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1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岁江西小伙网络寻根泰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4 11:2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如果你熟悉那段旧事,知道“TangYang(音)”在哪里,请与早报联系<br/>□通讯员 林小勇 本报驻温州记者 胡轶笛&nbsp; <br/>  19岁江西小伙网络寻根泰顺<br/>  如果你熟悉那段旧事,知道“TangYang(音)”在哪里,请与早报联系</p><p>  核心提示</p><p>  这是一个本该在60多年前就结束的故事。战火纷飞和生老病死能阻隔回家的路,却阻隔不了吴刚亮一家四代人对故乡的遥望。曾祖父当年离开泰顺,去往江西鹰潭,从此没能再回家。而19岁的小伙吴刚亮,决定续完曾祖父60多年前没写完的故事,寻到自己的根。 </p><p>  但乡愁这枚小小的邮票,60多年来却不知道该往哪儿投寄,因为对故乡的记忆,只剩下一段模糊的口述。在得知吴刚亮的心愿后,无数泰顺家乡人,热情地给他提供一切可能的线索,“希望吴刚亮来到泰顺时,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美丽的故乡”。中秋节即将来临,人们的美好愿望能实现吗? </p><p>  □通讯员 林小勇 本报驻温州记者 胡轶笛</p><p><br/>  1942年,那是20岁的林细定第一次从乡下来到泰顺集市上,他跟在开染坊的叔叔身后,眼前的一切在他看来都那么繁华和新奇。</p><p>  “我要留在这里!”他冲叔叔喊了一声,便跑了。叔叔当即傻了眼,无论怎么劝说,这个大哥在当地政府做事、二哥做木匠、家里还算富足的年轻人,都不肯回头。当叔叔只身一人回家后,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拉都拉不回来。” </p><p>  之后时局混乱,林细定流落到江西鹰潭的一个小村,他认了当地一名吴姓老人为父,此后,又和当地一个年轻女孩成了亲,几年后,生了两个男孩。 </p><p>  生活渐渐安定下来,林细定想要回家。看着妻子和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他的心又软了。他只能在偶尔空闲的时候,对两个孩子,像是自言自语地说着自己的家乡、亲人和往事。他想着,等大儿子到了20岁,就带着他们回到泰顺。 </p><p>  然而,他再也没等到这一天,1956年,带着无法落叶归根的遗憾,林细定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的大儿子才12岁。 </p><p>  18岁时,吴刚亮第一次知道,自己原来是一个“浙江人”。 </p><p>  高考前夕,吴刚亮开玩笑地说起,自己挺想考浙江大学。已经老迈的爷爷笑了:“你知不知道?其实你是个浙江人。”看着孙子瞪大的眼睛,爷爷凭着模糊的记忆,对他说了林细定的故事:“你本是姓林的,你的根在浙江泰顺。” </p><p>  现在,这个根在泰顺的家庭,已经是个有36人的大家族,他们没有一个人找到过自己的根,拥有的只有这个故事。断断续续的故事一直刻在了孙子的心上,尽管吴刚亮最后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这个传奇让他有了寻根的念头。 </p><p>  但爷爷的记忆太模糊了,父亲过世时只有12岁的他,无法记清太多细节。林细定没留下什么遗嘱和老家泰顺的任何消息,也没留下任何笔录,甚至连自己的出生年月,都没跟任何人提过。具体的老家地名已经难以考证,用当地的方言念作“TangYang”的发音,几乎成了惟一的线索。 </p><p>  凭着这个故事和这个发音,吴刚亮近乎着迷地查阅着任何关于泰顺的资料,他知道了泰顺的廊桥、古民居,但查遍了泰顺所有的村庄名字,发现有太多太多相近读音的地方:仕阳镇赵垟,朝阳;筱村镇东垟长垟;西旸镇横川旸、双旸;仙稔乡春阳;大安乡大垟;包垟乡新塘垟;凤垟乡旁垟村……究竟是哪一个,他也只能望而兴叹。 </p><p>  在朋友的提醒下,吴刚亮找到“中国廊桥网”,在论坛里发出了“寻根”的帖子:“我对泰顺充满好奇,更为曾祖父对家乡的眷恋而感动。虽然他老人家早已过世,但是作为他的子孙,我希望能回到泰顺看看,寻到我的根,以告慰他老人家。真诚希望大家能圆我一个寻根的梦。” </p><p>  帖子很快被置顶,很多网友给予解答,不少人留下联系电话。论坛管理员“大笨钟”和“谢寒冰”把帖子整理成一个“拳拳学子心,悠悠桑梓情——四代人的乡愁:寻根泰顺”,好让更多的泰顺网友看到。 </p><p>  凭着林姓、“TangYang”、大致的年代和林家的旧事,网友们开始忙活着给吴刚亮提供一切可能的对应。有网友觉得“TangYang”有点像大安一带的口语。大安那年代也有染坊,乡镇府所在地林姓是大户。 </p><p>  也有网友从名字入手,提出“细”字并不是林姓的辈份,通常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口头上的称呼,按照当地的一些取名习惯,林细定哥哥的名字里,应该也有个“定”字。 </p><p>  更多的网友都愿意为吴刚亮跑一趟,趁着国庆长假,回到家乡打听和这个故事有关的历史。网友们的帮助,让吴刚亮感叹道:“泰顺人的淳朴和我意境中的家乡人是那么的相似。”离亲人团圆的中秋节越来越近了,每个人都希望吴刚亮和他的家人,能尽快找到自己的根。有网友回帖对吴刚亮说:“希望吴刚亮来到泰顺时,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美丽的故乡,而不再是一个概念。你会为这个美丽的故乡感到自豪的。”</p><p>  泰顺县廊桥协会副主席陈圣格也被这个孩子感动了。他一直在研究本土家谱以及方言等方面的课题,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为了能使吴刚亮尽快完成寻根问祖的心愿,陈圣格查对资料后,作出了一些具体的分析,线索变得越来越多,也更清晰。 </p><p>  1、林氏是泰顺的第一大姓,主要聚居地有筱村、泗溪、仕阳、雅阳、大安、凤阳、包洋等地,小聚居的村落很多,无法统计。“细”,即“小”,表示第二,这是闽语取名的常用字,相对来讲,吴语不用“细”而用“碎”,所以林细定为闽语区人,可排除包洋等地。 </p><p>  2、去世前,林细定应该会讲江西方言。江西方言读“tang”,按照蛮讲(蛮讲是泰顺县的原住土语)的发音,很有可能是“长洋”的谐音。 </p><p>  3、查询《泰顺县志》,1946年泰顺所辖地名中,闽语区与“TangYang”音近的地名有:鹤巢的汤洋村、筱村的长洋、三魁的藤洋、东溪长洋四个村落。 </p><p>  4、筱村是泰顺林姓的最重要的发源地,目前长洋村即林姓聚居地。而鹤巢的汤洋村在当时是一个人气较旺的村落,不排除有林姓人居住。 </p><p>  5、不排除当时族谱或家谱有登记林细定的名字,即使林细定没有入谱,那么其余兄弟应该有编入。另外他的两个哥哥所从事的职业也清楚,这在村子里是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只要多寻访,会有结果。 </p><p>  如果你熟悉那段旧事,如果你知道“TangYang”是哪两个字,即使那些也很模糊,也请你告诉早报。我们都曾为余光中的《乡愁》感动过,在这个中秋月圆的时候,我们希望能陪着19岁的吴刚亮,还有他的家人,直到写完这个回家的故事。(0410701) <br/>&nbsp;<br/></p><br/>原文地址:<a href="http://jrzb.zjol.com.cn/html/2006-10/04/content_1693692.htm">http://jrzb.zjol.com.cn/html/2006-10/04/content_1693692.htm</a><br/>本帖固顶两天

mHae8DAk.jpg (36.48 KB, 下载次数: 52)

19岁江西小伙网络寻根泰顺

19岁江西小伙网络寻根泰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6-10-5 15:10:50 | 只看该作者
<p>林小勇还是很大手笔的,今日早报这么大的文章发出之后肯定有很大的反响的,让我们共同期待进展!</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