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35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闽北光泽县七夕流行在廊桥上“量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3 08:15:0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年“七夕”这天,闽北光泽县流行着一种在廊桥上“量桥”的风俗。“量桥”是走廊桥和过廊桥的意思,寓意用虔诚的心祈求平安。光泽是闽赣边境的一个山区小县,地处偏僻,民风古朴。据清版《光泽县志》“风俗”中有:“人物犷真,民风淳朴。”

光泽县的安泰桥
每年“七夕”这天,闽北光泽县流行着一种在廊桥上“量桥”的风俗。“量桥”是走廊桥和过廊桥的意思,寓意用虔诚的心祈求平安。
光泽是闽赣边境的一个山区小县,地处偏僻,民风古朴。据清版《光泽县志》“风俗”中有:“人物犷真,民风淳朴。”千百年来,民间流行着许多年节风俗习惯,形成山区小县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七夕这天的“量桥”风俗,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种。
廊桥,在当地又叫篷桥、凉桥等,上有屋瓦,遮风挡雨,中间一般都设有神龛,适合举办活动。光泽历代建有不少廊桥,至今保留下来的还有10余座,民间这项风俗也得以保留传承下来。民间有说:人的一生要过3桥,即父母桥、夫妻桥、子孙桥,即保佑父母安康、夫妻恩爱,子孙满堂。
从古至今在光泽有民间百姓特定的3座桥地方,即原来的司前村的廊桥为父母桥,这座桥在上世纪90年代被洪水冲倒,改在邻近邵武的一座廊桥。还有油溪村的廊桥为夫妻桥,大洋坪村的廊桥为子孙桥。每年七夕一到,这3座桥就会非常热闹,老早有人打扫,烧香,县内外四方信众,大多是老年妇女,呼亲唤友,身背香烛香纸等祭物赶赴这3座桥所在地,等待晚上“量桥”。
一个人一般一年“量”一座桥,有的连续三年完成,也可以间隔年度不限。次序一般是先父母桥,后夫妻桥,再子孙桥。也可以根据家中祈望的实际情况,决定先走哪座桥。走完了三桥后,每年七月初七这天,可随你走其他附近的廊桥。所以在光泽除三桥外,其他有廊桥的地方一般七夕时也有这“量桥”的内容,也很热闹。
“量桥”风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据光泽县油溪村每年主持夫妻桥“量桥”的桥首傅庆辉老人介绍说:民间信众把“量桥”看得很重,一般有专门司仪的人负责,马虎不得。桥上布置很隆重,张灯结彩,神龛前摆满供品,从早供下来。一天当中有三四个信众先举香过桥数遍,以清桥上的秽气。时钟鼓敲响后鞭炮响起,开始“量桥”。上桥时,带头人烧过头香尾香后先走,接着每个人跟在后边上去。桥上柱子贴着神符,桥头桥尾和中间放着盆子,随你丢平安钱。每个人走一步就接近一步平安,每到一根柱子前面人要转身与后面人鞠躬对拜一下,再走,再鞠躬对拜,再走,从桥头走到桥尾,再绕回到原地,即算“量桥”完成。结束鞭炮响后,往往人会大松一口气,表示完成了一件大事,一生就如过桥一样走过了平安。最后所有参加“量桥”的人在一起围成圈共诵平安经,表示今天有幸在一起“结缘”。
整个“量桥”时间长短根据人数而定,一般要二三个小时。量桥原来除信众外,一般人不能参加,后来发展到其他人都可以参加,服装也随便,点香祭拜跟在后边,也能够沾上幸运和平安,心里也会有一种满足和安慰。
“七夕”的“量桥”风俗,千百年来寄托光泽当地人美好的心愿和希望,而且成了一种桥的庙会,加入了茶灯舞、三角戏演出和擂茶会等内容,成为当地一项有名的风俗和桥庙文化一代代流传下来。(王建成)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大笨钟的微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13-8-13 08:25:5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