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75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消息] 温州日报——张强:有个美丽的地方叫泰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6 21:57: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1月6日,温州日报整版刊登新闻特写《让更多人知道, 有个美丽的地方叫泰顺》
翁卿仑
  入住好客的藏民家,和藏民合影留念。
  张强路过甘肃银川境内,在大片的麦田里自拍,享受无边的自由。
在川藏线上,路遇国外车友。
穿越新疆地区。
每走到一个省会城市,张强都会向人们展示标语。
抵达布达拉宫。
  经受过阳光的洗礼,遭遇过风雪扑面;让美景来喂饱心灵,让风光来震撼人心。269天,8000元,单车走中国;宣传家乡,募集爱心,环游全中国。这就是泰顺青年张强的单车骑行中国之旅—— “宣传家乡,募集爱心,我都做到了”      2010年5月13日,晴朗,侧顺风。当天张强骑行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当天他的行程有如下简短的记录:当日总骑行70公里;沿途不时有珍珠鸡和野鸡跑出来;早餐为原野大姐友情提供,中餐以及干粮由张大哥友情提供,晚餐6元,住宿10元,总花费16元,节余24元。目前总节余342.8元。  张强每天都会为自己的行程做如上总结,骑行在路上的每一天,他没有一天超出自己定的每天费用不超过40元的预算。整个行程中,他共募集到了35200元善款,加上他本人行程中节余的2000元现金,共37200元。目前已如数捐出。  张强第一笔爱心款是献给玉树灾区的。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大地震,骑行在路上的张强也一直在关注灾区的消息。5月20日,张强骑行至山西太原,刚到市区,他就直奔邮局,通过红十字壹基金的账户给玉树灾区捐赠了4000元人民币。这4000元中,有张强路过包头时,在当地做生意的同学王剑王给他的2000元善款;还有到达鄂尔多斯市时,原野大姐给他的2000元现金。  路过的每个省会城市,张强都不会刻意去募捐,但是偶尔碰到当地有熟识的温州老乡,他都会去拜访一下,将家乡贫困学生的情况告知他们。各路人马纷纷捐款,于是有了张强骑行路上的第二次捐款——28000元助学款。  2010年6月4日,张强骑行至江苏无锡,5个在当地经商的泰顺人主动向张强献上了共5000元爱心款。6月6日,张强到达上海,经朋友引见,张强在上海认识了泰顺商人翁国库。翁国库热情接待了张强,并献上了10000元爱心款。经翁国库介绍,同在上海经商的林翰鑫夫妇又拿出了10000元爱心款。  2010年8月22日,周日,晴朗。泰顺县筱村镇中心校。这天上午,筱村镇的几十位贫困学生聚集到校园里,和从温州赶来的温州星火义工队义工们一起共度周末。义工们送来了电脑、书包、一盒盒盛满丰盛食物的营养午餐。孩子们开心地为义工们表演着各种节目,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脸。他们下一个学期的生活费都有着落了。为学生们捐献爱心款的人士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张强汇给星火义工队专门留给这些孩子的28000元爱心款。这28000元现金,大部分是张强骑行过程中沿途募集的,还有小部分是他自己每天一点点节余下来的。  一路骑行,张强总是用手机短信给亲朋好友报平安。  2010年8月23日,张强的亲朋好友们都收到了如下内容的短信:“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募集到28000元爱心款终于通过义工队的助学活动送到学生们手中……现在正从新疆去拉萨的路上,一路沙漠戈壁酷热狂风伴随。睡过戈壁滩,睡过桥洞,这些比起你们这些爱心人士带给我们的感动不算啥,我将继续带着你们给我的感动,载着满满的感恩骑行,一路接受更多旅途赋予的挑战!”  “募爱心”之外,“宣家乡”是张强骑行中国的另一个主题。只要条件允许,张强几乎每天都利用休整时间上网,通过他在新浪网注册的个人博客和他在中国廊桥网的用户名,更新他的旅途见闻和心得。利用网络来记录自己骑行中国的旅程。张强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他在网络上发布的每张图片下面都打上“中国廊桥之乡温州泰顺欢迎您”的字样。“这样,每个浏览图片的人,都知道了我的家乡。”张强说。  而每到一座省会城市,张强都会去那里的火车站展示“中国廊桥之乡——温州泰顺欢迎您”的条幅。平时略显内向的张强,此时往往都会主动要求出入火车站的游客们为他拍照留念。逢上有人对泰顺廊桥表示好奇,张强更是会以一个专业导游的口气,向对方详细介绍廊桥的美。几年前,张强从浙江旅游学院旅游专业毕业后,就回到泰顺从事导游工作。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个叫“泰顺”的美丽地方,一直是他几年来最大的心愿。    “路上结识了很多朋友,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沿途中碰到很多的人,他们有的很羡慕,有的很疑惑,有的很惊讶,也碰到很多热心帮助的人……每个人问起,我都告诉他,我的家乡在泰顺,风景如画,希望他们有空来泰顺玩。”  2010年3月30日,泰顺人张强从北京开始了自己单车骑行中国之旅。骑行近一个月后,他在自己的日志上写下了上面这几句话。此时的张强,已经骑着他自己改装的自行车横穿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经受过阳光的洗礼,也遭遇过风雪扑面。  冬天的阳光很温暖。2010年12月23日午后一点半,8名来自泰顺老家的自行车友自发组织起来,骑着自行车,来到与泰顺交界的福建省寿宁县犀溪乡迎接张强凯旋。历经8个月又25天,张强终于横穿了中国大陆上的31个省会城市回到故乡。有车友惊奇地发现,这个原本看上去文文弱弱的27岁小伙子,历经全国之旅回来后,依然文文弱弱的样子。变化的是,脸上的笑更灿烂了。  花费269天,骑行27800公里,环游全中国。这,看上去仿佛是一次普通自行车友的“狂热发烧”。实质上,在这“狂热发烧”的背后却是张强的一颗朝气蓬勃的心。这位泰顺青年有两个目的:募爱心、宣家乡。每到一座省会城市,他都要在当地的火车站展示“中国廊桥之乡——温州泰顺欢迎您”的标语,向当地市民介绍家乡泰顺。沿途,他还为家乡的贫困学生募集到了3万多元爱心助学款,帮助了14名学生。  当然,单车骑行中国之旅,更是张强的一次个人人生体验,他称之为修行。      2010年6月19日,张强骑行中国第63天。在一个小镇上一家小旅馆门口打算入住的时候,一位黝黑的大汉骑着摩托车经过。这位30多岁的汉子看着张强这个风尘仆仆的异乡人,很是好奇,于是停下来跟他攀谈起来。得知张强要骑行中国完成自己“募爱心 宣家乡”的行程后,他无比热情地要捎上张强,决意留他入住自己家。张强开始时还有些防备,但是对方看起来实在很真诚,于是也就上了他的摩托车。  进了这位汉子的家里后,张强的防备心理才放下了。这位汉子姓毛,家里摆满了各类励志的书籍。而毛大哥的言谈举止也都颇具风采。张强和投缘的毛大哥一直聊到深夜才回房休息。第二天一早,张强又和毛大哥匆匆话别,继续西行。  每当路上有人对张强单车骑行中国的行为表示不解,张强就会解释说,他不是在旅游,而是在旅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体验,更是一场游学。所以,每到一个省会城市,张强必定会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深读它的历史,来充实自己的知识。而旅途中最大的收获,在张强看来,还在于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有缘人以及各种像毛大哥一样的好心人。  2010年7月末8月初的几天,张强遭遇了行程中最难行的一段路。这就是260公里的无村区、需要过115公里沙石路的当金山。7月30日,张强途经甘肃、青海、新疆交界处的当金山。当金山地区昔日属人迹罕至、飞鸟不驻之地,目力所及都是茫茫戈壁。然而正是在这里,平凡的人们给了张强最多的感动。由于夏天的戈壁白天较长,张强当日从早上8时就开始了一天的骑行之旅,路上荒无人烟,只有毒辣的日头和令人狂躁的热风。夜里21时,张强终于看到了前方有星星点点的灯光。那是沿路施工队临时搭建的工棚。这一路来,住在不同工棚里的施工队员们给了张强很大的帮助。果然,张强才走进第一间棚屋,大家就很热情地欢迎他入住一宿。来自贵州贵阳的一位施工队后勤大姐看到张强满面风尘,饥肠辘辘,还主动给他烧了一碗面条。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张强路上吃过最美味的一顿饭。第二天一早,张强打点行装赶时间穿越戈壁,这位大姐又赶过来塞给了张强4个煮熟的鸡蛋。本来张强早已做好穿越无补给区的最坏准备,没想到工棚里的人们给了他额外的感动。  仔细阅读张强的博客记录,会发现他的日志里写满了感谢。“经历这段旅途后,我始终还会投身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去。但是,这段旅途,让我今后的人生里有了不一样的积淀。它告诉我要做个好人,做个善良淡定的人。”张强说。   “我在用眼见的美景来喂饱心灵”    在张强自行车的行囊中,有睡袋、帐篷、洗漱用品、简单的药品等。他的计划是每天费用控制在40元以内。事实上,他为自己预算的1万元全程费用中,最后还节余了2000元。张强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8个月,8000元,单车走中国,旅途可以很愉快。  用张强自己的话说,单车走中国,就是用自行车的双轮去丈量祖国的大地。然而自行车不像汽车,有可以遮风避雨的顶。在整个行程中,张强亲身体会到了“拨云见日”、“大雨倾盆”、“铄石流金”等等成语描述的场景出现在他周围的真实情况。  按原计划,张强其实在2010年3月13日就从位于泰顺县司前镇的老家骑车出发前往温州了。然而天公不作美,那天中午刚骑车出了泰顺境内,天上就下起了小雨。张强突然明白过来,南方的梅雨季节马上就要到了,先一路从泰顺往南走的话,会受到雨季的困扰。于是当天夜里6时多到达温州市区之后,张强在亲戚家里休整了十来天,然后坐上温州前往北京的火车。3月30日,张强单车骑行中国之旅正式从北京启程。  2010年4月5日,骑行第7天,张强经过河北界前往辽宁省锦州市。这一天,张强在整个行程中第一次遭遇了雨雪天。当天一早,张强和3个伙伴从辽宁葫芦岛市出发,天气阴沉。他们一路顶风骑行,速度保持在15-20公里/小时左右。从葫芦岛出来没多久,天空就飘起了小雨,很快小雨又转成阵雨、变成雨夹雪,气温降到零摄氏度左右。在张强的记忆中,这个季节的温州老家,已经是油菜花遍地的江南暖春了。  不过风雨过后的晴天,北国风光在张强的眼中是无比享受的。在张强骑行的第16天和第18天的记录中,他拍下了许多有关东北平原上蓝天白云的照片。此时的东北,有水的地方依然是冰封大地,然而天上各种形状的白云却无碍地在无垠的蓝天上飘过。回想起在东北每天骑车看云淡风轻的日子,张强说:“有一种幸福叫云,美得一塌糊涂,唯有感叹。”  4月28日,张强骑行第22天。此时和张强同行的3人中已经有一人退出,还有另外两人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骑行路线。从此,张强变成了独行侠。当天他路经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在这里,他见识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拨云见日。中午,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原本万里无云的广袤草原上空突然黑压压飘来一大片浮云,大地顿时变得昏暗,雨雪也跟着降落。很快,风带着浮云飘过,太阳又从离去的浮云里探出头。10分钟后,万里无云的蓝天重现。  在张强眼里,浮云来,浮云去,都是诗一般的风景。他总是在自己的博客里纪录那些发自内心的感叹,而有意无意地淡忘一路上的艰辛和困难。    “你能想象的所有天气,我都经历了”    骑行中国269天,在单车上感受到的华夏大好风光是直观而震撼人心的。用张强的话说,他一路都在用眼见的美景来喂饱心灵。出生在泰顺大山里的张强,最难忘却的还是全然不同的西藏风光。  2010年8月到9月间,张强单车横穿青藏线,孤单的旅程中,他碰上过小野兔、藏羚羊、野驴、野牛……这些自然界的精灵,离他只有十米远,却不会猝然逃跑。  2010年9月23日,张强单车爬坡登上海拔4500米的西藏海子山。中午刚过,张强就在半山腰遭遇了冰雹的袭击。海子山上沿途有许多云层,张强刚刚骑车穿越过一个云层,冰雹就像石子一样从身后追了过来。一路爬坡,车速最终没能超越冰雹袭来的步伐,张强被冰雹袭击得像是全身掉进了冰窟窿里。近黄昏,刚刚躲过冰雹翻过海子山,眼前就出现了让张强终生难忘的景象:底下的山谷里,好几万头牦牛像蚂蚁一样在青草地上挪动脚步。而张强的头顶,是像蓝色颜料融化其间一样纯粹的蓝天。世界在这里变得无比纯净。  张强回想起沿路风光,在内蒙古横穿草原的时候,他拍摄过一张被沙漠化侵蚀的小村庄的照片。由于沙尘暴肆虐,村子四面都被沙漠包围,村庄范围变得越来越窄。而低碳、环保,也是张强此番骑行中国想要告诉人们的主题。“人们不注意保护地球家园的话,眼见的美景真的会越来越少了。”张强说。  沿途更多的风光,在张强看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甚至连他那台松下数码相机拍摄的画面,也远不能表达亲眼所见带给自己内心的震撼。在整个旅途中,张强坚持骑行,269天里,只有在断链和爆内外胎等不得已的情况下搭了5次车(总里程不超60公里)。期间在广东境内迷路过一次,大概多走了四五公里路。“其实那也不是冤枉路。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带给你不同感受的风景。有失必有得。”如今的张强提起旅途确实很淡定。  “在路上,有快乐,有感动,有孤独,有伤痛,有遗憾……但爱是永恒的主题。心中有爱,心存爱心,世界就无限大。”这是张强关于本次骑行中国之旅最简洁的结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1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11-1-7 11:14:0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字“强”,一句话“向张强致敬”!
3#
发表于 2011-1-7 21:21:01 | 只看该作者
赞~~~
4#
发表于 2011-1-8 07:05:46 | 只看该作者
带给我们慵懒的人以震撼...
5#
发表于 2011-1-9 16:31:42 | 只看该作者
向张强致敬!欢迎平安归来!
6#
发表于 2011-1-10 12:09:30 | 只看该作者
黑白友 发表于 2011-1-7 11:14
一个字“强”,一句话“向张强致敬”!

谢谢,修行之旅
7#
发表于 2011-1-10 12:10:57 | 只看该作者
无衣 发表于 2011-1-8 07:05
带给我们慵懒的人以震撼...

谢谢,如果因为的骑行能让大家一起加入到骑车这种低碳的生活方式,我很高兴
8#
发表于 2011-1-10 12:13:43 | 只看该作者
sngyd 发表于 2011-1-9 16:31
向张强致敬!欢迎平安归来!

谢谢,一切顺利平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