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4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十六载梦依稀 采茶舞曲回故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18 17:0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10 cellSpacing=0 width=680>

<TR>
<TD><B><B>四十六载梦依稀 采茶舞曲回故乡</B></B>
<B> ——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周大风先生泰顺之行</B> </TD></TR>
<TR>
<TD><FONT color=#999999> 萧云集 </FONT> <FONT color=#999999> 2004-04-17 </FONT>


<>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143/images/00004281.JPG">

   <FONT face=楷体_GB2312>周大风先生在万排乡茂竹园村这座土楼的煤油灯下写成九场大型越剧《雨前曲》,同龄的谢景古老人当年是村支书</FONT></P>
<>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143/images/00004282.JPG"></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周大风先生和当年首唱的学生们一起重温《采茶舞曲》</FONT>
<>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143/images/00004283.jpg"></P>    <FONT face=楷体_GB2312>?万排乡茶叶基地,孩子们唱《采茶舞曲》给周爷爷听</FONT>
<P>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143/images/00004284.JPG"></P>
<P>    <FONT face=楷体_GB2312>▲刘珠秀老人给周大风老师带来她当年手抄的《采茶舞曲》歌谱</FONT></P>
<P>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4月10日中午,泰顺县东溪乡小学一间普通的教室里,一群花甲老人端坐在课椅上,捧着《采茶舞曲》乐谱,一遍又一遍吟唱着这优美的旋律。他们正在用这特殊的仪式等待一别46年的曲作者———如今已是82岁高龄的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周大风先生。</P>
<P>    正是春暖花开、绿茶飘香的季节。欢迎周大风先生重返《采茶舞曲》的故乡,这是大家的愿望。今天终于来了,周大风先生带着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艺委会专家组的音乐家们;带着“江南丝竹”采茶舞乐队的演奏家们;带着46年前首录唱片的原创人员;带着把艺术还给人民的美好愿望回到了泰顺东溪,回到了茶农们中间。“让我看看你们,看我还认不认得!”银发矍铄的周老和当年的孩子们一一握手。“周老师,当年就是我领唱的!”“周老师,46年前我坐在第六排……”“周老师,这是我在排练的时候抄下的乐谱,一直珍藏在家里……”“周老师,您给我签个名吧……”这些饱经岁月风霜的六旬老人,早已过了“追星”的年龄,但见到影响自己一生的周大风老师,仍不能抑制内心的激动。他们簇拥着周老,一幕幕感人场景使在场的人们无不动容。</P>
<P>    省关工委艺委会秘书长、周老的得力助手徐力先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46年前的今天,1958年4月10日,大风先生在泰顺采风和演出时,来到东溪乡,看到茶农们热火朝天的采茶情景,听到了茶农们喜庆丰收的欢歌笑语。大风因感而发,有情要抒,一气一笔一个时辰,呵成《采茶舞曲》杰作!作为当年首录《采茶舞曲》的制片人,我要说的是,《采茶舞曲》首次灌制80万张唱片,突破当时中国唱片史上的最高发行纪录。现在全球有60多种唱片、磁带、CD版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和全世界。而你们是真正的首唱,你们功不可没!”</P>
<P>    “哥哥呀,上畈下畈紧插秧,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在“江南丝竹”采茶舞乐队的演奏家们的伴奏下,周大风先生和大家站成一排,一起演唱《采茶舞曲》。茶歌悠扬,溪山飘香。许多乡亲、来宾和着歌声低吟浅唱。现场的气氛令人感动,对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无以言表。</P>
<P>    当年在浙江歌舞团民乐队首录《采茶舞曲》中担任琵琶演奏的顾俊先生看到今天的情形十分感慨:“我太感动了,他们年纪这么大了,平时又没有人教,唱得那么准,没有一点跑音的。一曲茶歌46年,唱得那么真挚感人,我感动得落泪,可以说是深受教育,他们不容易啊。”顾俊先生还说:“这次参加乐队的演奏家们都来自不同的单位,大家平时都很忙,组成乐队十分不容易。为了能到泰顺来,大家克服了许多困难,合练了许多次,我们都十分珍惜这次来泰顺的机会。一是周老在浙江和全国音乐界享有很高的威望,大家都很尊敬他;二是我们也都想来看看《采茶舞曲》诞生的地方。现在大家心里只有一个遗憾,我们演奏得还不够好,对不起这里淳朴的乡亲们。”</P>
<P>    《采茶舞曲》是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曲和舞蹈配乐,1958年担任浙江越剧二团艺术创作室主任的周大风先生率团在泰顺体验生活前后近半年,在东溪乡的一座土楼里写成后,遂又在万排乡茂竹园村的煤油灯下用了三个晚上写成九场大型越剧《雨前曲》。该剧晋京演出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周总理还亲自修改《采茶舞曲》的歌词,在艺术界传为佳话(本版去年2月22日曾独家刊发《“采茶舞曲”源自泰顺》的报道)。</P>
<P>    在万排乡茂竹园村,与周老同龄的当年的村支部书记谢景古老人拉着周老的手来到他写《雨前曲》的土楼前,忆起46年前周大风先生在三楼居住,在合作社搭伙,和孩子们一起采茶、提水,和乡亲们一起唠家常的情形。现在谢景古老人儿孙四代同堂,家里盖起了洋楼,两个同龄老伙伴感慨的话语说也说不完。</P>
<P>    在茶山听孩子们唱着《采茶舞曲》,看着他们蹦着跳着满山奔跑喜采新茶的身影,周老热心地教孩子们辨别茶叶,教孩子们怎样学习劳技,学习科学。周大风先生用他的实际行动关心着下一代,影响着下一代。</P>
<P>    人民给了我艺术源泉,我要把艺术奉还给人民。在泰顺短暂的三天,周大风先生带领艺术家小组采茶舞乐队为乡亲们演出,给教师和学生们开讲座,给音乐爱好者讲歌词和音乐创作。在茶园、在山乡和溪涧,82岁高龄的周大风先生马不停蹄地奔波,畅谈他的音乐、他的教育思想。谈到泰顺茶叶,周老说:“泰顺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茶叶高贵的品质,早就有名茶获得世界级的金奖。真正是‘采日月之精华,凝天地之元气’。泰顺县是廊桥之乡,氡泉之乡,林木之乡,碇步之乡,有那么多的自然、文化资源,又是《采茶舞曲》的诞生之地,泰顺茶叶应该好好地做茶文化的大文章。”</P>
<P>    “一品三杯香,清香润五脏;二品三杯香,荡气又回肠;三品三杯香,精神格外爽。天下佳茗知多少,难得泰顺三杯香。”周老的即兴题字,表达他对泰顺人民的深厚情感,他说他很乐意在有生之年为泰顺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P></TD></TR></TABL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4-4-18 20:01:49 | 只看该作者
46年,多少代了?呵呵,我们是很难想象46年前的重逢之情的,周老是幸福的,幸运的,伟大的!
3#
发表于 2004-5-5 07:53:49 | 只看该作者
感人!……!![em07]
4#
发表于 2004-5-17 12:55:58 | 只看该作者
哦,有我们村的老人哦,哈哈,不过我都不认识,惭愧
5#
发表于 2004-5-21 22:23:44 | 只看该作者
还敢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