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6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山古道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4 14:2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南山古道边<p></p></P>
<  align=center>王邦兴<p></p></P>
< >我家门前是一片田野,夏天,田野里的禾苗长的很旺盛,绿油油的。我最喜欢看早晨山庄景象:袅袅炊烟起,缭绕云雾生。阳光斜照在绿油油的禾苗上,是那样的清新,那样和令人淘醉……<p></p></P>
<P >我家对面是通往南山顶的路,每年六、七月,山外人总是成群结队的从这条婉涎起伏的小径登上南山。<p></p></P>
<P >我是哪一年第一次登上南山已不记得,只记得是很小很小,是妈妈带我去的。五、六里路程,有石头路,也有泥土路,有平坦的,但更多的是爬山。要问我还有什么感觉,印象中満山遍野都是很大很大的树林和奇形怪状的石头……,登上南山顶,一望无垠,感觉确实美极了,更奇怪的是,在这绝顶上,竟有来来往往的那么多人:有的几个人围着说笑;有的躺在石头上;有的爬在树上;一个个满头大汗……。及至长大,对南山的认识就越来越多,印象也越来越深刻,对山顶的寺庙、道路、碑刻……也有了一些探究!因为对佛教不胜了了,但对道路却有不少困惑!在山上劳作的孩子,大道走得是不多,但原始的道路走得比城里的大人要多得多。田埂呀,羊肠小道呀,就是杂草丛深、或原始森林地方,挤也要挤一条路出来。所以对<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鲁迅">鲁迅</st1ersonName>先生说的“天下本没有路,只是走得人多了,于是就有了路。”这一真理还特别的有感悟。<p></p></P>
<P >通往南山的这一条古道,自南山顶有寺庙以来的560多年来,络绎不绝、年复一年不知走了多少香客和游人。那么是哪一位先人着手建造的呢?这一问题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问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他们也说自打他们懂事起就有了这条古道。<p></p></P>
<P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渐渐地长大了,读书呀,工作呀,忙得也很少回家,对南山顶的寺庙、道路、碑刻什么的也渐渐地淡忘了。1986年,我父亲只身从将乐回到老家,说是要建设金鸡山寺庙文化园林景观。当时他只是变卖了他在将乐收割的十几担稻谷的钱回来的,住在山上临时搭盖的草房里。有一年,我回乡去看望他,见他正和一帮人一起在新修一段金鸡山到南山顶的石路,这一段路(原路是下坡、平路然后又上坡,给行人造成不便,有行人提议最好修成平坦的路,恰好地理条件许可,他们就决定了)足有360多米长。几个月过去了,这一段路修好了,所有参与做工的人,其工资全部体现在一块石碑上,还有部分过往行人,看了他们的行动而主动捐款几十、几百的。我仔细找了找,我父亲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这块石碑上……。我深深地被这块石碑感动了!于是我特意到这条新路上渡步来回走了几趟……,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前人正在修路的场面,也出现了过往行人慷慨解囊、捐资出力的场面。我终于悟出了通往南山顶的这一条古道是怎样建造出来的!我也终于悟出了南山顶寺庙、碑刻是怎样建造出来的……!我断定一定还有一块很大很大的石碑屹立在南山顶上才对。于是我特意去找,今年才找着:文革期间破“四旧”,将石碑当成“四旧”扔到荷池里,和尚在清理荷池时才被逐个捞上来,上面记载着数以千计的姓名,在姓名后面刻的是银两、铜钱或银圆数目。<p></p></P>
<P >古人用他们的精神和体力为后人修建的南山古道,将继续承载着数以万计香客和游人的足迹,发挥着她独有的人文魅力;我们今人也可以用精神和体力来修建一条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四级水泥公路,从花岭二级路接往金鸡山森林公园山庄,开创新的文化景观,不仅方便了现代人出游,多少年后她也成为一条供后人观赏的古道,显现出她的人文魅力!这是我决定承担业主责任来修建这条道路的力量源泉。<p></p></P>
<P >她全长<st1:chmetcnv w:st="on" UnitName="公里" SourceValue="7.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7.5公里</st1:chmetcnv>,宽<st1:chmetcnv w:st="on" UnitName="米" SourceValue="4.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4.5米</st1:chmetcnv>,水泥强度为300#,总投资260多万元,拟分二期建设。今年建设金鸡山至铁场段<st1:chmetcnv w:st="on" UnitName="公里" SourceValue="4.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4.5公里</st1:chmetcnv>,投资150万元,除国家补助三分之二资金外,不足部分由民间筹集。自今年十月水泥路面动工以来(现已完成水泥路面<st1:chmetcnv w:st="on" UnitName="公里" SourceValue="3"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3公里</st1:chmetcnv>多),我的家乡――黄龙山村在外游子闻迅,几万元、几千元寄回家乡,村里人也争相出工出资,目前已筹集十余万元。我们期待有更多今人的名字刻有我们已准备好的石碑上,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景仰!<p></p></P>
<P >冯梦龙塑像屹立在南山顶,“梦龙遗风”四个大字被著名书法家朱以撒题刻在半山腰的一块巨石上,不管冯令当年是否上过南山,他将作为寿宁文化的一部分渊远流传…..!这是寿宁近代领导的眼光。<p></p></P>
<P >寿宁光绪年间知县何如谨在南山顶天池旁石刻上书道:“石鲤朝天依日月,池鱼出水漈风云,莫道下方珠玉贵,几人咳唾九天闻。” 描写南山优美壮观的诗句,和冯梦龙文化一起,是我们寿宁历史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我们寿宁人的骄傲,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我们欢迎外地客人到寿宁旅游观光的最好礼品!<p></p></P>
<P >             二00四年十二月于寿宁                           <p></p></P>
<P ><v:shapetype><v:stroke joinstyle="miter"></v:stroke><v:path connecttype="rect" gradientshapeok="t"></v:path></v:shapetype><v:shape></v:shap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TR>
<TD >
<DIV class=shape  v:shape="_x0000_s1026">
<P >联系电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59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588753</FONT>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860371365<p></p></FONT></P>
<P >联系人:王邦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p></p></P>
<P >邮政储蓄,账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3780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28026412<p></p></FONT></P>
<P >农行:周俊花<p></p></P>
<P >账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5599</FONT>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154</FONT>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612</FONT>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418<p></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Emal: wbxns@vip.sina.com<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DIV></TD></TR></TABLE>机会难得,请联系我们:<p></p></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2 10:32:2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江浙客人到寿宁南山古道旅游观光。</P>
3#
发表于 2004-12-17 15:32:5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泰顺去南山古道远不远,该怎么走?我有兴趣来贵县南山古道一游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5 12:38:05 | 只看该作者
<>从泰顺城关至寿宁南山仅38公里:友谊桥过来至西浦,经花岒村属南阳,行程为31公里,有一快石碑,上书:金鸡山森林公园山庄7公里,由此分路上山仅7公里至南山古道,有四公里是水泥路,3公里是砂石路,路况好。</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