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5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传:从泰顺放牛娃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1-8-22 09:19:4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是泰顺人的骄傲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8:01: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人 于 2011-8-18 18:03 编辑

2011-08-18 04:53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去泰顺,拐进分水关,将到县城罗阳时,一条5公里长的新城大道呈现在眼前,一溜笔直向前铺去。大道两侧有高低的大楼大厦,错落有致,医院、电信、宾馆、商务中心等也一应俱全……
  一个新凿的隧道,把罗阳老县城与这里连接了起来。根据规划,泰顺新城总面积2.3平方公里,自2001年12月筹备动工以来,随着投资和规划的不断完善而逐步扩大,廊桥大道、乌岩岭路一期等基础配套设施和一幢幢鳞次栉比的商住区也先后落成。一座山地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小城正在向我们走来。
  望着初具规模的新城新貌,曾经担任新城开发老总的刘保尔对我说,泰顺新城的建成,吴传老师功不可没,他辞别家人和大城市生活,一心返乡报答家乡,真是难能可贵啊。
  听了刘保尔的介绍,我对吴传老师有了采访的兴趣,并将他请进了《温州学人访谈录》专栏。
  其实,回乡参与泰顺新城建设是吴传老师退休后的一番热心,此前他在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任职时是学校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听他的声音很儒雅,是非常典型的学者派头。南航是他一生对社会贡献的平台,也是他引为自豪的家园,不过,我们的访谈还是从他服务家乡、报答家乡说起。
  采访对象:吴传 高校管理专家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前宣传部长兼人文学院院长 研究员(简称吴)
  专栏主持:金辉 本报记者(简称金)
  吴传,1940年12月11日出生在泰顺县雪溪乡岩丘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5岁半开始读书,小学毕业于仕阳小学。初中、高中毕业于福建霞浦县霞浦中学(现为霞浦一中)。1959年考入南京航空学院(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评为研究员。1982年调任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主持工作);1984年学校建立研究生部,调任常务副主任;1990年任外办副主任;1992年校党委设研究生工作部,又调任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部副主任;1994年调任党委宣传部长至1999年;1998年兼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直至2000年底退休。
  在校期间,他先后承担并主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工业部)、江苏省等有关重大研究课题,其中有《我国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途径的研究》、《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提高研究生“政冶学习”成效》等,获得了省部级二、三等奖。此外,还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教育环境及其优化》等10多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合编著作2部,其中《高等工程教育概论》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研究生教育》部分)。另外,还获得“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航空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等省部级荣誉称号和奖励4个。还曾先后担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南航学报(社科版)》编委会副主任、江苏省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等10多项社会职务。
  难忘家乡难忘师恩

  金:虽然您已经离开泰顺,但老家仍有人提起您对家乡建设的回报。这不是衣锦还乡的炫耀,而是参与家乡建设、为家乡服务。不知您是怎么看待返回泰顺参加建设新城的?
  吴:我13岁就离开家乡了,但故乡的秀丽山水和贫穷落后的印象,始终深烙在我的心中。在学校任职期间,也曾千方百计地想多招几个家乡的学子到南航来读书,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效果甚微。
  1998年我回泰顺,有幸认识了温州新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刘保尔。他说,公司打算在泰顺新城小学和育才中学的基础上组建教育集团,邀请我参加。对此,我非常兴奋。为了发展家乡教育,培养山区建设所需的人才,正符合我的心愿。于是,我开始在温州、南京等地进行了前期筹备工作。后来公司与县政府签订了开发泰顺新城的协议,2000年底我辞谢了其他7个单位的聘请和学校的挽留,办理退休手续回到了家乡。回到泰顺,新城开发也遇到了困难,我们都忧心忡忡,但在刘总的坚持下,特别是在县委县府主要领导的直接干预下,终于开始了新城项目建设,有了今天的新城新貌。
  如今我每次回泰顺,都要到新城工地看看。去年,我还在新城的金都花园前拍照留影。看到从山岗杂草中拔地而起的新城,心中真是百感交集,舍不得离开。我对家乡太有感情了,我深深地眷恋着这块土地,无怨无悔到永远。
  金:您对家乡有感恩之心,不仅魂牵梦绕的,而且时时想到报答,那您在泰顺生活了多少时间,家乡给您的最大恩泽是什么?有故事吗?
  吴:当然有啊。我家有六个兄弟姐妹,除二姐读过几年小学外,全家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父亲整年在田头务农外,还帮富人家做工。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大哥结婚时被抓壮丁,半途逃跑了,他们就把我母亲抓去关在牢里,逼父亲给他们交钱。父亲只好把田卖了,家中陷入贫困,已无力支持我读书。1950年,初小毕业后,我只得在家放牛、砍柴、种地。
  1951年上半年,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位教书先生,后来才知道他是仕阳小学林复老师。他对我父亲说:听说你儿子很能读书,在家放牛太可惜了,你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让他读书呀!在这位与我和我全家素不相识的贵人指引和帮助下,我又重新得到了读书机会,从此也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时至如今,我仍然不知道林老师是从哪里听说我“很会读书”的?!又为什么会走十几里山路来“挖”我这个放牛娃的?!在我去仕阳小学读书后,林老师也去瑞安一中当老师了,此后再也未见过面。
  直到五十年以后的2001年,我才在瑞安一中教工宿舍找到了恩师。当时他已病危。我俩相见时,紧紧拥抱,失声痛哭。老师还从枕头下取出我写给他的一封信和照片。想到以往,看到恩师状况,我更是潸然泪下,痛哭不已。陪同我一起去的原温州市副市长魏萼清和刘保尔老总也无不动容……人岂能忘记恩师,岂能忘记家乡,我是农民的儿子,永远不会忘记家乡养育之恩的。

  知识改变乡娃命运

  金:泰顺地处浙南山区,长期以来比较落后。当时在泰顺考取名牌大学是很不容易的,您书读得是否特别出色?或者是什么机遇让您读上大学的?
  吴:我是1959年考上大学的,据说自我考上大学之后的20年内,仕阳一带没人再考上。我能考上大学,这与我又遇到一位恩师有关。
  话要从我二哥说起。那时他在福建霞浦做木工,家中主要靠他的收入维持家庭生计。我小学毕业后,二哥叫我到霞浦那边读书,这样可以节省些开支。由于跨省读书,不知霞浦中学会不会接收我,我就给校长写了一封信,请去霞浦做工的人(那时泰顺有很多人在福建做木匠、石匠等) 带去。那时我天天企盼着校长能给我回信。二十多天后,奇迹出现了,我居然收到了霞浦中学校长陈绍宏的回信,说欢迎我到他们学校读书,并要我在5天内赶到霞浦参加入学考试。在家连续打了20多天摆子(疟疾) 的我,便披星戴月、翻山越岭走了两天的山路,赶到了霞浦。休息了一天后,我就参加考试。在近400名考生中,学校录取120名,我考了第5名,成了霞浦中学的一名初中生。
  初中毕业时,侄儿侄女已出生,考虑哥嫂经济困难,我打算报考公费农校或师范。但学校不同意,说要免考保送我读高中。学校给了我助学金,让我读完高中。我是从霞浦中学考上南京航空学院的。
  在中学,我各方面都很突出,老师们对我都很关怀。直到2002年霞浦一中百年校庆之际,我虽然已经退休了,仍被选为几万毕业生的代表,在大会上讲话,这是我的最大荣幸。
  现在想来,如果霞浦中学校长不给我这个外省小娃娃回信,如果老师们不强行把我留下来读高中,也许今天的一切都不是这样的。
  金:您的故事,使我想起前些天在北京采访泰顺籍北大教授周公度。你们的年龄、经历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你们都遇到了慧眼识才的好老师,改变了你们的人生。乡间确实有许多这样的老师,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多么值得我们尊敬。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许多青年学子攻读的动力之一。您能结合自己的经历,谈点您的体会好吗?
  吴:1961年暑假,我从南京回泰顺老家,曾用公社电话给我读小学时像母亲一样关心照顾我的班主任唐贞老师打过一个问候电话。当她听到我的名字时,她在电话的那头哽咽地说,做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培养出有出息的学生。唐老师的这句话,一直铭刻在我心中,大学毕业后,我也留校当老师,也时时想到唐老师的这句话,并不断激励着自已。
  从小我就是“学生头儿”,在大学时担任了系学生会主席,获得过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标兵、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几乎所有荣誉称号。1962年被调出来担任半脱产学生指导员 ,边读书边做学生工作。我带的近百名学生后来都很有出息,有省长、将军、市长、教授、厂长等,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当老师以后,我教了18年的书,开过《信号、系统与控制》等7门课,承担并完成过《CNI通信系统》等7个国家重要科研课题。1982年,我是学校里第一个从教师岗位上调到学校机关从事管理工作的,先后主持过5个单位工作。
  一个人能否成功,个人的志向、勤奋和刻苦修炼固然十分重要,但我在人生关键转折关头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贵人帮助,使我从放牛娃变成为大学老师,真是我的幸运。

  政冶学习勿流形式

  金:您在南航从事学校管理和研究工作,而且成了南航高校管理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都说大学生的“政治学习”十分重要,但普遍反映内容、形式空泛单一,效果并不明显,您担任过南航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部、宣传部的领导,并且还承担课题的研究,您的高见是什么?您觉得政治学习该如何才能真正见效?
  吴:是啊,“政治学习”无论对什么人、无论什么时候,确实十分重要,不过方式、内容都在不断创新改革,要与时俱进。你要我说的,那也是我当时的想法和做法,现在又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当时社会思想比较混乱。我主持过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那时研究生很少,但都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为此,我们特别强调,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依据,一定要把理论学好。但在学好理论的同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我们建立了体系、调拨了经费、组织学生到工矿企业、到农村去调查、考察,亲身感受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在社会中的实践情况,写出研究报告,还举行交流会、研讨会、报告会。大家兴趣很高,收获很大,很多报告和论文还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为此,我专门写过论文《提高研究生“政冶学习”成效》,还得了奖。
  “政冶学习”千万不能流于形式,后来我担任宣传部长组织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时,要求每个部门都要结合本部门工作来谈学习心得,并提出贯彻措施,相互交流,改变了只谈体会、不结合实际的空谈状况。

  虚心竹片片低头叶

  金:您从泰顺山区的一名放牛娃到后来成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宣传部长、研究员,退休后为回报家乡,一腔赤子热血。现在您在做些什么?对家乡的学子有什么话要说吗?
  吴:虽然我已经离开泰顺,但我还是钟情于为泰顺老乡做些事。近几年,我在常州我们老乡创办的中国美吉特集团担任顾问,同时还以志愿者身份为温州商会、浙江商会以及一些企业在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出些点子、提些方案和建议等。看到老乡企业快速发展,心里十分高兴。
  “虚心竹片片低头叶,熬霜梅朵朵迎头花。”是我的座右铭,一生伴随着我。我希望家乡的年轻人虚心学习,低调做人,决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低头、屈服!希望大家都能静下心来,潜心磨炼自己,在学业不断取得长进的同时,不断“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完善自己内在素养!我将这些话赠送给家乡的年轻人,与学子们共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