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00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廊桥保护面对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9 17:0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月9日,温州电视台《实事面对面》栏目走进泰顺,为下个星期在泰顺泗溪北涧桥旁举行的“保护廊桥”节目现场录制作前期采访。
泰顺是“廊桥之乡”,历史上,廊桥的类型之丰富和数量之多相当惊人,但随着岁月飘逝和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因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廊桥数量急剧减少,时至如今,泰顺廊桥因各种原因,还是没能得到应有的保护,有鉴于此,《实事面对面》栏目“保护廊桥”专题将以泰顺廊桥的现状和保护为主题,邀请有关人士现场参与讨论,共商泰顺廊桥保护。
据悉,下个星期五也就是12月17日早上,该栏目将摆阵泗溪北涧桥旁,现场录制节目。(廊桥网网友可前往参加现场录制,发表高见,具体事宜请与大笨钟联系:13305872442)</P>
<>链接:《实事面对面》是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和温州电视台 合办的一档大型评论节目。关注的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投诉和社会问题。只要有投诉,就有处理,有反馈,有结论。对于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投诉,将有选择地跟踪拍摄整个投诉的处理过程,并客观地展示给观众们,使政务处理公开 化、民主化。栏目还将邀请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演播室接受投诉,以面对面的方式加 以处理解决问题。节目力求实效,为群众办好实事。
  《实事面对面》一期40分钟
    首播每周日晚20:05分
    重播:周一晚23:20  周三、五下午13:05</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4-12-16 08:47:35 | 只看该作者
<>贴篇庆元的,供参考</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9%" border=0><TR><TD align=middle><B><FONT size=3>保护开发 庆元掀起廊桥保护热潮</FONT></B></TD></TR><TR><TD align=middle><FONT color=#1063b5></FONT></TD></TR><TR><TD><HR></TD></TR><TR><TD align=middle bgColor=#c8e0f7><FONT color=#666666>新华网浙江频道(2004-11-16 08:46:49) 来源</FONT> </TD></TR><TR><TD><>    新华网浙江频道11月16日电 昨天上午,庆元县举水乡步蟾桥上,10多名木工和村民,抬着椽子、檩条,在该县文物管理人员的督查下,对照图样,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正忙着给步蟾桥进行屋面翻修。而在此不久,上百村民与乡干部一起把围在如龙桥周围的灰寮和猪栏全部拆得干干净净,已有380年历史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如龙桥周围环境变得优美起来……这是该县正在开展的保护廊桥行动的一部分。 <P>    据该县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正与福建省宁德和南平市就木拱桥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庆元有着数个在木拱廊桥方面的全国“单打冠军”。在总共100座全国木拱廊桥总数中,庆元现存廊桥就有22座,现存数量全国第一;如龙桥是全国有确切记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桥,也是目前全国木拱廊桥中惟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溪桥是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桥;总长为54.3米、共有廊屋21间的黄水长桥是全国现存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而大济的双门桥和莆田桥始建时间距今近千年,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还早100多年。 <P>    据了解,在古廊桥中,木拱廊桥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而且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此外廊桥还一般有碑刻铭记、匾额题字、楹联对句和精美的装饰图案,同时有着艺术欣赏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存的97座古廊桥中,保存较完好的仅占10%,保护廊桥已成为当务之急。 <P>    廊桥保护,政府先行。庆元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庆元县木拱廊桥抢救保护领导小组,还与各乡镇签订了保护责任状,县有关部门还专门组织工作人员,全面开展古桥普查工作。目前,古廊桥的保护与开发已纳入该县政府重点工作。濛洲桥是一座具有双重文物价值的木拱桥,它是庆元县除后坑桥之外的另一处革命遗址——红军桥,不幸于1992年毁于火灾。目前,重建濛洲桥工程已经启动。 <P>    民间保护是庆元县保护廊桥的一大特色。县城附近的袅桥,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年久失修,至今破烂不堪。为保护这一珍贵文物,2004年,部分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对袅桥周边环境进行认真清理,并且成立了由18人组成的袅桥修缮筹备小组,现在准备动工修建;此外,还不时有村民们自发捐款重修廊桥,很多廊桥才得以留存至今。(据《浙江日报》/黄宏 张建平) </P></TD></TR></TABLE></P>
3#
发表于 2004-12-16 08:51:02 | 只看该作者
<>福建的,整理出书,以求保护</P><><TABLE width="100%"><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DIV class=title>面临消失危险别让福建廊桥成遗梦 </DIV></TD></TR><TR align=middle><TD colSpan=2>
<DIV class=bt_date>(2004-12-15 10:33:25)</DIV>
</TD></TR><TR vAlign=top><TD colSpan=2><DIV class=bt_content><>   本报讯 “根据历史记载,从唐代至清朝中期,我省建有2694座古桥。但目前仅存166座。”从事公路、桥梁建设研究已50多年的我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七旬老人林克波花费了2年时间,摸清了福建古桥的家底。日前,林老呼吁,曾经辉煌一时的福建古桥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需尽快保护。
  “自古中国就有‘闽中桥梁甲天下’和‘闽中桥梁最为巨丽’的说法,福建古桥素以技术精湛、构造独特、规模宏大以及雕刻细腻而闻名中外。”林克波告诉记者,特别是北宋建造的泉州洛阳桥、福清龙江桥,南宋建造的晋江安平桥和漳州虎渡桥,被并称为八闽古代“四大名桥”享誉中外。其中洛阳桥还是我国第一座跨海港石梁桥,自古就有“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的说法,它还利用人工种植海蛎的办法加固桥梁,可以说是头一次用生物方法建桥。</P><P>
  福建古桥建筑工艺非常精湛,比如在一些古木拱桥上就采用了罕见的“伸臂木梁加斜撑”技术。有些建造技术,对现代桥梁建设仍有借鉴价值。同时,一些建造技术至今未被破解,如有些重达百吨的石梁,在没有起重设备的古代,是如何被架上桥的仍是一个谜。</P><P>  此外,大部分古桥上的桥头石碑、护栏装饰、楹联绘画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可以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提供帮助。</P><P>  但令人痛心的是,我省的大部分古桥都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它们缺乏日常维护,破损得很严重,有的桥已经处在随时都可能倒塌的状态。林克波说,每年洪水到来,都会冲毁一些古桥。同时,还有不少人认为古桥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干脆拆了改建为水泥桥。同时,有些人则利用大家不了解古桥价值的空子,打古桥的主意。比如,为得到古木桥上的珍贵木料,就和当地人商量,为他们免费新建石桥,代价就是取得拆下的木料。</P><P>  霞浦赤岸桥</P><P>  始建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明成化十年(1474年)重建。清同治年间由于溪流改道,乡人将其移建到霞浦松城镇桥头村。</P><P>  该桥为石梁桥,全长62米,宽2﹒5米。桥上多雕刻,如有石狮、石龟、石蛇等造型古朴、生动逼真的石雕,为古桥中所罕见。清郡守李拔誉此为“松城八景”之一,题句“桥通赤岸、水泻银河”。目前古桥已毁,仅留残桥。</P><P>  政和县洞官花桥</P><P>  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1914年重建,并在1982年进行修整。该桥为单孔石拱廊桥,长38米,宽8米。桥面由条石、鹅卵石铺成。廊屋为6排杉木立柱,共有80楹,分成13开间。桥用木栅栏分成2条通道,其中右边通道古时专供妇女通行。花桥为古代政和通往周边地区的要冲。</P><P>  桥廊中的藻井、板壁上都绘有精美图案。桥头两端为两层楼亭,中间是三层阁楼,在上面挂有风铃,往往西边风铃响预示晴天,东边风铃响预示雨天,村民以此预测天气。专家认为此现象可能是因为桥处峡谷,天气变化导致风向改变的缘故。</P><P>  花桥还有一奇特的地方,是在建桥时在桥拱石缝中嵌埋着两把宝剑,剑尖朝向水面,历经百年仍然不锈。相传宝剑逢涝会自动伸出,逢旱则缩回。该桥结构独特,是明代桥梁建筑的杰作。</P><P>  闽侯龙津桥</P><P>  坐落在闽侯东源溪上,是古代古田通往福州的要道。它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乾隆、道光年间都重修过,是我省已知较早的一座木拱廊桥。该桥全长33米,凌空飞架,气势不凡。目前,桥上有一方清道光年间重修的桥碑和摩崖石刻。</P><P>  浦城万安浮桥</P><P>  长76米,由12艘木船排列组成,用两条铁链串系连接。根据历史记载,此处原在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始建木桥,后毁。成化二年(1466年)改为石墩廊桥,又毁。清嘉庆十年(1805年)改建为浮桥,经多次维修沿用至今。</P><P>  永泰大樟桥</P><P>  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该桥独特的地方是既无桥台,又无桥墩,而是用一根长7米多的大条石,铺设在直立于溪中的石构件上而成。在我省仅见一处这种结构独特的古桥。</P><P>  2000年,受有关部门的委托,林克波与学会的何贤堃负责《中国桥谱》中福建古代桥梁部分的编撰。由于工作的关系,两位天天与桥打交道的古稀老人萌生了调查福建古桥现状的念头。2003年初开始,两位老人踏上了调查古桥之旅。</P><P>  2003年5月,在完成资料收集后,他们开始一座桥一座桥地走访,进行实地拍摄、丈量,并向当地居民了解古桥建筑年代、历史传说等。不少古桥都深藏在山中,为了找到一座历史上有记载的桥,甚至要花上几天时间。有时正值酷夏,两位老人背着沉重的测量设备,相互搀扶着跋涉在山中。</P><P>  “当见到古桥的那一瞬间,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了。”林克波告诉记者,家人曾极力反对他到野外进行调查,是对于古桥的热爱,才支持他们在2年的时间里,走遍了八闽大地,对所有历史上曾记载过的古桥进行调查,纠正了不少记载错误,并发现了大量未曾记载过的古桥。</P><P>  近日,他们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一本名为《福建古桥》的书,这是我省第一本专门、系统研究古桥的书。林克波表示,希望通过出版这本书,唤醒更多人保护福建古桥的意识。 (点点      辑)</P><P>

[来源:海峡都市报]
</P></DIV>
</TD></TR></TABLE></P>
4#
发表于 2004-12-16 08:54:07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个动态资料</P><>
石塔石殿廊桥民居 温州将再申报一批“国宝”
--------------------------------------------------------------------------------

来源:温州都市报 发布日期:2004-12-08

  中新浙江网12月8日电 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B]我市泰顺的廊桥、永嘉的芙蓉村等8处景点近日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除上述两处外,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B]泰顺仕阳镇石碇步[/B],平阳的顺溪陈氏民居,乐清的高氏家族墓,龙湾的国安寺石塔,瑞安的圣井山石殿与利济医学堂。圣井山石殿是浙南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全石构建筑群,利济医学堂被誉为中国第一所中医学堂,明代尚书高友玑的家族墓则是明代石构建筑中的佳品。</P><P>  据了解,目前我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其中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处。</P>
5#
发表于 2004-12-16 09:00:09 | 只看该作者
<>再转一段资料,最后的一段话很有意思,对保护廊桥来我,我们正的要加大力气,不管是政府也好,普普通通的百姓也好。</P><>泰顺 "蜈蚣桥"寻梦 </P><><a href="http://www.qz.fj.cn" target="_blank" >http://www.qz.fj.cn</A> 2004年9月23日 10:37  21cn </P><P>
    廊桥,蜈蚣桥</P><P>  有一个相同的梦</P><P>  公元7世纪,泰顺的第一座“蜈蚣桥”完工。</P><P>  公元1996年,远在大洋彼岸的一部与“蜈蚣桥”毫不相干的美国影片《廊桥遗梦》,让这些深藏在浙南山城几乎快被世人所遗忘的古老建筑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P><P>  2004年5月的黄金周,泰顺的“蜈蚣桥”又迎来了众多素不相识的人群。</P><P>  这个结果多少有些戏剧性,但一拨拨的游客仍不辞劳苦地坐着各种交通工具,来到这座原来寂静的、位于浙闽边界的小县城,来寻找他们梦想中的廊桥,乐此不疲。</P><P>  憨厚的泰顺老百姓犯糊涂了,与他们世代为生的“蜈蚣桥”怎么就成了“廊桥”?平日里跟自家的碗筷一样熟悉的木桥竟然成了重点保护文物。</P><P>  在中国桥梁史上,这些偏远山城里的老桥,堪与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州海阳县广济桥比肩,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事实上,目前作为文物的廊桥更大程度上依然只是游客眼中的风景,除了留下二氧化碳和噪音,大量的客人并没有使廊桥的现状得以改观,除了几座比较著名的廊桥获得了些许维修费用之外,更多的那些散落在乡间的廊桥依旧在默默地老去。它们选择了沉默,而我们能做的,当然不应该仅仅是留下影像……  </P><P>  既为实用也为“风水”</P><P>  “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清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泰顺县年代最久远的廊桥——三条桥上的宋人笔迹,足以让所到之客浮想联翩。或许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真的应该庆幸泰顺的偏远,地理概念上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也阻隔了现代经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很多历史建筑或文化孑遗依然保存着原来的那份纯粹与孤寂,使这些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上的虹桥极其相似的古老建筑,得以较完好地保留了下来。</P><P>    浙南边城泰顺属于温州市管辖,地处浙江南陲山区,是个典型的山城小县,历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泰顺建立县制是在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当时
的景泰帝以“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赐县名“泰顺”。作为一种地域性很强的建筑,廊桥的老祖宗三条桥的桥形其实来源于北方,是南宋时期虹桥的变形。廊桥最主要的作用当然是方便交通。浙南多雨多山,山涧、溪流密布,廊桥既连接了交通,又为在山间跋涉的人们提供了躲风避雨的歇脚点,有些廊桥甚至设有狭小的房间,以供行人短暂休息。除此之外,廊桥更多的是作为祈福桥或风水桥而被当地人所使用,几乎每座廊桥上都会设有神龛,祭祀的对象主要有观音菩萨、关帝爷,象征文运和财运的文昌帝、赵公明,还有当地人所崇敬的陈十四夫人、忠烈王、马仙姑等等。即便是规模再小的廊桥都会供奉神像以供村民们祭祀。考究一些的,会在廊桥上专门建造一层阁楼来供神,这样的廊桥不但规模宏大,而且色彩华丽,雕梁画栋,斗拱立柱无一不精雕细刻,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P><P>  千年廊桥毁于洪水</P><P>  在游客如云的风光表象之下,泰顺廊桥的生存环境却有着从未有过的尴尬。贫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庇护了古廊桥的生存,一方面却因为缺乏必要的资金保护,绝大多数廊桥在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面前显得那么无助和脆弱。</P><P>  1990年,泰顺南浦潘洋村的福庆桥被洪水冲毁,这座建于清光绪元年,拥有15间廊屋和3层重檐楼阁的百年廊桥,竟然真的成了“遗梦”。1999年6月23日晚22时,世界上最长的廊桥——武义熟溪桥,在暴雨中轰然倒塌,800多年历史的古廊桥在汹涌的江水中化为照片中的记忆。实事求是地讲,对于廊桥的认识,我们依然是懵懂和肤浅的,或者仅仅停留在“美”的表面,这些深藏在山坳里的宝贝需要的不单是游客的赞美,我们需要一些有力的举措来使它们的处境被大家所关注。</P><P>  更令人不愉快的消息是,就在去年上半年,有人要在著名的三条桥上游拦水筑坝,建一座1200多千瓦的水电站。三条桥附近13个村子的村民们不乐意了,他们极力反对的意见很简单:“桥离不开水,没有了水,廊桥还是廊桥吗?”而且如果山洪爆发,三条桥极易被冲毁,尽管大坝的防洪设计标准为30年一遇,但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呢?</P><P>  上千年历史的一座古廊桥能保存至今实在不易,却能在举手之间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造电站能带来每年13万元的财政收入,村民们不屑。“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桥是祖宗留下来的,不能就这样毁了啊!”虽然有村民的联名反对,文保专家也提出了异议,但电站还是上马了,只是按照省文保单位提出的意见施工。[B]很难想象的是,浙江这个文化大省目前依然是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沙漠,同时作为经济大省,居然在区区13万元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面前选择了前者。更难以理解的是,有消息说,水电站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工,而县里已决定为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B]</P>
6#
发表于 2004-12-16 09:04:08 | 只看该作者
<><b>很难想象的是,浙江这个文化大省目前依然是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沙漠,同时作为经济大省,居然在区区13万元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面前选择了前者。更难以理解的是,有消息说,水电站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工,而县里已决定为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b></P><><b></b> </P><><b>有意思吧,但不难看出,政府不可能成为保护廊桥的主角,从好处想,政府只能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它的行政力量或者其他力量。</b></P><P><b>……</b></P><P><b>个人觉得,最好的途径还是商业开发……,</b></P>
7#
发表于 2006-1-13 00:46:0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涩鸟</I>在2004-12-16 9:04:08的发言:</B><BR>
<><B>很难想象的是,浙江这个文化大省目前依然是个世界文化遗产的沙漠,同时作为经济大省,居然在区区13万元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面前选择了前者。更难以理解的是,有消息说,水电站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工,而县里已决定为廊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B></P>
<><B></B></P>
<><B>有意思吧,但不难看出,政府不可能成为保护廊桥的主角,从好处想,政府只能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它的行政力量或者其他力量。</B></P>
<P><B>……</B></P>
<P><B>个人觉得,最好的途径还是商业开发……,</B></P></DIV>
<p>有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