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57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界》人物栏目:廊桥之乡的廊桥师傅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6-11-21 13: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省寿宁县的郑多金老人,曾被称为“廊桥孤匠”。
2#
发表于 2006-11-21 13: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p><a href="http://mdrb.fjsen.com">http://mdrb.fjsen.com</a></p><p>再续桥缘&nbsp; 见证沧桑———廊桥孤匠郑多金</p><p>  郑多金老人再一次来到寿宁县芹洋乡张坑廊桥的桥头,听着桥下潺潺流淌的溪水,抚摸着斑驳古旧的廊柱,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里,老人却满心温暖。是啊,有生之年还能再建廊桥!这样的夙愿成真,怎不令他暗自欣喜。</p><p>  现年80岁的郑多金于60年前便开始自己的造桥履历。父亲郑惠福手艺卓绝,先后共主持建造了11座廊桥,足迹遍布寿宁、福安乃至浙江泰顺等地,一生授徒过百,但最终只把绝技传给郑多金。郑多金19岁就跟随父亲四处奔走,协助修建过10多座木拱廊桥。当时的寿宁,山高水长,交通闭塞,为了方便交通,先民们越溪架桥、连通两岸,木拱廊桥成了这里独具特色的交通设施。建造廊桥不但要求工艺精细,而且危险艰苦,造桥艺人为桥受伤甚至殒命的,不在少数。郑家父子仗着一手绝活,折服当地同行,成为首屈一指的造桥巧匠。郑多金于1967年主持建造了位于寿宁下党乡杨溪头村的杨溪头桥。据有关专家称,该桥是中国最后建的一座木拱廊桥。其后,浙闽山区纷纷搭建公路桥,木拱廊桥逐渐丧失交通主干的地位,悄悄退出历史舞台。身怀绝技的郑多金从此找不到主持造桥的机会。眼见绝技的湮没,郑多金只能敝帚自珍,两个儿子也就不再学习“过时”的木拱廊桥建造技术。于是乎,廊桥孤匠蛰伏深山一隅,凭空寂然重温旧梦。</p><p>  但遗存深厚的廊桥文化却不会被人们遗忘。近年来,随着专家学者对被喻为“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寿宁的关注探研,国内众多媒体的聚焦热播,寿宁木拱廊桥以县域内现存保护完整达19座的全国之最而声名远扬。2002年,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组赴闽浙两地拍摄专题片《虹桥寻踪》,慕名拜访郑多金并请老人现场成功搭制一座木拱廊桥桥身,节目播出后,引起了轰动;2004年金秋,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州等地的中国廊桥研究者们,会聚在浙江省庆元县,首次在国内召开浙闽两省木拱廊桥保护与开发研讨会。会议一致通过了“开展浙闽两省木拱廊桥保护开发区域合作”的倡议书,并成立了中国廊桥保护与开发协会筹备委员会;2005年冬,第二届浙闽廊桥研讨会升格为“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包括来自美国、芬兰及国内著名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对如何挖掘廊桥内涵及对廊桥的保护达成共识,美国地球观察组织还拟订在今后两年内将组织来自全球各地的志愿者前来闽浙两省考察、调研,将廊桥再次推上国际文化舞台;而在去年底,浙江省文物局更是以景宁、泰顺、庆元和福建寿宁四县联合“申遗”的方式,向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寿宁木拱廊桥制作工艺已列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寿宁县委、政府业已对木拱廊桥重要的工程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寄予高度重视,县里先后将现</p><p>存的19座木拱桥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并规划发展人文旅游,使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得益彰。所有这些,使得国内能主墨建造木拱廊桥的唯一健在者郑多金更成了学术界景仰的“廊桥孤匠”。他原本平静的晚年变得忙碌而充实,经常与省内外闻讯前来拜访的专家、学者会面,还组织了一批有志者学习造桥技艺,蓄势待发再建廊桥。</p><p>  果不其然,省重点工程寿宁牛头山水电站建坝蓄水,张坑、长濑溪两座木拱廊桥需异地迁建。时隔经年,身怀造桥绝艺的郑多金再次有了用武之地。<br/>  飞架于寿宁县芹洋乡张坑村修竹溪上的张坑古廊桥建于清道光八年,曾是当地人进城和寿宁西进闽北的必经之路,历经上百年丝毫无损。其与位于芹洋乡长濑溪村上游的长濑溪古廊桥合称“姊妹桥”,曾在寿政古道上留下了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2002年,牛头山电站开工建设后,寿宁县政府及文物保护部门与电站业主进行了磋商,由业主出资100万元对张坑、长濑溪两座古廊桥进行拆迁重建。为尊重乡民意见,新桥址选在电站库区附近,以保护原有景观。2005年底电站水库下闸蓄水后,两桥的迁建由规划走向了正式实施。</p><p>  新年伊始,由当地群众组织的古廊桥迁建工程拉开了序幕。郑多金被请到了拆建廊桥工地当技术顾问。他带上几位曾经与他一同走南闯北的老兄弟和将接他衣钵的弟弟郑多雄一头扎进深山,重圆造桥梦。建造廊桥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远远超出民房的建造价值。从奠基、动工、架马、丈槁、上梁到挑选吉日、供奉祁福、拜祭先师等各种民俗活动,程序严格,一丝不苟。受聘以来,郑多金频繁往返于工地与驻地之间,忙着指导工人们搭建桥架,渐次拆桥。寂静了多年的河谷又开始喧嚣。郑多金老人像是回到了当年,那一幅幅忙活热闹的场景又在心里如浪翻腾,当年的豪气在挥动的手势中依然清晰可寻。</p><p>  两座古廊桥走向新生的过程很可能将是郑多金完整传授木拱廊桥造桥技艺的最后机会。今后还有多少机会造桥?郑多金不敢有更多奢望。“现在经常做梦与父亲一起在深山峡谷架桥,忙乎之间,天就亮了。”郑多金像是自呓,又像与人倾诉;像是缅怀,又像是抓着梦想不放。  </p><p><br/>稿件来源:闽东日报<br/>□本报记者 刘岩生 李健平&nbsp; 寿宁记者站 叶家坤</p>
3#
发表于 2006-11-21 13: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p>廊桥吸引游客----外地游客青睐闽东游<br/>-------------------------------------------------------------------<br/>  本报讯(周城)5月1日,来自福州的山水知音户外运动俱乐部的十多位爱好者到寿宁观光木拱廊桥,他们利用三天时间游完了境内19座廊桥。“五一”长假,寿宁境内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有几十个户外运动俱乐部的数千名爱好者到寿宁观光贯木拱廊桥。<br/>  据了解,今年元旦,寿宁县税务局职工袁晓昊自费开办了首家中国木拱桥网(<a href="http://www.mgq.com.cn">www.mgq.com.cn</a>)后,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前来观光。他们从中国木拱桥网、杨梅州在线、报纸等媒介上了解到有关寿宁贯木拱廊桥的信息,引起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利用“五一”长假到寿宁观光旅游。5月3日晚,来自福州的董姐户外运动俱乐部11位爱好者在省级风景名胜区杨梅州木拱廊桥上露宿,次日举行了“保护古廊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的签字活动。<br/>  随着闽浙两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启动,寿宁县委、县政府立足山区特色,把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抓好贯木拱廊桥等旅游项目,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寿宁优美自然景观,提高寿宁对外知名度。  </p><p>稿件来源:闽东日报</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