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三川一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乐桥建造追踪散记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8 17:40:30 | 只看该作者
<br/> <br/> <br/> <br/>
16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6 21:19:1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0" bgcolor="#ffffff"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bgcolor="#efefef"><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width="5%"></td><td width="95%"><!--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您当前的位置 :<a href="http://www.66wz.com/"><font color="#000000">网站首页</font></a> > <a href="http://www.wzrb.com.cn/"><font color="#000000">温州日报</font></a> > <a href="http://www.wzrb.com.cn/oyfk/"><font color="#000000">瓯越副刊</font></a> > <a href="http://www.wzrb.com.cn/oyfk/ft/"><font color="#000000">风土</font></a> 正文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td></tr><tr><td valign="top" width="568"><table cellspacing="6"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bgcolor="#ffffff"><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2%" align="center"><tbody><tr><td align="center"></td></tr><tr><td align="center" height="30"><!--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r><td valign="top" align="left"><div align="center"><h1>见证圆桥仪式</h1></div></td></tr><tr><td valign="top"><div align="center"></div></td></tr><tr><td valign="middle" align="left"><div align="center"><!--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div></td></tr><tr><td valign="middle" align="left"><hr/></td></tr><tr><td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wzrb.com.cn/"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http://www.wzrb.com.cn/<;/font></a>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2006年12月24日 10:03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r><td align="center"> </td></tr><tr><td class="p14" align="center"><div align="lef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tbody><tr><td><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66wz.com/0/00/12/72/127228_976053.jpg" border="0" alt=""/>
                                                                                                                                                        </p></td></tr></tbody></table></p><p align="center">  ▲12月16日上午,一些小孩从即将竣工的同乐廊桥前经过。 <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tbody><tr><td><img src="http://pic.66wz.com/0/00/12/72/127229_710410.jpg" border="0" alt=""/>
                                                                                                                                                </td></tr></tbody></table></p><p align="center">  ▲竣工后的同乐廊桥如一道亮丽的彩虹横跨溪水之上。 <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tbody><tr><td><img src="http://pic.66wz.com/0/00/12/72/127230_208380.jpg" border="0" alt=""/>
                                                                                                                                                </td></tr></tbody></table></p><p>  ▲16日下午,今年82岁高龄的董直机老人在为同乐廊桥的装饰品做最后检查,他致电在外县的徒弟,邀请他次日来参加圆桥庆典。</p><p><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tbody><tr><td><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66wz.com/0/00/12/72/127233_068272.jpg" border="0" alt=""/>
                                                                                                                                                        </p></td></tr></tbody></table></p><p align="center">  ▲16日夜里,岭北乡村尾村的气温低到0℃,宛如长龙的百家宴饭桌上结了厚厚的霜。<br/></p><p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tbody><tr><td><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66wz.com/0/00/12/72/127231_935587.jpg" border="0" alt=""/>
                                                                                                                                                        </p></td></tr></tbody></table></p><p align="center">  ▲16日晚,廊桥边灯火辉煌,村民的舞龙队在廊桥前欢腾。</p><p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tbody><tr><td><img src="http://pic.66wz.com/0/00/12/72/127232_802619.jpg" border="0" alt=""/>
                                                                                                                                                </td></tr></tbody></table></p><p align="center">  ▲17日凌晨,为了百家宴,村民们开始捣年糕,做足几千人的用量。</p><p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tbody><tr><td><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66wz.com/0/00/12/72/127234_876395.jpg" border="0" alt=""/>
                                                                                                                                                        </p></td></tr></tbody></table></p><p align="center">  ▲17日上午,董直机老人在圆桥仪式上钉上了廊桥最后一块木板。</p><p><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tbody><tr><td><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66wz.com/0/00/12/72/127235_878764.jpg" border="0" alt=""/>
                                                                                                                                                        </p></td></tr></tbody></table></p><p align="center">  ▲17日上午,圆桥仪式现场热闹非凡。</p><p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tbody><tr><td><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66wz.com/0/00/12/72/127237_799662.jpg" border="0" alt=""/>
                                                                                                                                                        </p></td></tr></tbody></table></p><p align="center">  ▲17日中午,热闹的百家宴也吸引了外国友人。</p><p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2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tbody><tr><td><p align="center"><img src="http://pic.66wz.com/0/00/12/72/127236_073201.jpg" border="0" alt=""/>
                                                                                                                                                        </p></td></tr></tbody></table></p><p align="center">  ▲17日上午,廊桥最后一块空缺的木板被钉上后,乡民们纷纷来“踏桥”。</p><p>  翁卿仑 文/摄</p><p>  12月17日,泰顺岭北乡村尾村为庆贺同乐廊桥正式落成,举行了盛大的圆桥仪式。</p><p>  回眸2004年9月,由泰顺廊桥老工匠董直机主墨的温州目前唯一一座运用传统工艺新建的木拱廊桥——同乐桥在泰顺县岭北乡村尾村动工兴建。同年12月12日,新廊桥上桥梁;12天之后,廊桥桥屋上栋梁。同乐桥由民间集资兴建,在整个建造过程中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由于当时资金方面的短缺,使该桥的兴建颇费周折。虽然廊桥主体部分早已于去年完成,但是直到最近一两个月,资金、人力等全部到位,村里才决定按民间方式择吉日吉时举行圆桥仪式。</p><p>  新建的同乐廊桥总长34.4米,跨度23米,桥身高8米,桥面宽5.2米。廊屋分三层,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廊桥。和其他传统工艺建造的古廊桥一样,桥梁由木料咬合而成,不用一枚钉子。</p><p>  圆桥仪式定在12月17日。因为同乐廊桥是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传承传统工艺最完善的廊桥建筑,村民们对圆桥仪式自然严格按照各项传统环节进行。在泰顺,这样的仪式人们已经是50多年未见。现代交通日益发达,日后这样的古老仪式恐怕也不会多见了。笔者有幸全程参与了岭北乡百年一遇的同乐廊桥圆桥仪式,并用照片为载体,将此一一定格以供分享。</p><p>  根据泰顺岭北一带习俗,遇上较大的喜庆节日,如春节、中秋、乡村的大型庆典等,都要举行一些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以增加喜庆气氛。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泰顺各地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在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那些过去岭北人常见的提线木偶戏、越剧、舞龙灯、舞八仙灯等传统娱乐和习俗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这次同乐廊桥的圆桥庆典,又一次把传统习俗重新带回了人们的生活。这几日为了亲眼目睹和亲身参与圆桥仪式,那些外出务工的青年人也大部分回乡,他们和留守家中的老人、小孩一起,把圆桥庆典推向了高潮。</p><p>  圆桥仪式真正开场的时间是17日凌晨3点。但前一夜,村民们已经开始根据旧俗在廊桥的所在地村尾村舞起了长龙舞,一路锣鼓喧天,灯火辉煌,同乐桥在村民的霓虹灯打扮下于黑夜中显得格外美丽。当晚,泰顺山区传统的娱乐木偶戏也在田间上演。</p><p>  为了圆桥庆典,村民要遍请四方嘉宾,所以17日的仪式过后还要举行泰顺民间习俗百家宴,村头村尾一路摆上饭桌,宴请各位乡亲和来宾。而庆典的前夜,既是喜庆的前奏又是大部分村民都忙碌无眠、灯火通明的一夜。他们要杀鸡宰羊、捣年糕、准备糯米酒……</p><p>  17日凌晨3点,传统的圆桥仪式正式开始,村民们先后祭天地、祭桥等,目的是为了让各方神明和父老乡亲都能很好地接纳同乐廊桥这个“新人”。祭拜时间很长,由专门的人员一直进行到当天下午,而上午同时举行舞龙灯、演木偶戏、孩子们跳当地特有的舞蹈八仙灯等,以供乡民们观赏。</p><p>  上午10点30分,同乐廊桥的设计者和建造者董直机老人领人把廊桥上最后一块空缺的桥板钉上,乡民们先后从桥上走过,名为“踏桥”。如此一来,圆桥就算圆满结束,村民们便可以举行百家宴,宴请各位来宾了
16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6:47:24 | 只看该作者
<p>同乐桥建造散记精简版可以到浙江文化信息网去看</p><p><a href="http://www.zjcnt.com/xinzt/tlq.php">http://www.zjcnt.com/xinzt/tlq.php</a>《廊桥绝唱》</p><p></p>
164#
发表于 2007-5-20 23:38:05 | 只看该作者
<p>顶顶顶</p>
165#
发表于 2007-5-21 20:58:22 | 只看该作者
顶啊,董老功德无量!朴实的村民们功德无量!所有为同乐桥添砖加瓦的人们功德无量!袋驴向你们敬礼!同时也向一直为同乐桥建设宣传呼吁的一泉老弟敬礼!

166#
发表于 2007-5-21 21:57:14 | 只看该作者
<p>我也顶上一个!</p>
167#
 楼主| 发表于 2007-7-12 15:49:4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有很多地方请老董建桥哩,近段时间准备到温州三洋湿地生态公园建廊桥,只是那地方地桩一根接一根打下去就是探 不到实底,地基还没弄好哩
168#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10:45:26 | 只看该作者

编梁木拱桥绳墨寻踪

主持廊桥建造的工匠被称为“绳墨”  
编梁木拱桥绳墨寻踪

  

  ▲三魁镇薛宅村薛宅桥,梁木上有许多工匠名字的记载。

  
▲桥屋构件


  ▲立柱架

  
▲抬栋梁


  ▲上梁


  ▲董直机(右)和他的徒弟蔡昌瑞在演绎古老的造桥方法。


  ▲董直机新造的岭北乡村尾村同乐桥。


  ▲董直机25岁时建造的岭北乡泰福桥。


  ▲2006年曾家快建造衢州黄土岭村廊桥。 林小勇 摄  


  荨青年木匠曾家快建造泗溪镇南溪村无名小廊桥。


  ▲“斧头王”曾家快

  薛一泉 文/摄
  

  近年来,泰顺廊桥频传喜讯,2005年从县文保单位升格至省文保单位;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今年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其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又被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这项曾被认为已经失传的民间手工技艺再度引起世人关注。

  北宋“牢城废卒”

  发明无柱飞桥

  “嘭”的一声巨响回荡在北宋京城汴梁运河边的街道上,声音虽然很大,不过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一个路人嘀咕了一声:“船又撞上桥了!”汴水在隋至北宋的500年间,一直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北宋初年,城中建有多座有柱梁桥和舟浮桥,洪水季节,在宽仅16余米的运河上,繁忙的船只常常与桥柱相撞。

  就在汴京的官员为运河上经常出现的撞桥事故苦恼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青州,木拱桥技术诞生了。这种无脚飞桥解决了繁忙的水上运输与有柱梁桥之间的矛盾,于是迅速在汴水河上得以传播。它就是今天我们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中见到的虹桥。

  虹桥技术的发明,在历史文献和今天的许多著作中都有记载,却未能找到确切的发明者。比如《中国古代交通运输工具创造发明人物小传》一书中,关于虹桥技术发明人也只有“宋朝人,姓名已不可考”的记述,或者用“牢城废卒”(指关押在监牢的残疾士兵)取而代之。文献中说这个人具有超常智慧,当时在青州太守夏竦的支持下,用数十根大木相贯为桥,无柱的虹桥就这样造出来了。

  今天我们已无法看到宋代虹桥实例,但泰顺的编梁木拱廊桥技术却与北宋的虹桥一脉相承,在拱架构造上具有相同特征。当年那位“牢城废卒”就是主持建造第一座虹桥的工匠,而青州太守夏竦在其中充当的则是首事的角色。

  在岭北乡找到

  泰福桥建桥绳墨

  泰顺廊桥的建造当然也少不了首事和绳墨这两个角色。“绳墨”即主持建造的工匠,因为他们要用一种叫“墨斗”的工具在材木上用蘸了墨水的“绳线”弹出尺寸,其助手再根据他衡定的规格进行取材。于是“绳墨”便成为造桥主工匠的别称,担任助手的其他木匠则称“副墨”。

  泰顺或者南方其他地区的编梁木拱廊桥源出何处,要讲清这个问题目前恐怕还有困难,但寻找建桥工匠一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行动方式。找到浙南闽北建桥工匠手艺传承脉络,或许就可以弄清北宋虹桥与南方编梁木拱廊桥之间的关系。五六年前,我和有关专家一起对泰顺境内的廊桥进行了一番寻访。在三魁薛宅桥的梁木上,我们不仅看到“福建寿宁小东巧匠徐元良”的记载,上面还清清楚楚地写着“副墨薛思年”的名字。除了后来我们与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在福建省寿宁县的小东村找到73岁的廊桥工匠郑多金以外,对于“副墨薛思年”是泰顺薛宅村人的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薛宅村一位村民的老屋里,我看到了《薛氏家谱》。翻开泛黄的纸页,果然找到薛思年的名字。但记载非常简单,这位木匠或许终身未娶,并无子嗣,大约在中年时搬到了一个叫赤岩前的小山村。之后的情况,比如手艺传承等就此断了线索。然而在岭北乡上洋村泰福桥调查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令我兴奋异常。

  这座造于民国年间的廊桥大梁上,异常清晰地写着“绳墨董直机”几个大字。民国距今也就八九十年,如果当时建造泰福桥的绳墨董直机是20多岁,那么我们还有没有可能找到他?但这座出自他双手的石拱木平廊桥与编梁木拱廊桥技术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寻找的本身有没有意义?一系列问题萦绕心里,但我还是立马决定在泰福桥附近的村庄开始寻访。

  经过多方打听,我在岭北乡村尾村找到了这位满头白发的董直机老人,当时他79岁,泰福桥恰恰就是他在20多岁时建造的。虽然建造这座廊桥与造一座木构房子差不多(泰福桥底部用石拱跨溪,石拱之上造屋子),但他身怀建造编梁木拱廊桥的绝技却是几十年来无人知晓。这个发现真令我有一种大喜过望的感觉。

  在这位当时找到的泰顺当地唯一能够运用传统工艺建造编梁木拱廊桥的工匠背后,有着怎样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在董直机所住的老房子檐廊下,他向我讲述了年轻时学艺的往事。

  董直机怀才一生

  80岁时建造同乐桥

  1936年,董直机13岁时便与廊桥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他到毗邻的福建寿宁县杨梅洲村亲戚家中做客,当地正在建造一座编梁木拱廊桥。董直机对这种桥梁的构造非常好奇,于是在工地上当义务工,一边给建桥工匠当帮手,一边留心木拱桥的构造工序。十几天下来,他已把造桥工序都熟记在心。也就是在那时候,他心里开始萌生要建造一座廊桥的愿望。

  为了实现愿望,董直机17岁那年义无返顾地拜师学做木匠。出师后过了好几年,却一直没有建造廊桥的机会,他的愿望也一直埋藏在心里。有一天,他把自己心中多年的想法告诉大家时,人们谁也不相信这个年轻的小木匠能建造廊桥,同行的老前辈对他的想法更是嗤之以鼻:“小后生也有这个能耐?”董直机没有和人家争辩,他相信总有一天会用自己的双手证实一切。1948年,董直机25岁,建造廊桥的机会终于来了。邻村要建一座廊桥,首事找了许多工匠,最终还是未觅得能胜任的木工师傅,有人推荐了董直机。

  董直机虽然担任了建造廊桥的绳墨,但由于当时经费有限,他还是留下了诸多遗憾:一是廊屋的高度不够,二是桥屋的开间不大,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想中的建桥效果。最令他不能释怀的是,廊桥底部的构架并非编梁木拱廊桥结构。

  直到2004年9月,董直机80岁时,机会才再次降临。经过多年的筹备和计划,在岭北村尾村村委会和众乡亲的支持下,由他担任绳墨的一座运用传统工艺新修建的编梁木拱廊桥——同乐廊桥正式动工兴建。同年12月12日,同乐桥顺利完成了桥架安装。12月24日,举行了隆重的上梁仪式,村民们按照习俗杀猪宰鸡进行祭梁。在同乐桥建造期间,我曾十几次去现场,运用图文随记形式记录了造桥全过程。

  令董直机遗憾的是,在同乐桥的建造过程中,他的手艺仍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他告诉我:“当时为了考虑安全和减少开支,没有采用‘牛头撞’的方式搭建拱架,而是采取了先搭脚手架,然后再抬梁上架一根根搭构桥拱架的方法。”

  董直机提到的“牛头撞”也就是传统造桥工艺中的“合龙”,是将众多苗木搭置成拱架的一道关键工序,也是建造廊桥最精彩的步骤。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据民间传说,历史上还几次出过人命。

  路秉杰教授

  用筷子搭出虹桥结构

  人们对编梁木拱廊桥最感兴趣的也许就在于奇妙的拱架结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同济大学建筑系路秉杰教授在日本东京大学讲学时就曾涉及《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他当场用筷子搭出了拱桥的模型,并解释此类桥梁结构的合理性,还在报上撰文称之为“中国一绝”,虹桥结构在日本引起轰动。

  如果你有兴趣一睹如何运用传统工艺建造编梁木拱廊桥的话,可以到董直机的老家岭北乡村尾村,这位老工匠可将他亲手制作的编梁木拱廊桥模型在几分钟时间内拆除,然后再用传统的合龙方式演绎给你看。有一次,廊桥模型合龙完毕后,董直机让一位前来采访的记者坐到模型上,就在记者忐忑不安生怕模型被压坏时,董直机却怡然自得地说:“承受一个人的重量没问题!”这让人们亲眼目睹了编梁木拱廊桥的承受力。

  就在董直机因建造同乐桥而名声大噪,县内很多地方请他造戏台、造亭子时,在峰回路转、景色优美的泰顺县泗溪镇南溪村,年轻木匠曾家快也建造了一座编梁木拱廊桥,引起多家新闻媒体关注。那么,这位木匠的建桥手艺又是师承何处呢?

  曾家快无师自通

  建造袖珍廊桥

  出身于木匠世家的曾家快学习造桥手艺可谓“独辟蹊径”,没有传统的师承轨迹可寻。他18岁开始继承父业学习木匠手艺,几年来对泰顺廊桥进行了上百次实地调查考察,一座座精美的木拱廊桥模型从他的手中脱颖而出。2003年曾家快30岁,12月6日由他主墨的一座新的编梁木拱廊桥在南溪村正式开始架设。落成后的新廊桥跨径5.9米,宽3.2米,桥长10米。在泰顺现有的廊桥中,这座无名廊桥可谓是一座“袖珍型”的小廊桥,“再小下去就是模型了!”曾家快如是说。

  去年,曾家快还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状元360之超级“斧头王”》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战胜所有对手,成了名副其实的“斧头王”。

  2006年6月,曾家快受邀到衢州一个叫黄土岭的小山村建造廊桥。该桥跨径有12.5米,宽3.6米,长16米,总造价10多万元。走近廊桥,在桥梁上看到写有“主墨泰顺县曾家快”字样。这座廊桥是黄土岭村为发展旅游,专门到泰顺请曾家快建造的,曾家快也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泰顺第一位外出建造廊桥的人。

  目前泰顺境内的

  编梁木拱桥艺人

  至此为止,我们已摸清了目前泰顺境内能够建造编梁木拱廊桥的绳墨师傅的现状。但遗憾的是,历史上建桥工匠的情况依然没能理清源头和脉络,北宋虹桥与南方编梁木拱廊桥之间的关系亦仍是一个谜团。这意味着该项研究路漫漫其修远兮!

  泰顺现今掌握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师傅原来只有两位,即董直机和曾家快。董直机在同乐桥建造过程中,曾收徒3人传授技艺。也就是说,目前掌握建桥技艺的人已增至5人。但廊桥在很大程度上毕竟已失去了交通功能,成为一种文物建筑。那么,董直机的3名徒弟是否又将重复师傅的经历,空怀建桥技术几十年而得不到造桥机会呢?或许,也有可能像曾家快一样,接到一些旅游区的邀请而建造廊桥。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毕竟掌握和传承了曾经濒临失传的技艺,使这门宝贵的民间手工技艺重获新生。
169#
发表于 2007-9-4 10:17:36 | 只看该作者
好想去看新桥~~
170#
发表于 2008-4-1 22:01:48 | 只看该作者
请大家多多支持同乐~~
171#
发表于 2008-4-25 14:55:22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廊桥是这么来的,辛苦了!!!
172#
发表于 2008-4-28 22:57:04 | 只看该作者
我五一就要去看同乐桥了。
请问岭北村有什么地方可以住宿?
173#
发表于 2008-5-4 12:27:28 | 只看该作者
再顶!!!!!!!!1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0-4-29 15:14:2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只能看到第九页呢,之后的就找不到了
175#
发表于 2010-11-1 20:48:26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期待牛贴单帖浏览量即将突破10万人次!
图片看不到的情况将及时修复!
17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0 14:19:54 | 只看该作者
从藏在深山到跃居“世遗”  

  以“中国最佳生态、世界最美廊桥”为主题的2009·中国泰顺廊桥文化旅游节于7日启幕。这是有史以来浙南地区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廊桥文化盛宴。

  此前的10月15日,省文化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浙江非遗项目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关情况,我市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文作者薛一泉曾先后供职泰顺县和省、市文化遗产保护部门,2003年,在泰顺进行廊桥调查时发现了该项目,之后又参与了有关申报和保护工作。本版特邀其撰文,为读者呈现这个项目在七年时间里所历经的令人欣慰的转折和发展。

  2003年,泰顺县发现当年79岁的造桥工匠董直机,他是当时浙江省内唯一掌握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的建桥师傅。

  2004年,泰顺县岭北乡村尾村动工重建同乐桥,董直机师傅在这次建桥中收徒授艺,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5个徒弟。

  2005年,泰顺县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外50多位古建筑专家对刚竣工的同乐桥进行考察。

  2006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县级非遗名录。

  2007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先后列入市级和省级非遗名录。

  2008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2009年,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浙闽两省联合申报,申报地区包括:温州市泰顺县;丽水市庆元县;宁德市屏南县、寿宁县、周宁县。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团体的代表主要是泰顺县的董直机先生、屏南县的黄春才先生、寿宁县的郑多金先生。

  9月30日夜半时分,我接到朋友泰顺非遗中心主任季海波打来的电话,他激动地告诉我: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顺利列入世遗“急需保护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刚刚将名单上传到官方网站上!那晚,对于众多泰顺廊桥的“铁杆粉丝”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很多人都在用手机发送短信,传递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寻访发现,

  当年建桥师傅仍健在

  10多年前,好莱坞大片《廊桥遗梦》热映的时候,隐逸于浙南泰顺的廊桥也随之声名鹊起。也就是从那时起,经过泰顺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保护和宣传工作的开展,当地众多年代久远的廊桥,在不断提升保护等级的同时,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怀着各种情怀踏上廊桥寻梦之旅的人也越来越多。

  当时,我在泰顺县文博馆供职。在以往的乡土文化调查中,从未发现近年新建造的廊桥。泰顺还有会造廊桥的师傅吗?带着疑问,2003年仲夏的一天,我到岭北乡调查泰福廊桥时,在栋梁上发现“绳墨董直机”几个大字的记载。绳墨,在传统廊桥建造中,是主事的廊桥主工匠的别称。据记载,泰福廊桥建于民国时期。我推算,当年建桥的如果是个年轻师傅,今天也许仍然健在。

  根据这个线索,我开始四处寻访廊桥师傅董直机。一个多月一晃而过,我仍一无所获。一天,听说岭北乡村尾村有董姓善木工之人。次日一早,我就往那里赶。在村民的带领下,我见到了时年79岁的董直机老人。老人精神矍铄,浓眉之下双眼炯炯有神。听说我是依据泰福廊桥上的5个墨字找来的,老人显得有些激动:“我只做过桥面上的廊桥,没做过桥身。”老人缓缓叙述了自己少年时就迷恋廊桥的经历,并表示造一座廊桥是心中的一个梦想。25岁时,终于有机会参与设计建造他人生的第一座桥——泰福桥,并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在桥梁上。然而,这只是个石拱木平廊桥,他负责的只是廊屋的设计和建造,“现在我都要80岁了,这辈子,什么时候能亲手建一座廊桥就好了!”老人向我感叹。

  当时,董直机是浙江省内发现的唯一能够运用传统技艺建造木拱桥的老工匠,这一重大发现当时引起了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建桥传艺,

  掌握技艺者增至7人

  在发现掌握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工匠之后,泰顺县文化部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和制定抢救性保护方案。考虑到董直机师傅年龄偏大、建桥手艺后继无人等情况,县文化部门决定通过建造新廊桥的方式,鼓励董师傅收徒授艺,把这门宝贵的濒临失传的手艺传承下去。

  那几年,泰顺旅游在不断升温。2003年9月,岭北乡天关山古道被旅游专家评定为旅游景点五级单体。出于给旅游增添新亮点和民间独特工艺的保护和继承,岭北乡村尾村决定筹资建造一座编梁木拱廊桥,由董直机师傅担任“绳墨”。2004年9月,在泰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岭北乡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协助下,由岭北乡村尾村的村委会主任潘长松和赖保柱等人担任首事的村尾村同乐桥动工兴建,并于2005年12月正式落成。

  通过建桥,董直机收了5名徒弟,把建桥手艺传给了他们。此外,泰顺年轻木匠曾家快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掌握了木拱桥的营造技艺。泰顺掌握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的工匠由原来的1人增至7人。这个本已处于濒危边缘的非遗项目,通过建桥、艺人收徒授艺,保护和传承状况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

  拓展空间,

  保护等级连升四级

  传统乡土社会的变革、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交通方式的改变,使廊桥的许多功能,特别是交通功能急剧弱化,这也是建桥手艺濒临失传的根本原因。虽然培养了多名建桥艺人,但他们会不会也像董直机师傅那样长期空怀手艺而没有造桥机会呢?如何拓展这门手艺的生存空间,成为推进保护和传承工作的瓶颈问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几年,泰顺不少地方新建廊桥,给艺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除了岭北同乐桥,泗溪镇南溪村、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阳镇埠下村都先后建造了廊桥。此外,泰顺有关部门还加强与县外相关旅游景区的联系,先后介绍董直机、曾家快等人到温州和衢州等地的旅游景区承接建桥工程。由此,我们欣喜地看到,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已得到有效的活态传承,泰顺廊桥文化也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在做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名录项目,成为泰顺非遗保护部门的又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相继列入了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遗名录,而今又顺利列入世遗急需保护名录,该项目传承人董直机列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最初公布为县级名录项目到列入世遗急需保护名录,短短4年时间,可谓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能如此快速地提升保护等级,在我省非遗项目申报中极为罕见。

  在积极申报名录项目之外,泰顺县文化部门对木拱桥营造技艺等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实施政府补贴制度。并结合省文化厅在全省开展的“八个一”为内容的“服务传承人月”活动,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传承人、发放政府津贴、召开传承人座谈会、为传承人进行健康体检等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说明非遗保护“以人为本”,尊重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多方位地为他们提供服务的理念已在泰顺初步形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明天,

  持续廊桥美丽梦想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166项非遗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以总数26项名列第一。据相关人士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他国家很难超越我国创造的纪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申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不会单纯追求数量多少。”如同世界文化遗产一样,项目加入名录只是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如何保护还必须仰仗于项目所在地的国家和地区。

  省厅文化厅在10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后,次日又召集此次列入世遗名录项目保护责任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世遗项目保护工作会议。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我打电话给参加会议后回到泰顺的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潘小平局长了解有关情况。潘局长表示,他们即将在县里筹备召开新闻发布会,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告诉泰顺父老乡亲,告诉更多的关注泰顺廊桥保护的人们。接下来,他们要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遗保护的公约,做好相关后续保护工作,比如建立健全保护机构,争取加大经费投入,提请县委、县政府出台《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工作实施意见》等。

  季海波也表示,接下来,泰顺非遗中心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充实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影像资料,为档案资料的电子化保存和动态展示奠定基础;继续帮助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收徒授艺,并通过建桥的方式开展传习活动,使该项目传承人呈梯队扩展。潘小平局长、季海波主任还特别强调,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扩大泰顺廊桥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为加大泰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希望,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项目在完成其令人称赞的保护等级的提升后,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在喜悦和憧憬中,我登录了中国廊桥网论坛,在众多网友的跟帖讨论中有一个网友这样写道:“今天,中国的木拱桥实现了一个梦;明天,我们不能让她遗失了这个梦。”

  我想,这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现存的古代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浙西南的泰顺及福建的寿宁、屏南等为主的山区县市,泰顺木拱廊桥因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样,历史悠久而独树一帜,闻名中外。

  历史沿革: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的编梁式木拱廊桥源于宋代,是在宋室南渡工匠入山后才出现的。随着研究深入,目前有专家认为,泰顺木拱廊桥并非由北方传入,是本地先民的创造,有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而在北方却没有发现如此完备的发展体系。起因是,泰顺山区由于经常发生山洪,结构简单的桥梁容易被水冲垮,长期的造桥经验积累有可能促使本地工匠发明虹桥结构。另外,泰顺木拱廊桥也并非是汴水虹桥的简单再现。早在虹桥出现汴水上时,泰顺木拱廊桥可能已经诞生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

  工艺特点:木拱桥的传统设计与建造综合运用了木材、传统建筑工具和工艺以及横梁搭建、榫眼和榫接头等核心技术,并由经验丰富的木工师傅根据传统结构力学知识在各种不同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泰顺木拱廊桥大致可分为编梁木拱廊桥、八字撑木拱廊桥、木平廊桥等几类,其中编梁木拱廊桥最具文物价值。它的基本组合单元是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平面呈“井”字形。由于桥是受压的,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就会越压越紧。这种结构,不用钉铆,只需用相同规格的杆件,叠压穿插,搭接而成,而上梁是造桥关键。

  代表性传承人  

  董直机

  1936年,董直机13岁时便与廊桥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年他到毗邻的福建寿宁县杨梅洲村亲戚家中做客,当地正在建造一座编梁木拱廊桥。董直机给建桥工匠当帮手,把造桥工序都熟记在心,并开始萌生要建造一座廊桥的愿望。

  17岁那年,董直机拜师学做木匠。1948年,董直机25岁时,为邻村建了一座廊桥。但由于当时经费有限,他还是留下了诸多遗憾。直到2004年9月,董直机已80岁,机会才再次降临。经过多年的筹备和计划,由他担任绳墨的一座运用传统工艺新修建的编梁木拱廊桥——同乐廊桥正式动工兴建。同年12月24日,举行了隆重的上梁仪式,次年12月竣工并举行圆桥仪式。

  曾家快

  出身于木匠世家的曾家快学习造桥手艺可谓“独辟蹊径”,没有传统的师承轨迹可寻。他18岁开始继承父业学习木匠手艺,几年来对泰顺廊桥进行了上百次实地调查考察,一座座精美的木拱廊桥模型从他的手中脱颖而出。2003年曾家快30岁,12月6日由他主墨的一座新的编梁木拱廊桥在南溪村正式开始架设。落成后的新廊桥跨径5.9米,宽3.2米,桥长10米。在泰顺现有的廊桥中,这座无名廊桥可谓是一座“袖珍型”的小廊桥。

  2006年,曾家快还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状元360之超级“斧头王”》比赛,一路过关斩将战胜所有对手,成了名副其实的“斧头王”。同年6月,曾家快受邀到衢州一个叫黄土岭的小山村建造廊桥,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泰顺县第一位外出建造廊桥的人。

  2009年,曾家快又分别在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雅阳镇埠下村新建了两座廊桥。

  泰顺现今掌握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师傅原来只有董直机和曾家快。董直机在同乐桥建造过程中,曾收徒5人传授技艺。他们是:岭北乡半岭村的梅福元、范念兴;岭北乡板场村的赖永斌;岭北乡村尾村的董传武;瑞安市仙降镇的金秀华。目前掌握建桥技艺的人已增至7人。

(来源:温州日报)

177#
发表于 2011-5-7 06:46:43 | 只看该作者
把造廊桥的技术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178#
发表于 2011-7-8 13:51:5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廊桥网这一分量最重的帖子单贴流量突破十万大关!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2:44:3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吃帖最受欢迎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1:20:28 | 只看该作者
有着共同关注的朋友请回我的新浪微博“薛一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