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5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斩断伸向文物的“黑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4-6-12 08: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斩断伸向文物的“黑手”
———泰顺文物失窃案引出民间文保难题  
《温州日报》 黄还春 陈仲华 薛一泉   2004-06-12  </P>
<>
    ▲刘氏后人将损坏的石狮搬到自家后院,防止再被破坏。金建树 摄</P>
<>    历史的变迁,让古老的山城泰顺,像“聚宝盆”一般,把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留在了地上地下。然而,今年5月底6月初,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这里就相继发生了4起文物盗窃案!这给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P>
<P>    案件回放:
    八件清朝文物不翼而飞</P>
<P>    6月1日。已经是深夜了。几个黑衣人鬼鬼祟祟地走到泰顺县南院乡?田村的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刘崇治墓前。突然,一头母狗发现了他们的行踪,狂吠起来。黑衣人匆匆忙忙逃离了现场。
    6月2日下午,家离刘崇治墓不到20米的村民林爱美,发现她家的母狗和两只小狗口吐白沫,倒在了地上。看到这一幕,她并没有在意,更没有把这件事与1号上午那几位在刘崇治墓前拍照的陌生脸孔联系起来。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过后,清晨醒来,林爱美发现,刘崇治墓前的一座石狮和一张祭桌不见了。另一只石狮尽管还在原位,但狮子的右脸和半个鼻子被削去了。
    在之前的半个月时间里,南院乡清代潘氏古墓、筱村镇徐岙底村一把清朝武举人用过的宝刀、雅阳镇百福岩村一古墓的石狮、柱联及石香炉接连被盗。
    究竟有多少文物从泰顺流失还是个谜,但被盗文物无疑都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文保现状:
    民间文物面临看管难题</P>
<P>    近年来,通过泰顺当地文物工作者的努力,许多长年封存地下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据了解,泰顺文博馆目前的馆藏文物超过800多件,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数量更以数十倍计。
    然而,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泰顺文物成了不少文物走私者眼中的“香饽饽”。如果说被偷盗的文物从前不过是涓涓细流,近几年则已变成了洪水巨流。泰顺县公安局刑大教导员潘青来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的文物盗窃案发案率一直居高不下,县公安部门每年受理文物失窃案3起以上。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泰顺文物频频被盗?县文博馆馆长张俊说,文物保护的开销非常大,是一项近乎“奢侈”的工程。从前期的文物挖掘,到后期的收藏保养,都需要大笔的资金。然而,县文博馆每年的经费却不足2万元,只能应付日常开支,像文物征集、考古调查、文物维修等工作很难开展。这导致大量的文物散落在民间,加大了保护的难度。
    据了解,由于缺少资金无法提供经济资助,该县的业余文保员已从60多人减到不足30人,民间留散文物正面临无人看管的危险。</P>
<P>    保护措施:
    成立文保队伍迫在眉睫</P>
<P>    据介绍,泰顺目前正在对59处县级文保单位、8处历史文化保护区,重新划定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并对有价值的文物点进行新一轮的登记造册工作。
    然而,泰顺民间文物分布非常分散,有登记造册的文物点就有200多处。这次的4起文物失窃案就分别发生在3个乡镇。像古墓葬等文物建筑一般坐落于深山,文物保护工作防不胜防。
    “仅仅依靠公安、工商部门加强对流通市场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张俊认为,成立一支专门的文物执法队伍已经迫在眉睫,要依靠法制加大打击文物盗掘走私的力度。同时,还必须加强村民们的文保意识,发动广大村民共同保护文物。毕竟,文物并不仅仅是民间收藏者的珍藏,更是古人留给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如果不能及时地把这些文物保护好,抢救出来,那么我们将对不起古人,更对不起后人。”张俊说。</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