没什么资格来讲,刘杰同志在这工作了五年多了,李玉祥同志也来过好几趟,已经出版的有关泰顺乡土建筑的书《乡土中国·泰顺》,是他们俩人编著的,所以他们二位比我有资格讲,我不大了解情况。不过呢,我比他们年纪大一点,年纪大一点就古老一点,古老一点呢,就带有一点文物气。博物馆里的东西都是古老的东西,我这桌上的话筒进不了博物馆,这茶杯也进不了博物馆。我比起刘杰先生、李玉祥先生已带点文物气了,所以他们也比较尊敬我,叫我先生。那么就是说,文物应该受到尊重了。
我们这次来了,最使我吃惊的倒是大量的新建设。很了不起,刚才说了,六十年前,在我的印象中泰顺是极穷的地方。可是现在的泰顺很漂亮。我曾在文成南田(刘伯温的老家)读过书,昨天去南田一看,哎呀,南田也城市化了,我也非常吃惊。这实在非常好。我们搞文物的也并不是只往后看的,我们也是向前看的。不过,大家有时候奇怪,为什么我们向前看,又要保护古建筑呢?我要说的一条就是,保护古建筑,保护文物恰恰是一个非常先进的、非常现代化的一个意识。这人哪,他是越向前,经济越发展,社会越发展,那么越要保护文物,因为变化实在太快了。像过去社会几百年没什么变化,一千年变化都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保护就没什么紧迫感。那个时候保护文物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紧迫。我们现在之所以觉得保护文物紧迫,恰恰就是因为我们建设得快,建设得大,建设得好。今天这个变掉了,明天那个没有了,所以要采取保护,要有一定的紧迫感。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如果古物都没有了,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就很单薄。昨天,我们到几户人家里看,其实如果我们家家户户去看,都有文物,都有自家的文物。起码家里都有照片吧,有父母的照片,有你结婚时的照片,有你儿女刚生下来不久的照片,这都是文物。哪家进去没有父母的照片,没有结婚照片,没有孩子的照片的已经非常少了,以前大概很多。社会越进步,这些照片就会越多。我们小时候就没有照片,那时候穷的不得了,也没有照相机。所以说,社会越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越高,你就会越珍视家里的老照片,我们对这种精神寄托的愿望就越强烈。这些照片妨碍你去搞经济建设了吗?我想不会妨碍。不会说一个人家里有一本老照相本,因此就不搞经济建设,根本是不会的。这一点,我深信。所以保护文物是能够说得通的,能够被大家理解的,只不过是有些时候话没有说清楚,还没有点透。那么,你家里要保留一些文物,自然,一个村要保留,一个县要保留,一个国家也要保留,全世界要保护。所以,现在有所谓“世界文化遗产”。从前几年开始,中国大量地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我说大量申请,在中国来说是大量,在世界上,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得非常少。我可以告诉各位一组数字,国家级的保护文物,越南3000个,中国400多个,大家听了觉得很吃惊。法国多少呢?法国比我们四川还要小,法国是200万。就小小的越南(我说小小,没有小看它的意思,我是从地理角度来讲)也有3000个,我们中国是几百个,我们中国要比它大多少倍啊,历史也比它长,所以我们中国虽然文物多,但保护的还是不够的。
到了泰顺一天半以后,我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因为有规划局的李名权局长,文博馆的张俊馆长陪我们参观。我觉得跟他们接触中感觉到他们对古建筑保护是很有热情的,也做了很多工作。我这很多年到过很多县市,从广东坐到陕北,从福建坐到山西,跑过很多地方。往往是规划局局长对古建筑保护没有什么兴趣,往往是文博馆馆长根本不知道村子的门开在什么地方。相反,泰顺的张馆长进了村子非常熟悉,这样的馆长很少见。我们的规划局李局长也非常热心,从上任到现在不到一年,工作已经做很多了。从李局长身上就可以看出,看出什么呢?就是新建设和保护旧建筑不会矛盾,因为他一个人现在已经两面都抓起来了。事实证明,从他身上证明,搞新建设和保护古建筑并不矛盾,大可一面进行一些新建设,一面保护古建筑。否则,李局长怎么办呢?晚上干这个,白天干那个,这可能吗?不可能。所以李局长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证明,就是又抓新建设,又抓古建筑保护是可以办得到的,一个人在这两方面保持很大的热情,做两种工作是可能的。并不是说,只能搞新的,或者只能保旧的。昨天看电视,2008年的奥运会申报,审察团在巴黎,巴黎市市长接待奥运会审察代表团时,大谈特谈巴黎的文物,巴黎的历史文化。这个代表团到北京的时候,北京也谈当地的文化,当地的古建筑,北京的历史。由此可见,文物用现在最漂亮的话说是“有卖点”、“行情看好”,并且是世界的“行情”。昨天,李局长有点遗憾,“哎呀,早几年抓就好了。”这句话全中国都在讲,老实说,全世界都在说。保护得非常好的欧洲历史国家也在说,“早100年抓就好了。”一方面总是说抓晚了,早几年抓,早一年抓,早三年抓,早一百年抓,都会好。另一方面,文物界有一句话,“任何一个时候抓,都不要嫌晚。”也不叹气太晚了就没有工作可干的,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永远都要干,剩下一点也要干。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6 15:19:22编辑过]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