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721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幽幽溪谷 恋恋廊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28 22:48: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自多情, 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 慕泰顺廊桥之名由来已久,在秋高气爽的时节,择几日的融和天气,背上行囊,踏上寻访廊桥的旅程。渐入泰顺境,山愈来愈高,绿也越来越多,汽车,便在这满目的青翠中蜿蜒前行。那被钢筋水泥疲惫已久的心,也开始一点点的明朗起来。这漫山的绿啊,是那么令人振奋,充满朝气,清逸明快,多想跳下车去,投入这绿的海洋,林的王国。 秋阳正好,此次造访的第一座桥,便是洲岭的三条桥。半路下车,沿着司机指点的田间小径,悠然而行。路旁,是迎风招展的丛丛芦苇,错落有致的层层农田,已过收割时节,遗下的,是些金黄的稻草,被扎成一束束,散置于地头,煞是好看。行了十来分钟,见得一户人家,却有恶狗挡路,狂吠不止。大声唤来主人家,管制住这不分善恶的呆狗,方才得以通行。打听好去向,便沿着覆满赤红松针的林间石径,一路拾阶下行而去。渐行渐窄,四周空寂,丛中鸟鸣,林间风啸,清晰可辨。正是中午时分,这半时行来,已是浑身热络,衣衫褪去尽半。前方,那横跨于碧波之上,灰色的飞虹,可是廊桥了?此时的我,竟像要去约见心怡的爱人,心中不禁怦然而动,又夹有一丝紧张,不知从哪个角度去接近它?以何种方式去感受它? 有人说,她是“最孤独的桥”,远离尘世,纯净凄凉,清高脱俗。回想,从三魁沿盘山车道行至半路,早已辟弃了暄嚣;再弃车择山径而行,便有“曲径通幽”之妙;继而沿石径古道,穿林而过,直至探身谷底,这样的去处,岂有不幽不纯不净之理?驻立于桥头,眺望这环抱四周的山岭,时已至秋,山间的色彩也便丰富起来,满目的葱郁中,渲染着星星点点的金黄与鲜红,仿若天上仙子作画时不小心滴落的油彩。由这桥而起,分别是三条通往三魁、洋溪、洲岭的古道,沿山势攀爬而行,听说这便是“三条桥”得名的由来。桥下,是碧蓝如玉的溪潭,没有一丝觳纹,倒映着这山色,这桥影。风雨的洗刷,使得原本土色的泥瓦逐渐变黑,只有少被雨淋之处才显露本色,斑驳与古拙,夹于这碧水青山之间,好一个旷世佳人!县志记载:“此桥最古,长数十丈,上架屋,如虹,俯瞰溪水。旧渐就圯,道光间里人苏某独力重建,拆旧瓦,有贞观年号。”如此算来,这桥竟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踱步上桥,那深沉古朴的回音,荡彻于桥间,仿佛把我带回到从前,依稀可见那行色匆匆的商贾与挑夫。临窗而望,脉脉青山,幽幽溪谷,却是没有一丝人的踪迹,三条桥是孤独的,我亦如斯。 晨雾迷蒙,推窗而望,那弥漫于田间地头的,正是久聚未散的浓雾,心想着,此时的廊桥,应该有别样的风情吧?更衣出门,外面却是寒气逼人。烟笼雾绕中,廊桥只是依稀可见,难得真切。一切是那么的安祥,隐隐约约中,这桥,仿若正在酣睡的孩童,静静的,甜甜的,我不忍去吵醒它,只在一旁默默地候着。山间村落的雾气,比起那都市的,要来得清新滋润得多,我便任由它在身边袅绕缠绵。桥头有几间昏暗的厢房,外墙还隐约留着革命时期的标语痕迹。坐在青石台阶上,回望一路行来的卵石路,听那若隐若现,矗立于桥头的参天古树,在风中摇曳。桥头这条石板小街,该是整个村子的中心了吧?左右都有些店铺,那随意放置的石凳木椅,想来便是村民们闲暇休憩,谈天说地之用了?想想这样的生活,也是一番惬意之事。 沿岸边而行,觅到一条小径,得以下到溪滩,跳上中央的巨石,前方,正是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廊桥了。迷雾中,隐隐可辨树阴掩映下的一抹红妆,在这游离飘渺的迷雾中沉默。或许此间,她也渐苏醒,透过这如纱的白茫,瞅见溪滩上那位红衣女子,在呆望? “我笑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周遭一片恬静,没有人声嘈杂,没有鸡鸣犬吠,也许,在这大雾的清晨,只有我这外乡人,才会如此执守在桥边,惊叹于此间的美妙?还是他们根本不曾用心去感受过?回想这一路上,每每同当地人闲聊,他们都不解于为何有这么多人千里迢迢赶来,只是为了看看村里这些普普通通的风雨桥?我本俗子,多年前听说过廊桥,便颀颀向往,直至今日才得以成行。想来此前并未看过多少相关资料,只为着“泰顺廊桥”四字,便奔向而来。而对于家乡的风景名胜,却是无心顾及,虽然那里每年也是游人如织。或许这便是凡人的心理,总觉着外面的世界多精彩,老思量着出去见识,于身边日日相对的人和事,却忽略得太多,只有当离开以后,才会发现,那原本平淡无味的生活,其实也有它的可爱。 皓月当空,随意吃些水果杂粮,趁着这月色,漫行至桥边,白日里鲜活生动的廊桥,此时,静静驻立无语,夜幕下,只见那弯舒展的,横跨于溪涧的剪影。那轮皎洁的圆月,正悬于桥头,这一明一暗,相映成趣,引人无尽暇思。一泻的清辉,肆意漫撒,田间溪头,全都受着这番净洁的洗礼。细细一算,原来今日是十四,无怪乎会有这玉盘似的明月。潺潺溪流,隐隐虫鸣,好一派秋月溪声的清寂平和。桥的一侧隐约望见一抹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峦,山脚有一丛丛婆娑的竹林,清风拂过,便在这静谧的月色中沙沙作响。 夜未深,人已静,在这僻静的乡间,在这清冷的月夜,在这孤寂的廊桥,只我一人,对望秋月,听取秋虫的浅吟低唱。此间的一切,便若专属于我,这山林,这溪流,这风月,清寂空淡,身心,早被涤荡得通透无比,化作那缕清风,那丝淡云,在这山野间徘徊。虽未举杯邀月,心已与之同行,荡溢着的思绪,已无边蔓延。“月是故乡明”,不知今夜,故人所见,是否也是这般皓洁的圆月?他们,是否也在这月下,想起远方的游子?误失了中秋之月,却在一个月后,邂逅这番秋月,让人嗟叹不已。人生的际遇便是如此,失去的虽无法再来,但未来,却让人心生憧憬,我们不能老是在过往中哀怨徘徊,不然,怎能得见明朝的红日?
(三条桥)


(毓文桥)



(溪东桥)
(仙居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7-5-29 09:28:04 | 只看该作者
<p>重复粘贴了。</p><p>“由这桥而起,分别是三条通往三魁、洋溪、洲岭的古道,沿山势攀爬而行,听说这便是“三条桥”得名的由来。桥下,是碧蓝如玉的溪潭,没有一丝觳纹,倒映着这山色,这桥影。风雨的洗刷,使得原本土色的泥瓦逐渐变黑,只有少被雨淋之处才显露本色,斑驳与古拙,夹于这碧水青山之间,好一个旷世佳人!县志记载:“此桥最古,长数十丈,上架屋,如虹,俯瞰溪水。旧渐就圯,道光间里人苏某独力重建,拆旧瓦,有贞观年号。”如此算来,这桥竟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踱步上桥,那深沉古朴的回音,荡彻于桥间,仿佛把我带回到从前,依稀可见那行色匆匆的商贾与挑夫。临窗而望,脉脉青山,幽幽溪谷,却是没有一丝人的踪迹,三条桥是孤独的,我亦如斯。 ”</p><p>上文这段跟格老师那篇《孤独的三条桥》很多用词用语很像,估计是看了那篇了。</p><p>文章很美。只是,看了这么多写三条桥的,仍然觉得是《孤独的三条桥》最精彩。仍然觉得那句“想抱她回家,好好养她”很绝。</p>
3#
发表于 2007-5-29 10:48:50 | 只看该作者
<p>重复粘贴部分,大笨重新编辑一下吧。</p><p>很好的文采。虽然与《孤独的三条桥》有相同描述之处,那是在引用县志和桥名的由来,相对于它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的篇幅比例和内容的涵盖,不作抄袭论。</p><p>推荐加精了。</p>

4#
发表于 2007-5-29 15:48:1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没说抄袭呀,不然也不说美了。不过那一段相同之处倒是挺多的,不仅是县志与桥名,呵呵。

5#
发表于 2007-6-15 13:23:4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太长,看得眼累.最好分成好几部分编辑处理.点击率会更高
6#
发表于 2007-6-15 13:37:36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人写过三条桥,都写得如此动情凄美,虽然我对三条桥有着特别的感情,但我打算放弃好好写它的念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