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醉廊桥
复旦大学教授 苏兴良
我们的老年朋友徐教授,故乡在浙南山区的泰顺县。他常念叨什么时候带我们去泰顺,看看他家乡的青山秀水和古代廊桥,那廊桥可是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闻名的,言语间洋溢着对故乡的真爱。今年深秋,我们复旦的几位老年教师终于有机会应老徐邀请,来到泰顺游览观光。泰顺被誉为“廊桥之乡”,境内现存古廊桥32座,其中木拱廊桥6座,其余为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多为明清时修建,最古老的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泗溪镇境内多山多水,汇聚东、南、西、北四条溪流,一些著名的廊桥如北涧桥、溪东桥等4座便修建于此。是日上午,我们乘车首先去泗溪镇观桥。一路上,老徐侃谈起他家乡的廊桥如数家珍,向我们详细介绍廊桥的构建:虽说都是木质结构,却经受住三四百年风雨山洪的考验,显示了高超的造桥技术,被载入《中国桥梁史话》。这里的廊桥主体部分不用铁钉铆,而是以圆木贯穿、搭置,通过撑、顶、压的力学原理构架成稳固的桥体,两头拱架架在桥台上;为了防止风雨侵蚀,桥身两侧都用油漆的木板遮盖,桥面造成走廊式,既能保护桥体,又能供行人遮蔽风雨、歇脚乘凉,造型美观,造福乡里……
说话间,我们来到建于明朝庆隆四年(1570年)的溪东桥边。放眼望去,在一条宽阔的河道上飞架一座宫殿式的廊桥,足有40多米长。上覆青瓦屋顶,两端为歇山式造型,飞檐翘角,桥两侧有红色护板,状如飞虹;待我们踏着石级走进廊桥,看到宽敞的廊道,足有四五米宽。中间的主楼雕梁画栋,梁上塑有“鳌鱼吐水”,梁下绘有“唐僧取经”及梅、竹、兰、菊等彩画;桥面檐下的三间藻井,构造工艺更是精致古朴。我们为这座廊桥堂皇富丽的装饰感到惊叹,难怪老徐谈起家乡的廊桥是那么的迷情和自豪!
与溪东桥相搭配还有桥东头的古建筑群,那便是陈氏夫人宫,供奉着陈十四娘娘。陈十四娘娘原名陈靖姑,福州下渡临水乡人,是唐代为民除害的道姑,乡人为纪念她的道行,于清代光绪年间建了此宫,与廊桥相映成辉。
参观了溪东桥,我们又在老徐的引领下,来到相距里许的北涧桥。还没有走到桥前,就被桥头下的两株大树所吸引。一棵是大樟树,根部分出两杈,叶茂参天;另一株相傧而生的是乌桕树,根部直径足有两米多,紧紧地拥抱在桥下的基石上。远处望去,这两株千年古树犹如一把巨伞,把溪东桥掩遮掉大半,绿染长空,辉映成景。老徐赶紧架起相机,让我们站在河滩上,以古树、廊桥为背景,摄下这永恒的留念。
北涧桥修建于清康熙13年(1675年),虽然比溪东桥晚建了百年,但桥身却比前者长了10多米。其结构、造型与溪东桥相似,但与周围古宅连片。东桥头的一处古宅里,开设一处泰顺廊桥展览室,展出泰顺廊桥的模型和有关资料,免费供游人参观。展览室主人姓周,是位年近八旬的离休中学教师,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从教四十多年。离休后,他注意搜集泰顺廊桥和乡贤才俊的资料,儿子还帮他制作十多座廊桥的模型,于是在此开设廊桥展览室,宣传泰顺廊桥和乡土文化。我们从他充满豪情的讲解中,不仅了解到廊桥的建造工艺和文物价值,还看到这位老者为宣传家乡文化的无私奉献精神,也进一步领悟到老徐对故土的那一份深怀眷恋和真诚热爱之情。
泰顺的廊桥历史悠久,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蕴含着深邃的人文精神,每座桥都流传一段动人的故事。就拿我们稍后参观的文兴桥来说吧,其造桥的传说就像一首幽婉的童谣,让人明白为什么泰顺人是那么情系廊桥,把廊桥视作家珍和名片。
文兴桥也是座木拱廊桥,与前面参观过的两座建构大体相近,只是显得简朴一些,桥廊正中一侧却设有佛龛摆放香炉,供人焚香祈愿。老徐觉察到大家的疑惑,于是讲了一段此桥建造的故事:文兴桥横跨在玉溪之上,桥边有个坑边村。夏秋之季常发山洪,村民不能到河对岸土地耕种,常常误了农时,于是村民商议捐资建桥。原先有建桥首事六人,单靠村民之力建一座40多米长的廊桥谈何容易,由于耗资甚巨,有五个首事退出,唯王光奕一人坚持到底。他把自己仅有的房产和18亩良田卖掉造桥,七个儿子因他把家产耗尽离他而去,他最后靠乞讨的钱建成了此桥,以致晚年靠乞讨为生。
有一年山洪暴发,洪水几乎要冲垮文兴桥,王光奕闻讯跑到桥上,焚香祷告上苍,并倾诉自己造桥的艰辛,望神灵保佑,水退三尺,保全大桥;果然第二天水退三尺,桥梁安然无恙。从此,村民相信神灵护桥,遂设神龛香炉,常有善男信女来此进香祈愿,并派人长驻桥边护桥至今。这个造桥、护桥的故事,道出了泰顺人民建桥的执着精神,甚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辞,难怪廊桥成了当地人们心中的骄傲和永恒。
除了上述三座桥,老徐还带领我们观看了仙居桥、仕水碇步等古桥。我望着座座潜藏在翠谷山村间的廊桥,挺立在溪流碧水之上,不因岁月风霜消磨了魅力,反而随着光阴的流逝显得更加深邃。我聆听了老徐往事如烟的讲述,感到每座廊桥都是一条人文隧道,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思想光泽,记载着山区人民的奋斗和希望,成为田园与禅意的融合,古典与原生态的体现。它们与周边的丛山、林木、溪流、村落相伴,有山风轻抚,有溪水潺潺,有鸟儿歌唱,有梯田盘横,有炊烟渲染,辉映成一幅泼墨画卷。我仿佛看到,从一座座廊桥走出的山区莘莘学子,迈着坚强的脚步,沿着幽深的红枫古道,翻越云雾缭绕的山峦,艰苦跋涉,奔向城市,走入大学的课堂,最后成为一名大学的教授,——我们的老徐,不就是走过这样的人生之路吗?我们饱览了泰顺的山水桥梁,听着老徐童话般的倾述,听着听着,我仿佛有种麻酥、微醉的感觉,似乎被眼前的情境陶醉了。泰顺的廊桥,泰顺人的心灵,真美!
(2008年11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