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32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隆重推出俺和生俺养俺的那个村庄--春节照片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2-28 15:3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节回家,阴雨绵绵,除了吃饭喝酒睡觉看电视和老爸老妈侃家常之外,还跑去拍了几张照风光也许不怎么的,但对从小就在里面摸打滚爬的我来说,总有些另外的东西,所以,借此地把我和生我养我的那一片山山水水亮亮相,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哈:)</P>



鸡年先从鸡开始吧!正月初一早上,一行人准备去烧香,我准备好了相机站在门口,就看到了墙角下的这只大公鸡正在引吭高歌。嘿,鸡年来个大彩头。(附带声明一下,这照片不要引起一些谗猫的警觉,是俺家自养的老公鸡,一般用来招待客人的可能性不大,哈哈,春节还没舍得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5:41:29 | 只看该作者
<>


</P>
<>那天正在看电视,不经意地看窗外,发现远山的雾正丝丝点点经过,山水朦胧间。我站在窗口,拍下了前面几张。后来又去了山上,拍下了村庄。
</P>
3#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5:45:53 | 只看该作者
<>




</P>
<>在村外的山上,远山的雾正飘渺间
</P>
4#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15:47:25 | 只看该作者
<>oh,买噶的,颜色被我调成这样了,呵呵</P>
<>下面的待续。</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8 15:48:15编辑过]

5#
发表于 2005-2-28 17:40:30 | 只看该作者
<>你家的公鸡真不错啊,很正宗的家鸡.千万别被东司长那小子给瞧见了,他这些天闲来无事,正贼眼溜溜\东瞅西瞅哪家的鸡脚最黄?你没贴这个鸡先生照片之前,他就早有打算等天一放晴就赶赴峰门吃家鸡呢!不过你放心吧,你家养了这等上等鸡的事,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em02]</P><>峰门的山很绿啊,象是长在春夏的树木,生得真茂密,很漂亮.可惜新房子有点多了</P><>生活在这里的人,该多有灵气呵.</P>
6#
发表于 2005-3-1 00:54:36 | 只看该作者
<DIV>呵呵,大伯家6年前我去过,这些地方一看也能够回忆起来,大伯家的公鸡我们都没有吃过,一直耿耿于怀呢。</DIV><DIV>天空中飘来一朵彩色的云,我知道,那是……打雷了,收衣服咯!</DIV>
7#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2:01:18 | 只看该作者
<>嗯,竟然已经六年了,呵呵。下面继续!</P>

<>
</P>
<>路边的小瀑布,高度可能有三十米到五十米,从下面往上看还是挺好看的,可惜造了公路那原来的小路都被土埋了。那天又来的匆忙,也就没有到下面去拍,就站在路边远远地拍了两张。</P>
<P>有一年夏天,同村的一个小姑娘(现在已经嫁人了,孩子都老大了,呵)在瀑布上面的水潭里游泳,游啊游的,就游到外面来了,外面的岩滑,经水一冲,竟然被冲下了瀑布。不过有惊无险,竟然安然无恙。
</P>
8#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2:07:38 | 只看该作者
<>

</P>
<>指头尖和峰门尖刚好相对望,因为山尖壁陡酷似小指而得名。据说山壁很陡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也有人说已经爬上去过,但一直没人考证。</P>
<>指头尖一边在峰门洋(后面有说到)可以看到,在我们村也可以看到,另外,在石角(据我们村约两里地的一个峡谷,再过去就属文成县了,后面也有说到)还可以看到指头尖姐妹三峰,三个山峰顺序而排,另有风味。
</P>
9#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2:30:47 | 只看该作者
<>

峰门洋是我们村西边的一条小峡谷,尽头就是峰门村,从外往里走,右边的细细的山峰就是指头尖,左边就是峰门尖,可惜山顶被雾盖住了。从视觉上看,指头尖比峰门尖还要高一点。记得小时候在峰门尖顶看,指头尖也要比峰门尖高。</P>

<>





峰门洋里原有一座夏姓祠堂,是为纪念夏姓先祖文豪公的。据说祠堂首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来几经修缮,但在文革期间,里面的塑像被毁,只留下一个门楼和后面的一个前殿。前年的时候,村民们集资又建了一个小殿,因文豪公当年的谧号护国公而取名为护国宫。但因资金关系,小殿相当寒碜。</P>
<>有关文豪公的传说很多,在泰顺有关的民间故事集里应该找到。我听我父亲零星地讲过,记住的不是很多。</P>
<P>据传,文豪公的父亲以及他们兄弟几人一起到瑞安一带贩盐,一次回来时遭遇山贼,在百丈下革过溪时,文豪公的父亲将他的兵器金党插在溪中,想借钅党的弹力而跃过江来,但钅党插的太深而拨不出来,其父亲反被弹了回去而遭到杀害,于是文豪公苦练武功,要为父报仇。</P>
<P>后来浙南一带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具体叫什么名我忘记掉了,反正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好。朝廷在瑞安设下了擂台以招武将平叛,文豪公于是到瑞安打擂台。当时擂主的武功很好,很多我都不敌,几丈高的擂台都能一跃而上,文豪公只能智取,装着很吃力的样子爬上擂台,趁对方不在意的时候把对方打下了台。由此,文豪公为朝廷屡立奇功,最后被封为护国公。</P>
<P>很多精彩的地方我都没有记下来,看来,下次回家的时候要我父亲重新说一次了。</P>
<P>那护国宫正中的塑像即是文豪公。</P>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2:33:00 | 只看该作者
<>上面最后一张即是从我家后面拍得的峰门尖,但尖顶仍然有雾,看得不是很清楚。</P>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2:42:49 | 只看该作者
<> </P>
<>路


</P>
<>正月初一下午,天气有点放晴,我和村里的另一个伙伴一起去了石角,那里有一条小河,沿着小河上去有一条田洋,田洋尽头还有一座古寺,据父亲记忆,寺院本名叫香林寺。但在文革期间,寺院也被拆掉当成柴火烧了。</P>
<P>这里集合了小时候最多的记忆,放牛砍柴大多都是在这一片山里。那时候,放牛一放就是一整天,把牛赶到山里,带着铅饭盒,带着米,咸菜,或者是生咸肉,中午就在山里烧起柴火,自己做饭吃。余暇,我们还在河里摸虾捉蟹,那时候的娱乐不多,甚至烧炭都是我们的娱乐……</P>
<P>午后,我们还要准备好一捆柴,回家的时候,都要背着柴赶着牛回来,那一路的树影水声,从婆娑的树影间洒下夕阳都是我们难忘的记忆。</P>
12#
发表于 2005-3-2 13:03:52 | 只看该作者
<>我仿佛看见了一个身上背着一小摞干柴、赶着牛的野孩子,,夕阳西下,一声声清脆地吆喝着——多么幸福、让人怀念的童年!</P>[em02]
13#
发表于 2005-3-7 17:23:16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家乡,动情地回忆。</P><>朴实的文采,随意的图片。</P><>、、、</P>
14#
发表于 2005-3-21 12:09:2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家乡在泰顺哪个地方?
15#
发表于 2005-3-21 14:27:36 | 只看该作者
<><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家乡的特产,家乡的景,家乡的事……</FONT><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不管它是小乡镇还是小山村,总钩起了我们绵绵无尽的乡愁。</FONT></P>
<><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这样的帖子挺好的,建议大家有空多拍拍自己的家乡,可能明天它的样子就不是原来的了。</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