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4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消息] 深度旅游者的必备书:北京古建筑五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19 15:3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enquanbook 于 2009-5-19 15:42 编辑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
《北京古建筑五书》

丛书简介:
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丛书》第一部分——《北京紫禁城》、《北京天坛》、《北京颐和园》、《北京四合院》和《北京古建筑地图》将于5月初面市,此套书浓缩了北京古都的建筑精髓,是了解北京的必备读物。

这套丛书由雪花啤酒赞助,凝聚了清华建院的无数心力,历时数年,耗资几十万研究经费,图文并茂,堪称最权威、最全面的古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的图解著作。尤其是《北京古建筑地图》,更是建国以来的第一部,有着珍贵的史料意义。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评价这套丛书,“兼具了科技与文化艺术之所长,好像在学术和科普读物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既可以作为爱好者的启发之作,亦可以作为旅游者的参观指南”。


1、北京紫禁城

基本信息:
书名:   《北京紫禁城》        丛书名: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北京古建筑五书
作者:    刘畅                          ISBN:978-7-302-19777-5
责编:    徐颖  袁功勇                    定价:82.00元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版次: 1-1   
编目分类:历史地理                   读者定位:古建筑/旅游爱好者
开本: 170×230                           印张:23
字数: 317千字                            页数:360
装帧: 平装                               版别:1-1次
陈列建议:旅游、建筑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三部分,上篇为图说规划,中篇为图说营造,下篇为图说内廷。在规划部分中,从营国旧事始,明朝朱棣定都北京,再到清朝康熙、乾隆等对于紫禁城的变动,紫禁城始终与国家象征密不可分。

在中篇部分,作者谈及古建筑的数据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对于太和殿、英华殿、体仁阁、弘义阁等建筑进行了分析,从而阐释了各建筑在营造上的不同手法以及局部特点。随着作者分析数据的思维路径,并逐渐揣摩出古代工匠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没有丝毫的枯燥之感,反而有种解谜般的阅读乐趣。

下篇为图说内廷,主要讲述的是紫禁城内的诸多使用者,以及他们对于室内装饰设计的不同审美情趣,还穿插了关于帝后生活起居的趣事,细节感十足,有着不逊于文学作品的故事性。

作者介绍:
刘畅,1992年至1998年,故宫博物院古建部,1998年至2002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
,2002年至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编辑推荐:
作者不仅为我们呈现了紫禁城建筑的发展脉络,更通过诸多实地的测绘数据,加以分析,很真实地还原了古代建筑工匠的规划思想以及工程算法。并从历朝历代紫禁城的变化,推测出了皇帝的规划意图,令人耳目一新。


2、《北京天坛》

基本信息:
书名:   《北京天坛》        丛书名: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北京古建筑五书
作者:    王贵祥                          ISBN:978-7-302-19776-8
责编:    徐颖  袁功勇                    定价:65.00元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版次: 1-1   
编目分类:历史地理                   读者定位:古建筑/旅游爱好者
开本: 170×230                           印张:17.75
字数: 242千字                           页数:272
装帧: 平装                               版别:1-1次
陈列建议:旅游、建筑文化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有关天坛的普及读物,在满足建筑爱好者,及旅游者的需求之外,它同样是一部精研的学术专著。著作以天坛建筑群为主体叙述结构,包括建筑的布局规划、建造的过程、空间意境的营造、神性的表达和象征意义,还有天坛的历史由来,以及朝代更替,所带来的天坛整体,乃至各个局部的变化。全书资料翔实细致,用典很多,但并不晦涩,无论是艺术还是史料的典故,都可以说恰到好处。随着阅读的深入,将进一步感受到著作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外延,如中国古代的天崇拜与祭祀礼仪的演变过程,甚至于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乃至东方哲学的精神内核,那是有别于西方宗教的“天人合一”的信仰。

作者介绍:
王贵祥,1952年生,199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1989年1月至1990年7月,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系,访问学者•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高级访问学者 2000年起,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建筑学分委员会主席。

编辑推荐:
有时候,一本有关古建筑的专著,若要就某个狭小的领域,把它写成很艰深的著作,这并不太困难,但若能够从多元的视角,对古建筑进行复调式的阐释,并且能够做到深入浅出,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比如本书,只讲述了一个天坛,却又像是许多个“天坛”,建筑的天坛、祭天祀典中的天坛、象征意义下的天坛……无论哪个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书中汲取营养,获益匪浅。

3、《北京颐和园》

基本信息:
书名:   《北京颐和园》        丛书名: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北京古建筑五书
作者:    贾珺                          ISBN:978-7-302-19773-7
责编:    徐颖  袁功勇                    定价:65.00元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版次: 1-1   
编目分类:历史地理                   读者定位:古建筑/旅游爱好者
开本:170×230                           印张:17.75
字数: 242千字                          页数:296
装帧: 平装                               版别:1-1次
陈列建议:旅游、建筑文化


内容简介:
作者在中国古典园林史领域浸淫多年,又曾赴国外做访问学者,对于古建筑的文化传承,投入感情甚深,因此著述本书,实乃心血之作。

全书在大历史兴衰的语境之下,阐释了北京颐和园的前世今生,有着厚重的人文浓度,又不失恣意挥洒的表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前身清漪园的建造过程与历史背景、整体山水构架、建筑布局与庭园的风光,以及造园的意境手法。其中乾隆年间的盛世风华,洋溢在字里行间,甚至于乾隆对于西湖胜景的偏爱,对海外仙山的向往,以及对造园的出尔反尔,都被亦庄亦谐地笔调,细致地摹写下来,兴致盎然。然而笔锋陡转,历史兴衰,清漪园的奢华胜景,顷刻间在兵焚战火中化为齑粉,令人心生民族的慨叹。

下篇包括颐和园重建过程与历史背景,以及颐和园的帝后生活空间,及至现今的名胜景区。自从家国危难之际,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重建了颐和园以后,颐和园便背负了过于沉重的意义,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再不复单纯的自然与艺术之美,砖石土木亦散发着历史的人文味道。

整本书犹如一场颐和园的时光之旅,皇家建造的故事,诗词歌赋下的赞叹,帝后的生活方式,甚至于每个局部景观的典故,亦是细致着墨,娓娓道来。精致的版面设计,典雅的文字,细细品味,唇齿留香。


作者介绍:
贾珺,1970年出生于江苏淮阴,2001年获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6-2007任罗马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建筑史》丛刊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园林史和中外建筑文化交流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已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各1项,在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篇,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部,翻译学术著作2部。

编辑推荐:

对于古建筑的普及书而言,重要的是深入浅出,太过艰深,必然晦涩,削弱了读者的阅读乐趣。太过浅显,必然又会沦为读者案头床边的泛泛之作,看过即弃。而这本书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可深可浅,常读常新。尤其是对于对于建筑、城市古迹、旅游的爱好者而言,如若能与亲身实地的体验,两相印证,必然获益匪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15:3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enquanbook 于 2009-5-19 15:42 编辑

4、《北京四合院》


基本信息:
书名:   《北京四合院》        丛书名: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北京古建筑五书
作者:    贾珺                          ISBN:978-7-302-19774-4
责编:    徐颖  袁功勇                    定价:60.00元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版次: 1-1   
编目分类:历史地理                   读者定位:古建筑/旅游爱好者
开本:170×230                                 印张:16.75
字数: 228千字                                  页数:256
装帧: 平装                               版别:1-1次
陈列建议:
旅游、建筑、文化

内容简介:

自元代以来,无论是王公大臣、富商巨贾、还是文人学士、普通百姓,都住在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很多人都对四合院有着模糊的印象,但北京四合院的确切定义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本书中,便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

全书从多维的视角对四合院进行了阐述。开篇对合院住宅的演变,到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的四合院,做了概述。四合院的基本格局部分,对四合院进行了类型界定,如四合院的并联组合方式、带花园的四合院,以及四合院的庭院景观。第三部分主要是四合院的建筑构成,包括台基、屋身大木做、外墙、屋顶、外檐内檐、家具陈设等,条理分明,叙述明晰。然后是四合院中正房、厢房等房屋类型的分布,以及居者的身份界定。第五部分则是四合院的建造施工,石作、砖作、瓦作等等,非常详尽。

除此之外,本书后半部分的篇幅,采用了实例的方式,对四合院的居住文化,予以直观表达。与前文中的理论部分,相辅相成。如清代经典府宅四合院撷英,孚王府、恭王府、崇礼宅、张之洞宅、纪昀宅等。近现代文化名人故居的四合院例说,则选录了鲁迅故居、老舍故居、齐白石故居、梅兰芳故居等。在两部分四合院实例之后,本书又对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韵,如风水禁忌、伦理秩序、雅居生活等方面做了适度探讨。


作者介绍:
贾珺,1970年出生于江苏淮阴,2001年获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6-2007任罗马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建筑史》丛刊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园林史和中外建筑文化交流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各1项,在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篇,参与编写学术著作4部,翻译学术著作2部。

编辑推荐:
对于四合院这种北京最典型的住宅形式,本书除了从学术与建筑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全息的阐述,更大的特色,在于撷取了清代经典的府宅,以及近现代文化名人的故居,对四合院进行了例说。从而赋予了本书以历史和文化的趣味性,可读性很强。


5、《北京古建筑地图》


基本信息:
书名:   《北京古建筑地图•上》    丛书名: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北京古建筑五书
作者:    李路珂、王南、李菁、胡介中         ISBN:978-7-302-19775-1
责编:    徐颖  袁功勇                    定价:79.00元   
出版日期:2009年5月                      版次: 1-1   
编目分类:历史地理                   读者定位:古建筑/旅游爱好者
开本: 120×210                           印张:27.5
字数:  千字                            页数:646
装帧: 平装                               版别:1-1次
陈列建议:
旅游 / 建筑文化


内容简介:
《北京古建筑地图》的内容以1949年之前建成,现在保存完好、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为主,也记录了今年拆除或重建的一些较为重要的历史建筑。本书分为两册,其中第一分册所收录的范围是现在的二环路以内,亦即明清北京城以内。该册精选了302处较为重要而完整的古建筑,图文并茂地介绍其特点和艺术成就,另选择了719处尚存或刚刚毁去的古建筑,列表注明其地址和保存状况。在对各个建筑单体或建筑群进行剖析和介绍之外,本书还尽可能地从街区或城市的角度来介绍这些建筑作为城市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为便于各行各业的人士使用,本书还对文中涉及的一些建筑学或中国历史的背景知识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在北京这样的一座古城,带上一份地图去穿越大街小巷,寻访帝都遗韵、市井民风,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体味历史变迁的沧桑,这实在是旅行者或闲暇者的一大乐事,又是建筑、规划、历史、艺术等专业从业人员和学生的重要功课。《北京古建筑地图》编写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那些穿行在城市历史时空中的人们,那些和我们一样热爱北京,热爱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人们。
       
编辑推荐:
本书可以作为案头收藏,又可以作为导游手册,也可以作为研究北京城市、 建筑的参考资料。特别重要的是,在迅速变迁中的北京城,今天我们手中活生生的“地图”,可能就是明天绝版的历史。

作者介绍:
李璐珂: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01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后,师从傅熹年院士、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喜欢旅行和摄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城市怀有深厚感情。曾发表《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历史研究》、《北京城市历史要素的图像分析与北京旧城保护》、《书评:〈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等文章,并参与测绘故宫太和门区建筑群、西城区四合院等历史建筑。攻读博士期间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法式制度,撰写论文《〈营造法式〉彩画研究》。

王南: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外聘教师,中国古建筑博物馆顾问。2001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完成本科学业后,师从吴良镛院士,从事北京城市规划设计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对老北京的古建筑怀有深厚感情。曾撰写博士论文《北京城市美学研究》,发表多篇关于北京城市建设的学术论文如《康熙南巡图中的清代北京中轴线意象》、《一幅鸟瞰照片中的北京建筑史缩影》、《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意义和意境追求》等,此外还参与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电子教材《营造法式新注》,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测绘大量北京胡同、四合院,抢救历史文化遗产。

李菁: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从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关注方向侧重于明清北京城市的历史与沿革,曾发表《清代北京城内的胡同与合院式住宅——对<加摹乾隆京城全图>中“六排三”与“八排十”的研究》、《<乾隆京城全图>中的合院建筑和街坊系统研究》等文章。硕士学位论文《<乾隆京城全图>之合院建筑与城市机理探究》曾获选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胡介中:
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3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建筑学系,因父亲桌前的一枚篆刻方印对古代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2004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师从王贵祥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史研究,喜爱阅读和平面设计。攻读硕士期间,走访京城大街小巷,搜集、阅读大量北京史料文献,完成学位论文《清代北京城内衙署建筑之规模与空间布局探索》,并发表相关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