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782|回复: 0

[寻访温州文化地景]肆 积谷山摩崖石刻:天际繁星般的烁闪辉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6 17: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积谷山摩崖石刻:天际繁星般的烁闪辉映

     薛一泉

  

     旧刻岩前文字在,登临尽日动悲辛。子孙千载知多少?只我今来嗣后尘。

                                                     ——宋·谢泌诗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纵然神奇,但那有如骏马奔腾的山脉和神龙逶迤的川流,也需要有人以伯乐相马般的朗朗慧眼,透过纷繁苍茫,洞察秘辛视界,就像后来被唤作温州的那片山川,在郭璞的指点下,按照各自的扮相,和着东海的涛声,在天地宇宙之间,开始了一场千古传奇的戏码演绎。

    确实,古代城池的选择,对风水术的强调和运用,是普遍而信任的。郭璞是东晋著名的道学大师,同时拥有学者、文学家、训诂学家和游仙诗祖师等头衔。在他48岁那年(公元323年),来到温州,登上西廓山,看到九山环列,好像北斗星座一样,依山控海,形势险要,“屏蔽周全,而雄视于东南”、“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给温州的城池择定拍了板,并对这块风水宝地的营建进一步提出了目标,如“凿井二十八以象列宿,街巷沟渠大小布列如井田状。”上述提到的九山,即布状似“斗魁”的华盖、松台、海坛、西廓等四山,像“斗杓”的积谷、巽吉、仁王等三山,黄土、灵官二山则是辅弼,因有九座山如北斗星般的巧妙布置,故温州又叫“斗城”。

    “斗城”中的九座山峰,随着历史岁月的积淀,文物古迹的不断增多,已然成为温州著名的文化地标。而积谷山又是九山中文物最多的山之一,摩崖石刻群等文化胜迹已被列入市级文保单位。

    学术界对摩崖石刻的论述,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摩崖石刻是专指石刻文字;一种认为包括石刻文字和造像。也有学者认为:摩崖石刻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还有一种特殊的石刻——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狭义的摩崖石刻则专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不管怎么说,能把冰冷的石崖通过书家和匠师的走笔刻画,陡添了一份有如雨露浸润般的文气,实在是一种妙意体现。

    积谷山历来是名人雅士游览吟咏之处,故赋诗镌壁、刻石题名者甚众。据光绪《永嘉县志》、《东瓯金石志》等记载,此山摩崖题刻多达五十余处,但在“文革”期间遭受严重破坏。根据80年代的调查显示:

    “云根”二大字,在春草池东南巨石上,字径2米余,明竹岩(王诤)书。

    “气如虹”三字,在“云根”题刻对面峭壁上,现代郑岳书;右下侧又隶书“东山”、“甲子”等字。

    “瓯社”二字,在东山书院旧址岩壁上,隶体横书,清瓯海道尹林鹍翔书。

    “谢客岩”三大字,在飞霞洞旁岩壁上,隐约可辨;旁有宋谢泌诗刻:“远孙泌述:‘旧刻岩前文字在,登临尽日动悲辛。子孙千载知多少?只我今来嗣后尘。’”及“马寻、左瑾、董元亨同游,庆历甲申(1044)季冬十二日”、“嘉熙戊戌(1238)郡守赵汝燧事暇……”等题名。

    到了二十世纪末文保部门的统计,保存较为完整、可以辨认的有13处,包括飞霞洞左右壁的宋边调、马寻、郑庚、任逵、吴君平等题名,曹观、刘述、谢泌等题诗,以及春草池东南山崖上的明朝人王诤的“云根”、近代人郑岳“气如虹”等题字,年代最久的为北宋年间,最近的是民国时期。1997年,市文物处曾对积谷山摩崖石刻进行专题调查,并对尚能辨认的用红颜料涂色,但随着风雨侵蚀,题刻字迹日渐模糊,给许多有心观赏的市民辨认字迹带来困难。又于2005年,市文保所联手温州日报“党报热线”向市民征集拓本资料,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对位于市区中山公园南端的积谷山东麓崖壁上的13处摩崖题刻实行整治,同时刻立摩崖题刻的对照碑,以让更多市民了解这些古老石刻的内涵。《积谷山石刻,等你来“补字”》一文见报后,引起许多市民热情提供线索。尽管目前能补上的缺字很少,但根据市民谢上杭提供的一份照片复印件证明,积谷山上过去一直存疑的“谢客岩”(已毁)题刻,初步确定其位置在现积谷山东麓飞霞洞口。“谢客岩”题刻纪念的是曾任永嘉太守的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据说在谢灵运少时,因家人担心其难养大而送往他人家寄养,故小名“客儿”)。该处摩崖成于唐朝,堪称积谷山所有题刻中年代最为久远者。

    记者卓文俊2008年发表在温州日报上的《华盖山积谷山 家园记忆今何在》一文中,对诸多石刻的患漫不可寻表示了遗憾:

    据载,积谷山上摩崖题刻多达四五十处。绕着积谷山,跨过春草池畔的月带桥,途经宋代和尚重修的义井旁,记者只找到“气如虹”题刻。再往山脚转弯处,过飞霞洞,找到了谢灵运留墨的“谢客岩”,石刻已毁,细看仅隐约辨出个“岩”字。随后,查看温州市文物处立的“积谷山摩崖题刻说明”:“积谷山……历代名流摩崖题刻多达50多处,现存较完整的共13处”。但现在这13处,也都难寻。

    在感受卓文俊的寻访体验时,我对积谷山摩崖石刻的搜寻情形也同时浮现——那天,我在积谷山犹如猴子般上蹿下跳,力气花不少,结果很遗憾,只找到“谢池”与“气如虹”两处石刻,其他的走笔真迹无缘一见!当日,我登上峰顶时,在留云亭前看到一方石碑,有这样的内容:“据《永嘉县志》载:‘留云亭在积谷山巅,又名积谷亭,屹立危岩,俯瞰大海,为一方壮观。’”令今人无比惊讶的是,古时站在积谷山顶竟能看到苍茫大海!不禁令人联想到:历经世事变迁,历史上的城池状况并非是当今能完全想像和体会的。积谷山上的许多摩崖石刻历经风吹雨打,土崩石裂,再加上人为破坏,早已匿迹潜形于历史的某个角落了?

    不仅如此,就连“九山”也残缺不全了。据地方学者高启新的寻访发现,如今的温州城市中,松台山、华盖山、海坛山、郭公山,积谷山、巽吉(巽山)等依然可寻,但在多次的城市改造中,仁王山与黄土山几乎在温州的大地上了无痕迹了,而灵官山也被圈于一隅,外人无法窥见。

    说到这,不禁感叹绵延传承几千年的城池营造理念的散失,城池框架的支离散乱,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是时时回想着那一片山川溪流围护起来的人世家园,相信它营建灵魂还依旧存在于历史的时空中。那么,饱含一方文士对这片山川热爱和赞美情意的积谷山摩崖石刻,不就恰似天际繁星吗?烁闪辉映,为这座城市潜沉骨子里的特有气质氤氲着缕缕文气!由此,就不禁心生期盼这一景象能够重现,至少在现代城市空间和人文景观营建中,我们会有惊奇的发现和意会!(转自《温州日报》文笔版,2010-07-22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