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3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建筑摄影攻略(一):泰顺廊桥、景宁古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2 22:11: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中国古建筑,总有种能让人瞬间沉静下来的魔力,它们千百年来固守着最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为我们保留着最本真的美好。一起跟随摄影师的镜头,走进浙南的泰顺、景宁,去看看廊桥和古刹之美吧。
行摄路线:温州——景宁县(时思寺)——泰顺(廊桥)——温州
泰顺廊桥 宋风遗骨雅韵悠长

北涧桥。CANON 5DIII,1/20s,ISO100,F/16
泰顺,浙南边陲一个温婉的小城,不曾被国人熟识,却早已凭借“中国古桥博物馆”十足的底气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它似一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隐秘仙境,用不曾被扰乱的宁谧,为我们守护着一座又一座令人惊叹的古廊桥。
★宋风遗骨寻《营造法式》的身影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仙居桥。NIKON D5200,1/160s,ISO1600,F/5.6
宋代开始,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化做实际的梦想,他们便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宋南移以后,泰顺的读书人进京赶考的机会与日俱增,泰顺的整个文化格局,在南宋时便达到了顶峰。“宋林花园十八学士”就是泰顺名人贤士中重要的一支。现在在北涧桥桥头的廊桥文化展厅一层就有关于林家十八学士的详细介绍。
泰顺的整个历史文化格局宋代以后几乎很少变化,也正因此,这座带有宋代气质的小城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中国古代的审美文化和价值观: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泰顺对宋风遗骨的保留更明显地体现在其当地的建筑上,在这里,你随处可以找到《营造法式》的身影。刊行于宋崇宁二年的《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而这本书里的建筑法则和特点,如用料、建筑宽高、斗拱样式、柱础纹饰等等,在现如今的泰顺都能找到,这些留有宋代营造特点的建筑,很多都构建于明清时期,比如建于明代的刘宅桥,采用的就是宋代的斗拱式抬梁结构。
★活着的廊桥:人与人、人与神的交流
泰顺不仅保留了廊桥本身,还代代延续着廊桥文化,可以说廊桥在泰顺依然鲜活着。

北涧桥头卖茶叶蛋的老婆婆。NIKON D5200,1/1600s,ISO1600,F/5.6
有幸的是,泰顺不仅保留了廊桥本身,还代代延续着廊桥文化,可以说廊桥在泰顺依然鲜活着。市声不绝于耳,孩童们在桥内你追我打,小情侣们凭栏软语温存,老婆婆茶叶蛋的香味儿混合着泗水特有的清新味道弥漫开来,飘过桥头的茶馆,绕过桥畔的古樟树,带着暖暖的气息抚平了每一位游人的内心。
廊桥自古以来的功用除了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外便是人与人、人与神的交流。廊桥两边有商铺,有民居,廊桥本身便成了一个公众活动的场所,本地居民在这里互通有无,那些因了廊桥慕名而来的游人,也成了当地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
千百年来,在人与自然界博弈的过程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征服自然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依附于神力存在,于是便有了廊桥上的祭祀活动,人们通过廊桥与神明沟通,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如今在北涧桥、仙居桥等廊桥上,还可看见佛龛的身影。也正是因为承载了与神明沟通的使命,泰顺所有的廊桥都是飞檐翘角,以积极昂然的姿态迎接神明的降临。
★最值得拜访的廊桥
北涧桥、溪东桥、仙居桥、三条桥、薛宅桥

北涧桥。NIKON D5200,1/100s,ISO400,F/11
北涧桥、溪东桥:泰顺的“大乔小乔”
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被称作“中国最美的廊桥”。43米的大跨度、远离水面的高度,飞檐翘角的姿态,使得其有种展翅欲飞的感觉。当然,被称作最美廊桥也是和其环境密切相关的。北涧桥所在之处是四水汇流之地,桥头还有两棵千年的古樟树,四季变幻不同的色彩,桥身通体呈朱砂色,与蓝天白云碧水相辉映,会令人大呼惊艳。而且,北涧桥周边的廊桥文化最为鲜活,如果想体会廊桥是如何起到人与人、人与神沟通作用的,那你一定要选择到北涧桥去看看。

溪东桥。NIKON D5200,1/125s,ISO320,F/11
溪东桥,叠梁式木拱廊桥,架构基本和北涧桥一样,因此被称为北涧桥的姐妹桥。它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北涧桥内有很多题字,非常值得赏玩。

仙居桥。NIKON D5200,1/160s,ISO400,F/8
仙居桥:长虹卧波
仙居桥,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桥屋十八间,80柱,是泰顺跨径最大的木拱桥。仙居桥的对称性非常明显,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足支撑在两岸的岩石上,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非常稳定。大跨度的单檐造型使得仙居桥整个姿态给人一种长虹卧波的气势。
三条桥:最寂寞最浪漫
三条桥,叠梁式木拱廊桥,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起源于唐贞观年间,宋绍兴年间进行维修。它被称作泰顺最寂寞最浪漫的廊桥。
三条桥周围几乎没有民居,是连接泰顺与福建的山涧小桥,两边是蜿蜒的古道、郁郁葱葱的山林。三条桥流传着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曾有一对情人在此话别,痴情的小伙站在桥头,一直等着自己心爱的姑娘回来。这个故事最后被谱写成了歌曲《我在廊桥等你》,诉说着一种等不完的恋情,它比恋人之间卿卿我我的恋情还要热烈,它会为你守候千百年,“我在廊桥等你,等你。等你一起品云雾香茶醇又美,等你一起和墨香同沉醉。”
薛宅桥:廊桥里的“比萨斜塔”
薛宅桥,系贯木拱廊桥,始建于明正德七年。据说是当地建造最稳定的一条桥。史料记载,其所在区域洪水非常大,薛宅桥也因此屡毁屡建,在长期的摸索过程当中,寻找到了最稳固的构架方式,所以直到现在,它的梁木都没有弯曲变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薛宅桥是泰顺唯一一条向一边倾斜的廊桥,好似“比萨斜塔”一般。这里还有个当地流传甚广的典故,据说当年建造薛宅桥的时候,徒弟不服师傅,师徒两人发生了争执,于是分头赌气造桥,便形成了如今一边高一边低的造型。
当然,专家从建筑结构上究其原因,发现其实当初选料时,三节苗的料太长导致了桥的重力向一边压去,历经三百年,便有了如今趣味盎然的“比萨斜塔”。
★廊桥的工艺和传承
廊桥的整个建筑工艺流程:选栋梁——把墨——搭桥架——上三节苗——装牛头梁——三节苗对接——编梁——三节苗与五节苗在编——剪刀撑——立将军柱——扇博——盖桥屋——上梁——上色、盖瓦——圆桥
形象点说,廊桥就是“编织”起来的桥,主要由三节苗和五节苗穿插别压构成,并由将军柱决定桥梁的高度和宽度,由牛头梁分散桥墩的压力,用燕尾榫承担拉扯和固定的作用。不用一颗钉子,仅仅是通过榫卯结构穿插别压便可保证百余年后依然坚固如初,可谓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现如今,廊桥的制造工艺已经被重新发掘并延续了下来,泰顺现在共有三组人员,六个团队在用这种传统营造技艺建造新的廊桥,截止目前,新廊桥已经达到了16座。

20140321183516f90e3_500.jpg (54.27 KB, 下载次数: 59)

20140321183516f90e3_500.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