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02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 2009.8.24 为了遗落乡间的史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28 16:2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平碉楼与村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 2007年06月28日
========================

这是有“开平第一楼”美称的瑞石楼。它修建于1923年,占地92平方米,共9层,高25米,是开平现存碉楼中最高的(资料照片)。

6月28日,中国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经正在新西兰基督城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批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开平碉楼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大量华侨回乡置业,开平碉楼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碉楼最多的时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7-6-28 16:34:12 | 只看该作者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典范


开平雕楼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中国申遗典范
      在开平市碉楼办谭金花的协助下 ,近日,记者采访了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专家组成员、香港大学文物保护专业课程顾问狄丽玲博士(Lynne Distefano,见左图,李培 摄)。狄丽玲曾先后6次到开平碉楼考察,她也是受ICOMOS委托、去年9月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项目进行书面评估的6位专家之一。该评估报告将于3天后成为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投票表决的参考。
      碉楼背后的历史最打动人
      记者:根据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定标准,您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世界遗产的可能性有多大?
      狄丽玲: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必须符合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所制订的六项“全球突出普遍价值”中的至少一项。“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是指该遗产在文化或自然景观的价值能跨越国界领域,对现今及将来的人类有公认的重要价值,永久保护该文化遗产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
      目前,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念是偏向于保护即将逝去的文化,关注遗产的普世意义,“开平碉楼与村落”完全符合这两方面的要求,它是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一处所在。
      记者:从世界范围来看,有相似的移民文化建筑吗?开平碉楼最独特的价值在哪里?
      狄丽玲:国外也有类似的例子。据我所知,在中国的福建、广西也有类似的建筑,如福建土楼和广东的客家围屋也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并且都是民居。但我认为,开平碉楼的独特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历史。如果没有当年华侨在西方遭受的排斥、不公对待,我想也不可能会有开平碉楼的出现。
      记者:作为一个走遍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碉楼最打动您的地方是什么?
      狄丽玲:开平碉楼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平人到海外谋生,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对当地作出贡献。通过这,开平与各国发生联系,孕育出独特的地方传统,并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源于当地而延伸至世界各地的乡情与传统,至今仍生生不息,维系着海外华侨和他们在开平的家族。
      开平碉楼凝聚的是传统乡村社会向近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以及一段移民文化的历程。对我来说,开平碉楼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是最重要的,碉楼里蕴含着碉楼主人与世界联系的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
      开平所做工作可做申遗范例
      记者:开平碉楼一共走过了8年的申遗路,您如何评价他们的申遗工作?
      狄丽玲:可以说,开平当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有如今的境况,我很喜欢这里的环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碉楼周边环境的整治,特别是村落环境的改善,这能充分保持和体现世界遗产所追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有,碉楼办花三年时间去调查碉楼、收集资料,他们为1833座碉楼所作的档案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以说,目前中国还没有哪一处遗产能够做到这一点。作为一个县级单位,真不简单!
      另外,开平市还编写了申遗乡土教材,纳入了当地的中小学课堂,通过教材,开平的后人可以从小就加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对侨乡文化的理解,这一做法也让我印象深刻。“开平碉楼与村落”应该可以成为日后中国其他项目申遗的范例。
      记者:碉楼的申报曾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题变,变为“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个题变重要吗?
      狄丽玲:其实我第一次考察开平碉楼的时候,最吸引我的是碉楼群附近的环境,特别是村后的竹林。我感觉自己走入了一个从未发现的世界,正是碉楼本身和附近环境的结合才产生了这种奇妙的感觉。
      我认为,名字的改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开平碉楼的价值是文化价值而非建筑价值,所以应该和村落一起,才更符合ICOMOS所要求的普世价值;其次,题变后,保护区和缓冲区扩大,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好整个文化景观。
      让村民参与门票分成
      记者:在后期保护方面,您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项目的难度在哪里?
      狄丽玲:我觉得整个村落的保护具备不小的挑战性。“开平碉楼与村落”需要有生命,仅仅一个建筑是不够的,要加上村落里的人、周围环境,才能构成一个和谐整体。而现在村民几乎都不住在碉楼里,农耕生活模式的保存将更难。
      我认为,保护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应该是全民的事情。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向市民宣传这个遗产的价值,让市民有自豪感从而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上来,这才能达到保护的真正意义。
      记者:您提倡的是一种民众自觉?应该如何达到这个效果?
      狄丽玲:引导民众来自觉保护,重要的是引导他们理解碉楼的价值所在,能从一种信仰出发来保护它。对于村民,我想最迫切的就是沟通和教育,让村民明白在遗产地里做事应该遵守哪些规矩,哪些商业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以及应该如何做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有详细的指导。
      我们希望引导村民的自觉保护意识:一方面,村民可以在门票中获取分成;另一方面,村民还可以开设农家饭经营,卖一些自己做的土特产,参与到利益分享中。但这些做法一定要符合世界遗产保护的管理要求。
      记者:近年来,国际上一种舆论认为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申报、轻保护”,“开平碉楼与村落”如何避免这样的困局?
      狄丽玲: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是头痛的事情。很明显,大家都知道过去的一些做法错了。开平应当吸取他们的教训,严格按照他们上送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遗产中心的《管理规划》来管理。另外,村民行为的管理,商业经营的管理和旅游开发、游客管理等问题,也将是“开平碉楼与村落”今后要面对的几大挑战。
      ICOMOS理事会的专家、各国的研究专家、市民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是监督人,他们随时来参观,也随时可以向联合国遗产中心投诉。“开平碉楼与村落”的项目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在日后的保护和开发中,也能继续成为中国其它申遗项目的典范。
      (南方日报      2007年06月25日      文/李培)

[ 本帖最后由 天文绿蛇 于 2007-6-28 16:46 编辑 ]
3#
发表于 2007-6-28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结合的开平碉楼的确让人震撼,但是能成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还是值得关注的,很多人以为这样的碉楼来源于西方的城堡,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性有出入。因此中国的廊桥也不是没有希望的,只要各地能够统一思想、统一出力,不要各出各的拳,不要各拆各的台,我想总有一天,廊桥也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
4#
发表于 2007-6-29 08:38:48 | 只看该作者
廊桥能够成为第36就好啦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4 14:56:43 | 只看该作者

2009.8.12 世界的遗产 侨乡的骄傲

世界的遗产 侨乡的骄傲  
2009-8-12 江门日报 文/唐华 周翠婷 图/资料图片
==============================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侨乡人民欢庆。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后,侨乡人民将致力于把这个世界的遗产保护好、开发好。

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表决,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项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广东省也实现了世遗零的突破。散落在五邑乡间的文化瑰宝得到了全人类的关注,这些凝聚了华侨文化的建筑得到全世界认同,五邑侨乡人民欢喜若狂。

开平碉楼是怎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与村落是怎样从曾经的“一无所有”到成功申遗的?在这期的“侨乡经典策划回眸”里,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策划背景  将开平碉楼推向世界

开平碉楼不仅是一幅风景图,更是浓缩着华侨文化历史、中西交融史,甚至是中国近代开放史的的侨乡魂魄。

1999年底的一天,原国务院办公厅挂职干部、开平市委常委李玫来到开平的一个小村庄调研,谈话间一抬头,她看见了细雨中几座耸立的碉楼。2000年初,在香港一次团拜会上,她首次向当时的开平市领导建议,将开平碉楼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李玫的建议受到开平市乃至江门市、广东省的高度重视。2000年10月30日,开平市成立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2001年2月9日,开平市召开第一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决定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成立开平碉楼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2001年6月,江门市成立了江门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2001年11月,省政府成立了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

运筹帷幄  从“一无所有”到成功申遗

“什么?这样的‘土楼子’也能申遗?”开平碉楼要申遗的消息传开后,曾有人这样质疑。

确实,在开平乡间,这样的“土楼子”满目皆是,人们对它的价值知之甚少,对世界遗产的概念也知之甚少。

“当时不但老百姓有怀疑,就连一些国内的知名专家来看了碉楼后,他们的看法也不统一。”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首席专家、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回忆说:“开平市领导到外地去拜访专家,一位专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以为申报世界遗产就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吗?”

2001年9月12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协调员亨利博士来到开平,他大为惊讶:“我所看到的这些建筑是独一无二的。我访华多次,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这种现象,就是当地人走出去,走到西方,把西方的一些好东西带回他们的家乡。”对于开平市正在进行的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他送了一句话:“为之努力吧!”

“其实在亨利博士来之前,我们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开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开平市申遗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黄继烨介绍说,“亨利博士的高度评价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后来我们发现,所有看到开平碉楼的外国专家无一例外地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从“一无所有”到“国保”单位,申遗工作已经启动,可开平碉楼在价值认定方面还很不够,其法律地位也不高,还只是县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想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入门级”条件。

2000年8月28日,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在时任省文化厅厅长的曹淳亮等人的陪同下到开平考察碉楼。他们惊叹于1833座风格各异的碉楼集中在一个县级市里,“简直是一种奇观!”张文彬激动地说:“它不仅是开平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是华侨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遗产,保护碉楼是我们这一代文化工作者和各级政府的历史责任。”对于开平市当时提出的申遗想法,张文彬明确表态:“我认为在进一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应该说还是有条件的,我是支持的。”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开平碉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月上旬,国务院正式将开平碉楼与村落确定为当年我国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的唯一项目。1月中旬,《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文本在超过50%淘汰率的残酷竞争中,顺利通过了该组织的审查,跨过了申遗的第一大关。2007年1月,“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获得提交第31次世界遗产大会表决的资格。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项目顺利通过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表决,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复合:对开平碉楼进行合理再利用

开平碉楼与村落是继澳门历史城区之后,中国第二处以同时承载东西方文化为特点而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田园风光、乡土民居、散落其间的碉楼,三者的和谐,形成开平碉楼与村落之美,缺一不可。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对碉楼与村落的开发和保护成为眼下最受关注的话题。张复合认为,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挑战。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概念,包括了田园风光、乡土民居这两个要素,但对“村落”的强调,会给保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村落”有明确的范围和构成要素。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需要在具体保护范围的划定、具体保护对象的认定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工作,确保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鉴于村落还在使用发展,因此对村落的保护工作应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

另一方面,对碉楼的再利用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开平碉楼数量多,才能称其为景观,因此,维持一定的数量是很重要的。在目前碉楼基本闲置、废弃的情况下,找到再利用的合理方式,是成败的关键。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首席专家、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申遗成功既是句号,更是逗号

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申遗成功,既是一个句号,更是一个逗号。申报的过程是向联合国承诺的过程,承诺替全人类守护好这份遗产,现在联合国接受了我们的承诺,申遗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是我们兑现承诺的开始。替全人类守护好这份遗产,责任重大!

碉楼申遗前一步主要做的是申报工作,下一步工作重点要转到对它的管理上,要继续以学术研究为基础,深入挖掘它的遗产价值,根据遗产的资源特点寻找到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申遗之后带来的最大变化将是旅游人口的增加,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我们要寻找自己的模式。

项目效应  实现广东世遗零的突破

江门市副市长李崴说: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标志着散落在江门五邑乡间的文化瑰宝得到了全人类的关注,这些凝聚了华侨文化的建筑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作为中西合璧的碉楼建筑又是那么和谐地融入中国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外文化合为一体的华侨文化景观。

李崴表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实现了广东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必将提升江门五邑侨乡的区位价值;这也是我们多年弘扬侨乡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里程碑,是创建广东文化大省和江门文化名城的标志性成就。同时它也意味着我们从此肩负起了保护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光荣使命,在促进旅游等产业发展的同时会更鞭策我们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注重经济和社会、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

江门旅游资源  有了质的飞跃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后,市旅游局局长周锦新表示,以前江门的旅游虽然资源丰富,但只有“星星”、“月亮”,没有“太阳”;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使江门诞生了一个世界级的“太阳”旅游景点,加上目前我市拥有温泉资源,我市的旅游资源结构更趋完善,旅游资源有了质的飞跃。

以前,我市旅游客源地主要以珠三角及粤港澳为主。开平申遗的成功,使江门的旅游充满了魅力,省外及国外的游客慕名而来。周锦新说:“开平碉楼对西方游客的吸引力更大。”不少碉楼专家也都表示,众多省外、国外游客慕名而来,会给我市旅游带来“井喷”行情。

开平申遗成功还带动了招商引资。一些投资商看好开平申遗后江门旅游业的发展,纷纷来此投资,使得江门旅游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江门旅游的内容不断丰富。

目前,除了抓好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外,旅游部门还以开平碉楼为中心,将温泉、海岛等糅合起来,整合一些黄金线路,以吸引不同游客的需求;此外,还会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的力度。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3:06:03 | 只看该作者

2009.8.21 侨乡建筑史 碉楼来见证

侨乡建筑史 碉楼来见证
2009年08月21日  大洋网-广州日报

=====================


开平碉楼。

有一个项目,我们一直在关注。从她初露风采,到成功成为广东首个“申遗名录”。2007年的6月28日,对于开平、江门,乃至广东,正在诞生一个奇迹——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作为侨乡文明的符号,在开平碉楼的背后,凝聚着侨乡人民的痛苦与快乐,其中西合璧的文化体征,既是开平侨乡文化的真实写照,也为开平留下了别具特色的建筑艺术长廊。

那一刻,世界为开平欢呼

2007年6月28日早上8时35分,在远隔江门开平万里之遥的新西兰基督城,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让开平人迎来了尽情欢呼的一天:“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正式入榜《世界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开平碉楼申遗办”正式成立,10多位从开平各相关部门抽调过来的人员开始8年的申遗长跑,也见证了1800多座碉楼群从“藏在深闺人不识”到走向全世界的历程。

谭伟强,原开平碉楼申遗办主任;张国雄,五邑大学教授、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首席专家;谭金花,开平碉楼与村落研究所工作人员;这三位开平碉楼申遗工作的元老,面对结果,也不仅激动万分。谭伟强告诉记者,表决通过后,他已忍不住几次落泪。

据介绍,在专家评审委员会征求意见后,21名评审会的专家集体表决通过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遗成功,整个过程只有区区的8分钟。而这8分钟的表决,开平却等待了将近8年。

开平碉楼成粤首个世遗项目

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面积1659平方公里,人口68万,而旅居海外的侨胞75万,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同时也是建筑之乡、艺术之乡、碉楼之乡。

开平碉楼与村落坐落在江门开平境内,其中水口、塘口、百合等乡镇村落之间,碉楼星罗棋布,绵延几十公里。根据统计,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共分为五级保护,其中作为重点和亟待保护的一、二级碉楼达到501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

“开平碉楼是广东省唯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张国雄教授说,作为中西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标志性建筑,填补了广东没有“世遗名录”的空白。

入选中国最美旅游胜地

成功选入“世遗名录”的开平碉楼与村落开始声名鹊起,“世遗”的大旗加上原生态的乡村美景,使得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今年4月份由网民网上投票、国内专家、百位媒体记者、旅行社负责人和资深旅行家共同评选出来的“中国最美旅游胜地”中,开平碉楼和赤坎古镇从在全国509家候选景区、旅游城市中成功胜出,分别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和“中国最美十大古镇”。

谭金花:从碉楼爱好者变身碉楼专家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当喜讯从大洋彼岸的新西兰传来时,有一群人已泪流满面。谭金花,就是其中之一。

谭金花,开平碉楼研究所工作人员,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团队成员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她常在周末的时候背上相机穿梭在开平的乡间,捕捉碉楼的美丽瞬间,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从一名中学英语老师成为碉楼与华侨文化研究的专家。

“最初只是觉得她很美、很特别。”谭金花说,后来读出了其中的文化,并频繁出入资料室、图书馆,撰写论文,其有关华侨建筑的文章也受到美国教授的重视,2002年,她怀揣500美元,只身一人飞往美国,开始访问学者之旅。

求学期间,谭金花往返于大学、研究机构和碉楼主人之间,洛杉矶、三藩市、西雅图、纽约、华盛顿都留下她的足迹。因为经费缺乏,她常买促销降价的饼干充饥,一元一包可以吃四餐。

2004年,从美国回来的谭金花成为“申遗”团队的一员,2005年她又考取香港大学建筑文物保护专业的研究生。为节省开支,她在香港租住了最便宜的地下室,常到商场买“临界食物”煮饭吃。谭金花说,是碉楼给了她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4:58:59 | 只看该作者

2009.8.24 为了遗落乡间的史诗

为了遗落乡间的史诗
南方日报  2009-08-24  梁小恩

===================
 
——来自“中国碉楼之乡”的申遗报告

中国南粤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里散落着大大小小1800多座碉楼,村子里,河湾边,山坡上,竹林间,只见碉楼星罗棋布,疏落有致,像一颗颗美丽的黑珍珠,将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映衬得愈发神秘、迷人。

这一座座古朴沧桑的碉楼,曾长久地湮没在历史的滚滚风尘和偏僻的乡村雾霭中,它们带着自己特有的神秘,默默于世,任风、任雨、任时光一点点消损着已经足够苍凉的外衣;日月升沉,风雨敲击,它们不屈不挠,无怨无悔,在时光的流转中,如睿智的老人,如内秀的处子,如坚毅的战士,如沉着的守护神,如一部部恢宏的史诗,站立在古朴与时尚、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处。

一、永恒:历史在此刻定格

2007年6月28日。这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新西兰召开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申报文本超过50%淘汰率的情况下,上午8时35分,经过185个成员国代表8分钟的闭门讨论后,世遗大会主席敲响木槌,宣布:“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全票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全场顿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这是我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35处世界遗产,实现了广东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喜讯传来,开平沸腾了,广东沸腾了……

二、邂逅:慧眼独具

1999年11月10日上午,一辆越野三菱吉普迎着朝阳,颠簸在岭南的红土地上,车上坐着的是一位清雅端庄的年轻女性。她让司机拐进了塘口镇自力村。站在村口那棵榕树下,她忽觉眼前一亮,被深深地震撼了!——绿树翠竹掩映中,几栋主体方正、墙面斑驳、顶部有圆有方的奇特建筑,在朝霞中露出了别致的轮廓。司机说,那些建筑物叫做碉楼。

这位女子名叫李玫,国务院办公厅干部,一周前被派到广东省挂职,任开平市委常委。这位文史硕士,凭着对中外文化的领悟,恍惚中感到这些酣睡村野的独特建筑,一定有着异乎寻常的孕育经历,有着某种独特的人文价值!

李玫利用休息时间察看碉楼,寻访了一些华侨和文化、文物部门的人员,到故纸堆里寻找开启碉楼之门的钥匙,又把开平的15本县志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对碉楼有了很深的了解。

开平碉楼起源于明朝后期,是一种集防卫、防涝、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是华侨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并将中西方建筑文化和谐融合的结晶。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面镜子,独特的建筑可以解读一段独特的历史。李玫心底怦然一动:碉楼,很可能是开平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

2000年春节前夕,李玫向时任开平市委书记谭思哲和利国伟等侨领郑重提出:“我们可以让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旦申报成功,将填补广东省世界遗产的空白,在联合国产生积极影响,吸引华侨主动回国投资,进而在旅游、文化方面做大做强!”她的话,引起了大家共鸣。

从那时起,开平碉楼申遗开始启动。历经两届政府,牵动百万人员,一路坎坷,一路风雨,合奏了一曲气势磅礴的宏大交响,描绘了一轴可圈可点的时代画卷!

2001年春节后,李玫结束挂职,准备悄悄离开。那天早上,她像往常一样起床,推开门的那一刻她震惊了——政府大院里人山人海,除了政府机关和市直部门的干部职工外,竟有不少专程前来送行的各界群众。

那一刻,李玫百感交集……

三、追索:血泪筑就的碉楼

挂满风帆的船队,航行在烟波浩渺的太平洋上。密不透风的底舱里装着成批大清帝国的“猪仔”。这些被卖到美洲顶替黑奴的华工,一天劳作14到20小时,每天都有人死去,在秘鲁专门收集鸟粪的4000多华工,10年之后活下来的竟然不到100人;巴拿马运河里流淌着华工的血泪,加利福尼亚的铁轨下铺垫着华工的白骨,古巴的蔗林里堆积着华工的尸骸……

青年壮年男人飘洋过海谋生,留守家乡的多是妇孺老人。远在异国他乡的男人寄回养家糊口的血汗钱,却成了盗匪抢劫的目标。其中最为惨烈的是“火烧骑龙马事件”。据《开平县志》载:“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匪劫古宅骑龙马方姓,掳男妇二十多人,毙十多人,焚屋二十三间……”

为了防盗,碉楼便应运而生了。开平现存最早的碉楼是建于明朝末年的迎龙楼(古称“迓龙楼”),距今400多年。

防盗、防洪,或许还有攀比和光宗耀祖的心理,海外归来的游子,纷纷在家乡盖起栋栋碉楼,一次国际化的乡土建筑实践,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数量之多也堪称历史之最,鼎盛时期达到4000余座,留存下来的仍有1833座。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战争中,许多碉楼成为红色堡垒。1924年,开平第一个农民协会——百合虾边农民协会在百合镇虾边村的碉楼适庐里宣告成立;1937年8月18日,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在塘口区以敬乡庆民里谢创家的碉楼“中山楼”成立,中共开平特别支部、区工委、县委和中共四邑工委、广东省西南特委等领导机关均曾在此设立。赤坎坷南楼发生的故事则更要悲壮、惨烈得多。1945年7月16日,司徒氏四乡自卫队的7名敢死队员,凭据南楼抗击日军,激战7天7夜,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7勇士把枪支砸毁,在墙上写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最后,被日寇施放的毒气弹毒倒、杀害,遗体被斩成数段抛入潭江。“七士守南楼,两路寇倭曾被阻;三军逃夹水,四乡团队竟留名。”一座座高高矗立的碉楼就是一座座抗日救国的历史丰碑!

四、整治:还原世界上最美丽的村落

马降龙村落群的5条自然村依山而建于百足山的趾尖趾缝,176间青砖白瓦民居点缀于山脚地头;天禄楼等7座碉楼和信庐等8栋别墅姿态各异地穿插其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从村前轻盈地流淌而过,与自然环境、四周民居和谐相融,一派陶公笔下的桃花源景象。联合国世遗专家惊叹:“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村落!”

然而,2002年底以前的马降龙村落,民居高矮参差、颜色杂乱,一些违章建筑搭建于碉楼身侧,碉楼身上野草丛生,一片腐朽之象;地势低洼,没有排水系统,没有垃圾处理场所,污水横流,蚊蝇猖獗……

2002年4月23日,开平碉楼整治工程指挥部进驻马降龙。但当工作组一干人马开到村口,迎接他们的却是一支手握棍棒、农具或刀斧的农民武装。原来,村民听说要整治环境,自发组织了“家园护卫队”,外来人一概不准进村。

有丰富农村和华侨工作经验的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谭健民单枪匹马进入了拔弓张弩的马降龙村。他见到村民,上前陪笑递香烟,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三趟,用诚心诚意一点点化解着群众心中的抵触情绪,在和风细雨的促膝谈心中,村民们认识到整治环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他们渐渐改变了态度,连当初反对最激烈的老农也转变为支持整治工作的积极分子。

每一个村落,都历经艰辛而曲折的整治之路,才抖落一身浮尘,回归了今天的幽静古朴。

五、脊梁:铁杆“碉民”

谭伟强,从调进碉楼办这个临时机构起,就成了拼命三郎。2002至2003年间,他更是将办公地点从市区搬到了整治点。2003年夏季的一天,在对锦江里村落的堤围和水闸开挖加固时,突遇一场罕见暴雨,洪水极可能通过刚刚开辟的通道冲进村中,造成村民伤亡和财物损失,毁坏一些珍贵的文物遗存。面对汹涌的洪水,谭伟强不顾生命危险扑进现场,带领整治工作组和部分村民用沙包堵截,坚守在现场一天一夜,直到洪水退却。回家后,他发起了高烧,妻子把他送到医院,点滴没挂完,他又出现在整治现场。

谭金花,开平市碉楼文化研究所所长。凭着对碉楼的痴恋,她先是放弃安稳的中学英语教师工作,只身远赴海外,寻找碉楼背后的故事。几年打拼,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稳定的岗位和攻读学位的机会,听说碉楼申遗,毅然放弃在美学业,带着两百多斤重的碉楼和华侨资料,回国加入申遗办。这些资料成为后期文化遗产地展览的主要资料来源。

2004年3月,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复合教授的两个研究生杜凡丁和钱毅风尘仆仆地从北京来到开平,对碉楼重新设计普查方案。历时13个月,他们和开平碉楼办的几个同志一起,跑遍开平全市15个镇区、1659平方公里的土地,踏勘了所有遗存的碉楼,数次失足掉进水田里变成泥猴,几度被野草划破胳膊和手指,全身被蚊虫咬得又红又肿,尝遍酸、苦、辣,才结束了普查工作,为开平碉楼申遗增添了特别耀眼的一抹亮色。

六、铭记:博士后的碉楼梦

神州大地上演各种版本“春天的故事”的那年夏天,武汉大学历史人口地理专业博士生张国雄毕业后,随着众多孔雀飞到了侨乡江门五邑大学。次年春,张国雄又受邀前往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深造;两年后,北大热情地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可他眼前总是回旋着那片洒满亚热带阳光的绿色山野,他婉谢导师的挽留,回到魂牵梦萦的南粤。

2000年10月那个金色的秋天让张国雄永志难忘。当时负责碉楼申遗的李玫找到张国雄,简短交谈后,当即聘请他为开平碉楼申遗首席专家。

张国雄深知,申遗必须要有坚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作为支撑。他深入开平大小乡村做田野调查,钻进一个个多年未曾打开的碉楼,清理一件件文物。尘封多年的碉楼刚刚打开,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霉味,蚊蝇蜘蛛四处逃窜。打开那些挂着锈锁的金山箱,一份家书、一张汇款单、一叠报纸、甚至一本小学生的作业,他都如获至宝。他精心整理这些文献。这期间他先后在有关刊物发表20余篇论文,独著或与他人合作出版9部专著,为申遗提供了科学与理论依据。碉楼的申报文本,张国雄带领有关人员先后十易其稿,凝聚了他大量心血。

像张国雄这样为碉楼申遗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很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程建军、香港大学教授龙炳颐……他们的功绩将与碉楼一起,永远闪耀在开平、在广东、在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灿烂星空!

七、聚焦:没有闯不过的坎

把开平碉楼与村落推向世界文化遗产这座珠峰,首先必须闯过国家推荐关、世遗组织的文本关、评估关、执委会关、世遗表决关五道关口,关关是龙潭虎穴,道道如履薄冰。

按国家文物局的要求,最迟需在2006年1月上旬递交新的申报文本。为了使文本尽善尽美,先后对其作了10多次修改,对碉楼所承载的华侨文化内涵作了重点阐述,补充了2万多张有价值的图片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华侨文化历史资料。

2006年1月10日,谭伟强带着新文本送往北京。这个经过10次大修改、历时7年磨砺的精品,加上详细的《开平市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规定》和《旅游规划》,完美得近乎无可挑剔。2006年1月18日,从法国传来喜讯:“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文本一次通过了。

2006年9月15日,一向以严格要求著称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卢光裕受该会的派遣,专门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结果让卢先生非常满意,写出了他迄今为止仅有的一次充满赞誉的评估报告。2007年1月,国际古迹遗址委员会执委会在巴黎召开专家评审会议,“开平碉楼与村落”先拔头筹成为44个入选项目之一,有惊无险地通过了第四关。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迎来了31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表决关。这最后一关由185个成员国选出的21个国家代表把守,通过这一关必须得到2/3以上的代表同意,谁都没有十分把握。因为这次参加表决的申遗项目除了“开平碉楼与村落”是个小字辈外,其余是早已大名鼎鼎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日本清水寺等名胜古迹。然而开平碉楼这个无名小辈,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屏幕上一幅幅雄浑奇丽的碉楼图片,把在场21个代表都征服了,最后表决时,全体评审委员一致同意开平碉楼载入世界遗产名录,全过程只花了8分钟!

八、亮点:一笔意想不到的财富

开平碉楼是凝固的华侨史诗,每座碉楼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精神,凝聚着一种不变的乡土情怀和来自世界各地侨胞血浓于水的游子之心。

2006年9月15日,在开平市城区南广场,一场以“共同的心愿”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正在隆重举行。海内外乡亲热烈响应,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支持申遗活动。当晚收到开平籍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和社会各界捐款1480多万元,其中香港开平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吴荣治与夫人捐赠100万元。

吴先生身为知名实业家,平日生活俭朴,省吃省穿。但他对家乡办公益事业、支持碉楼申遗从来都很慷慨,并将自己在开平的私家园林别墅“在园”免费献出来,接待众多与申遗有关的专家、学者和官员。

旅美中华总会馆主席方创杰先生,这位曾先后捐资700多万元支持家乡建设的旅美著名侨领,大力支持申遗,发动美国华侨社团全美溯源堂10多位方姓华侨联名上书国家文物局,信中言:“碉楼是一座座纪念碑,它让我们铭记先祖创业的艰辛和过去动荡的岁月,倍加珍惜祖国目前安定团结、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碉楼是一根根指南针,它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我们的根。碉楼是一根根警示棒,它时时提醒我们要坚决拥护祖国统一……”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凝聚侨心,掀起一波波寻根热潮,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血浓于水的爱国爱乡情怀,更成为申遗过程中一笔意想不到的宝贵财富。

碉楼为媒,把开平与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祖国与广大海外游子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九、感动:共和国总理记住了碉楼

这是一条彪炳史册的申遗之路,这是一条令人牵肠挂肚的申遗之路。自2000年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工作启动以来,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2007年4月13日,江门市民吕彬等一行5人随旅行团到日本京都西郊的岚山观光游览,恰巧遇上正在日本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吕彬至今难以忘记当时的情景,“我们激动地向温总理打招呼,温总理也微笑着向我们挥手致意,并走过来亲切地与我们每一个人握手。”

“你们从哪里来的?”温总理关心地问。得知我们来自广东江门后,温总理脱口而出:“哦,就是有碉楼的那个地方!”“没想到,日理万机的共和国总理对碉楼印象竟如此之深!”吕彬激动地说。

开平人记得,李长春、朱镕基、张德江、李岚清、陈至立等国家领导都亲自审阅过“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汇报材料,并作了重要批示;张德江、钱其琛、卢瑞华、罗豪才等多位国家领导都亲临开平指导过工作。

开平人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一直关注着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个世遗品牌,把开平碉楼成功申遗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广东科学发展、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成果,编入广东省委《科学发展案例选编》,旨在启迪思考,凝聚智慧和力量,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和困难!

开平人记得,为抓好碉楼申遗这个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工程,省政府成立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颁布了《广东省开平碉楼保护管理规定》,为开平碉楼申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三级政府先后累计投入拨款1.26亿元用于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维修整治。省长黄华华,副省长、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组长雷于蓝,以及欧广源、朱明国、李兰芳、张文彬、单霁翔等领导都到开平来指导过工作。

开平人不会忘记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付出过艰辛和汗水的各级领导,不会忘记许许多多关心开平碉楼申遗的海外侨胞和各界群众,不会忘记8年来默默奋战在申遗第一线的每一位“铁杆碉民”……是他们不畏艰苦,夜以继日,用心血和智慧打造了“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个世遗品牌。

八载申遗路呵,侨乡人用心血、智慧和汗水,在乡间田野,在河流山川,在天地之间,为将偏居旷野的历史瑰宝推向世界顶峰,铸就华夏大地上一座新的历史丰碑,谱写了一部中华民族永恒的史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