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标题: 匾痕遗韵 古道照人 [打印本页]

作者: 白开水    时间: 2006-2-22 23:07
标题: 匾痕遗韵 古道照人
古道照人,给人以一种古代所崇尚的节操风仪。匾留在泰顺雅阳塔头底旁厝,由浙江学政杜为当地国子监生季齐芳80岁的老父而题,时间是道光九年(1829)。时过百余年后,究竟是谁立匾、为谁而立已不再引人注目,我想到的是题匾者杜。在清代历史上,这是一位很值得注意的人物,就像徽州的曹振镛父子一样,杜、杜受田父子也一样几近人臣的巅峰,并对时局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BR>  杜堮(1764—1859),山东滨州人,字石樵。嘉庆六年(1801)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吏部侍郎。道光年间曾外放,嘉庆二十年(1815)任顺天学政,后任浙江学政。杜家是山东的豪门,从明万历至有清一代,以甲第蝉联而声名远播。《清史稿》列传就有杜堮、子杜受田、孙杜翰及杜乔,均出任朝中重臣。尤其是杜田学问广博,工诗文擅长制艺,辅助幼年文宗皇帝学业,朝夕讷诲,历十余年。文宗即位,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调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杜受田死后,文宗赠太师大学士,入祀贤良祠,钦定谥号“文正”。如此哀荣,实属少见。试想,有清一代入祀贤良祠的王公大臣,据统计仅有175名,而谥号文正,更为封建社会对文臣的最高褒奖。清朝300年间,获此殊荣者仅汤斌、刘统勋(刘墉父)、朱珪、曹振镛、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加杜受田共8人。皇帝推恩,在杜堮80高龄时,加太子太保,96岁死时还追赠太傅,谥文端。更有意思的是杜受田的儿子杜翰,本为辛酉政变主要“附逆”之首,论律应“发往新疆效力赎罪”,因看在“杜师傅”面子大的份上,“特谕革职,免其遣”。真所谓帝恩绵泽三代。<BR>  杜堮能山水、工书,只因功业显赫,世人往往忽视其文名。其实杜自少年时就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是一位学者兼诗人,在嘉庆、道光两朝,已是当时山东文坛的实际领袖。他的书法直追晋唐风度,结体博澹,有大气象。从此匾可窥见一斑。    高启新<BR>




欢迎光临 中国廊桥网-廊桥论坛 (http://bbs.langqiao.net/web/)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