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5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家申遗] 广东侨批 2009.7.21 广东侨批角逐“世界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8-14 17:0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东侨批角逐“世界记忆”
2009/07/21 南方网 记者 梁艳燕 通讯员 钟鸣
===========================

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 早期华侨的汇款和家书可以由“水客”来传递;港币50元可以用番薯50斤来“暗示”;在通货膨胀急剧的年代,一笔赡家批款的金额竟达两亿元国币。昨天上午,省档案馆《海邦剩馥—————广东侨批档案展》隆重开展。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筹划了近两年的广东侨批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作年内将有结果。若申报成功,广东侨批将有望代表中国参加明年“世界记忆名录”角逐。

侨批类似于今天的信封

省档案馆有关人员介绍,侨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和领取包裹的凭证,它是银、信结合的档案文献,民间又俗称银信。侨批上面除写有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外,还注明了汇寄的款额和简短的寄语。这是“明批”。与之对应的是“暗批”。“暗批”产生于对侨汇严格限制的年代。广大华侨便采取写“暗语”、寄“暗批”的形式,如港币50元,则用番薯50斤来“掩饰”,或者是大米、油等其他名称代替。

侨批申遗年内将有结果

省档案局监督指导处副处长吴晓琼说,广东侨批作为原生态“草根”档案文献,可与官方典籍文献互为印证、互为补充,为华侨史、金融史、邮政史等学科研究提供宝贵基础资料。在省档案局牵头下,潮汕侨批和五邑银信、梅州侨批组合成“广东侨批”联合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去年向国家递交了申报材料。据悉,侨批申遗年内将有结果。若申报成功,广东侨批将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明年“世界记忆名录”角逐。

■相关链接  14万侨批历时150多年

侨批的“批”为潮汕、梅州等地区对书信的俗称。广东侨批由潮汕侨批、五邑银信、梅州侨批三部分组成,约14万余封,产生于19世纪中期,直到1979年侨批业务归口中国银行管理,历时150多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