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0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家申遗] 巩义石窟 2009.10.24 巩义石窟有望申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5 01:4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巩义石窟有望申遗
2009年10月24日09:44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周炜卿 通讯员 王江飞 康振林 文/图
===============================================


帝后礼佛图

前日,国家文物部门和河南省、郑州市文物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一行10余人来到巩义,实地考察了巩义石窟寺,具体指导石窟寺石窟的申遗工作。石窟寺始建于北魏年间,寺后有120米长的石窟群落,有上万尊佛龛佛像,最著名的当属“帝后礼佛图”,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

石窟寺传说是唐玄奘出家的地方

石窟寺坐落在巩义市城区东北约10里的洛河北岸,邙岭的大力山下,始建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后有一处石窟,背山面水,环境幽雅,风光秀丽,曾被称为是“溪雾岩云”的幽栖胜地。

据碑文记载,石窟寺原名希玄寺,唐宋时称净土寺,明代袭之,清称石窟寺。这里不仅是唐玄奘出家的地方,也是唐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礼佛的圣地。巩县(先巩义)石窟是我国佛教雕造艺术中的珍品瑰宝,窟中的佛像人物雕刻精美,演绎了丰富的佛教故事,特别是窟中的飞天、伎乐人以及18幅“帝后礼佛图”,更是中国石窟雕刻中的经典之作,历来为音乐界、美术界和国内外佛教研究者所珍视。

1982年国务院公布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后有一处120多米长的石窟群落

石窟寺现存清同治年间重修的大殿、东西禅堂和山门等建筑。寺后临山崖有五洞石窟、摩崖大佛三尊和一个千佛龛,另有自北魏以来的摩崖造像龛328个,题记186篇,7000余尊造像。自西向东排列120余米,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石窟群落。

窟门的两侧刻有“帝后礼佛图”。东、西、北三面窟壁自上而下刻有垂幔、千佛、大佛龛、神王、怪兽和伎乐人等。底部刻有和窟顶相对称的花纹,整个洞窟雕刻精美,布局协调,造像生动,丹粉彩饰庄重艳丽。巩义石窟寺中现存礼佛图18幅,不仅雕刻精细、准确,是北魏石刻中的精珍之作,而且是全国石窟中现存的孤品。各窟壁脚和中心柱雕刻伎乐人、神王、怪兽,是其他地区石窟不多见的,也是研究北魏乃至隋唐佛教发展状况和石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另外,石窟寺中优填王造像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佛祖造像,其具体特征是:身躯健壮。相传是唐贞观19年(645),曾在净土寺出家的唐玄奘由印度求法归来,带回三躯栴檀佛像,依此仿造的。优填王造像流传比较少,全国范围内只有洛阳龙门、甘肃敦煌石窟和巩义石窟有此造像。所以这几躯造像,可以说是石窟寺石雕中的珍宝了。

不同于云岗和龙门石窟,具有承先启后作用

巩义石窟寺的雕凿略晚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其规模虽比不上二窟宏大,却因为稍晚,在雕造艺术上更臻成熟。从石窟的整体构思及艺术造型上来看有着突出的特点。

在雕像风格上,比起云岗、龙门有显著的变化。佛、菩萨虽然还穿着宽衣博带式的服装,但面庞却逐渐丰满起来,圆胖而略长,始终带着微笑,神态和善,让人看了倍感亲切,多了人间亲情味,少了天上佛界的神秘感,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这种变化,显然是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结果。

巩义石窟造像,经过云岗、龙门等石窟的造像影响,渐渐把印度的佛教艺术融于中原艺术之中,创造出了完全中国化的佛教造像,具有中国的艺术特色。既有前期的继承与发扬,也为以后各代石雕造像开拓了新路,可以说巩义石窟在佛教造像艺术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争取申遗一次成功

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处长闫亚林说:“巩义石窟历经1500多年,现存有大量珍贵的造像、碑刻,飞天、帝后礼佛图构图完美,保存完整,堪称极为稀有的国宝,它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省市文物部门的专家们指出,巩义石窟资源价值极高,保护管理得相当完好,前期申遗工作准备的也很到位。下一步要做好文物保护、舆论宣传、环境整治、资料整理、文本编制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石窟申遗一次成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