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17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顺民间匾额故事]雅尚素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30 15:4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r/>高启新/文 周咸俊/摄<p>绿水青山,寻常巷陌,书斋精舍,渔樵耕读。一幅多么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图。这就是100多年前的泰顺筱村镇生活写照。如今,这个因廊桥被人重新记起的古老村落,这个因出产一种叫“筱”的竹子而得名的山间小镇,它正在经受时间的利牙啃噬——包括散落于那村头巷尾、豪门里闾的古风痕迹,也包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耕读遗风。它像一位爬满暮气的老人,蹒跚着日渐远去,但却掩饰不住那曾负有荣耀的背影。</p><p>后唐同光三年(925)唐内阁长史林建为避世乱,带着自己的6个儿子来到了筱村新楼,由此开始了一个家族的千年兴衰,也为小小的一个山间小居落留下了可引以自豪的源流。“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定多安泰,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自获康宁”,这就是选择一个人迹罕至的深山作为落脚点的原因。耕读文化依然以求稳为基础,传统的儒家思想:“治国安邦齐家”无不以稳定为其追求。最终达到“养心、敬身、虚己、致诚、勤业”的目的。身后有一片田地,心怀庙堂高远,是耕读可进可退的最高境界。</p><p>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筱村,有三个地方很值得一看:新厝下、徐岙底、门楼外。它们沿着长洋的溪谷逶迤铺开,闪烁着旧日的雍容华贵与风雅。门楼外的古屋最为讲究:沿溪一字排开的林家大屋全都为二重门,外门楼砌砖,内门木构,然后是一个细卵石铺设的大天井。天井用卵石、细瓦勾勒出白鹿、蝙蝠、宝瓶、鲤鱼的图案,锈满了地苔。天井两侧是一人多高的花墙,花墙后是廊庑与厢房,两厢房通往正屋。当我看到这方高悬于厅堂之上的匾时,举目所见是倜傥清润的“雅尚素风”四个字。雅者,正也;尚者,上也。风雅韵致、质朴存真、积极向上。屋主的精神境界一目了然,也是学官所能给予一个读书人引以为豪的评价。</p><p>本匾的落款为“乡进士授温州府泰顺县儒学训导钱塘吴应性”。乡进士,是清代民间对乡试中举者的尊称,也就是举人。据载,明清时地方官学皆设学官,一般府学设教授(以进士为之),州学设学正,县学设教谕(多为举人)各1人;又“俱设训导”,府学4人(以贡生为之),州学3人,县学2人(廪生、贡生即可委任),以辅教授。府学教授官阶为正七品,训导为从七品;各县教谕为正八品,训导为从八品。然而,一名县儒学训导虽说官阶仅从八品,却肩负协助教谕掌管一地的学务管理、科举考试及文庙的祭祀。在读书人眼里虽属清流,而在一偏远小县,还是有肃穆之威的。此匾的题写时间是道光五年(1825)。</p><p>(温州日报 2006年05月30日)</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6-5-30 21:00:51 | 只看该作者
<p>请一泉解释一下,有点乱诶……这里第三自然段说的“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筱村,有三个地方很值得一看:新厝下、徐岙底、门楼外。”</p><p>那徐岙底到底是什么级别?到底是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历史文化保护区?[em06]</p>
3#
发表于 2006-5-30 23:47:21 | 只看该作者
<p>呵呵,别把一泉也搞晕了!</p><p>可惜我这几天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及时更新首页呢,晚上还刚刚加班回家呢,楼主愿意的话什么时候接受培训,当担网站的栏目编辑哦!</p>
4#
发表于 2006-6-2 21:23:19 | 只看该作者
温州日报有好长一段时间都研究泰顺的匾额了~~~
5#
发表于 2006-6-3 20:41:11 | 只看该作者
<p>是啊,我每期必看呢,不过廊桥网好象有几期落下了哦</p>
6#
发表于 2006-6-4 21:59:2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那里就有几块大人物送的牌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