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廊桥:坚固的田园理想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28 16:58: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慧荣 于 2016-9-28 17:27 编辑

        台风过后,泰顺的三座国宝级廊桥——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被洪水冲毁, 大家心疼不已。想起曾经看过的这篇写廊桥的文章。让大家感受廊桥之美。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url=]2011年第11期[/url]




飞跃山溪,穿越沧桑。气势如虹,美轮美奂。一座编梁木拱廊桥,让行人毫无如履薄冰之感,反被“人在画中游”的愉悦所包围。几杆平常的木头,无钉无铆,如何创造数百年不倒的传奇?皆因缔造坚固廊桥的六个关键词——愿景、责任、巧艺、恒心、厚德与天人合一。

无论时代怎样风云变幻,千百年来,正如图中这座浙南泰顺县的清代古桥——溪东桥,纯木构、无榫卯的泰顺廊桥,始终安然守护着一方乡里的出行。在钢筋水泥浇筑的现代桥梁都事故频出的今天,人们不禁要问:廊桥是怎么做到的?

“让路!‘绳墨’来‘圆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众人满怀敬意地让到一旁。

只见神采奕奕的“绳墨”——负责廊桥肇建的大工匠手持钉锤,从草色青葱的山道上走来。他凑近散发着新木味道的桥身,桥上还有一处黑漆漆的小洞,徒弟立即迎上来,递过手中的一条木板。木板应着锤打声合入桥身,鞭炮声适时地响彻山谷,久久回荡。

“圆桥”是为桥梁竣工举办的仪式,那一刻,众人视野里涂成红艳色彩的廊桥竟使他们热泪盈眶……

这虽不是我眼前的场景,但在远及三四百年之前、近至上世纪中叶的浙南山野,它却常常发生。因为“绳墨”、“主绳”、“副绳”这些字样,在当地许多明、清古廊桥遗迹上屡屡留刻。当年,我造访浙江泰顺岭北乡上洋村时,发现建于民国年间的泰福廊桥上,同样记有“绳墨董直机”5个字。我循着线索找到这位时年79岁的老匠师,他便给我讲了上述的故事。

浙南地区,并不是富甲天下的鱼米乡,相反,它偏僻而闭塞。此地的民居绝不奢华,但人们却对造桥之事,极为认真与热忱。这些桥梁既需凌波跨涧,又要负载千钧,所用都是容易朽坏的木头材料,却造得扎实、耐用。

如今这些古桥不仅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而且这种营造木拱桥的技艺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廊桥的价值只在于美感和对绝活技艺的见证?不然。

越深入泰顺,廊桥的故事越令人感动。

绘于清光绪年间的《泰顺地舆全图》(今人着色)可以佐证,浙江温州泰顺县乃至浙、闽一带多山、多水,山重水复的地形正需要一架廊桥。右页图拍摄于福建屏南县山间,图中看似清澈亲切的山涧溪流,一旦到了雨季就会露出不友好的一面,洪水甚至会淹没沿岸小径。古人搭建的廊桥——惠风桥,却可以挺立数百年,历经大自然的考验。

来源:华夏遗产   作者:薛一泉 马小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