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5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守护遗产] 浙江初拟34个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5 00:0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北蚕桑丝织、浙东锣鼓、瑞安藤牌舞、新昌调腔、绍兴平湖调、宁绍红妆、景宁畲族祭祀仪式。近日,省文化厅准备组织浙江的一批文化遗产,赴京申报浙江第一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  到目前为止,在申报的初拟名单上,已经有34个项目了。</P><!--advertisement code begin--><!--advertisement code end-->
<><STRONG>  申报不限名额</STRONG></P>
<>  浙江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副处长王淼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主要有民间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和民俗风情三类,但好些已经处于濒危状态,“要保护的太多了。”</P>
<P>  王淼介绍,34个项目还只是初拟,申报国家级截止到9月20日。在此之前,如果有地域独特性、濒危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好项目,还可以继续申报,申报不限名额。</P>
<P>  一旦申报成功,国务院会提供具体的保护方案步骤、资金保障,以及相应的专家人员,在年底就会公布。</P>
<P>  王淼对浙江申报的项目很有自信,“相信专家的眼光,他们找这些找了一辈子啊”。</P>
<P><STRONG>  非物质文化会化腐朽为神奇</STRONG></P>
<P>  “你听说过新昌调腔吗?”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研究员吴露生,寻找了一辈子“宝贝”,开口就扼腕叹息新昌调腔。</P>
<P>  关于它有好几种说法,比如明代调腔的遗存、明代四大南戏声腔之一——余姚腔的遗音、元代北杂剧。“不管哪种说法,它都是浙江甚至全国最古老的声腔剧种之一。”吴露生说现在仅存一个20多人的专业剧团,也没有观众,难以维持,奄奄一息。而新昌调腔的传统曲牌有360个,传统剧目有321本,昔日的辉煌只能活在老艺人的记忆和传说中了。</P>
<P>  还有绍兴平湖调,明初就有,清初盛行、民国鼎盛,全国独有的曲种,上个世纪50年代还灌了唱片,1963年培训过一批艺人,现在他们都60多岁了,全部改行做其他了。</P>
<P>  吴露生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了。“你知道我多着急?这些好东西被赞美的同时也正走向消亡。”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习惯于安逸的生活,现代人追求的更多的是实际效益、却漠视了非物质文化隐形的效益。“只要我们重视起来,几十年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化腐朽为神奇的。”</P>
<P><STRONG>  我们需要纯民间</STRONG></P>
<P>  刚从江山廿八都采风回来的吴露生,对一个唱山歌的80岁老翁念念不忘。在办公室里,老汉说,四面都是墙,咋能唱山歌呢?老汉买了瓶酒,醉得恰到好处,跑到山坡上,对着开阔的山野,扯开了嗓子,声音穿透山谷。</P>
<P>  “这时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只有黄土高原的人们才能把信天游吼得这么够味,你能在西湖边对着荷花这么吼吗?”吴露生说,现在,不少民间艺术已经开始变味了。</P>
<P>  比如梁祝、白娘子的传说,以口头在老百姓中流传的亚原生态,朴实地反映了人民的真善美,直到现在也非常风靡。可是有些电视竟然把白娘子的故事拍成了三角恋爱。我们需要的是纯民间的,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营造氛围。”</P>
<P>  从2002年至2005年,浙江省政府累计拨款2000万元用于民族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和民间艺术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点钱实在是太少了。”吴露生叹息着说。</P>
<P><STRONG>  相关</STRONG></P>
<P>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中国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名录,形成国家级和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今后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也将从国家级名录当中产生。</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05-8-15 00:10:03 | 只看该作者
<>连日来,景宁畲族自治县专门拨出经费,组织专业人员对畲族祭祀仪式进行挖掘整理,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是该县采取措施让民间瑰宝走出“深闺”的具体行动。</P>
<>  景宁是华东地区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民入迁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畲族文化历史悠久,这里拥有一连串熠熠闪光的民间瑰宝。畲族歌舞作为该县民俗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以此为题材编排的大型歌舞剧《畲山风》曾获得全国少数民族三月三创作表演双金奖,但畲族歌舞融畲民情感、文化、宗教、历史及民俗风情于一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出现青黄不接之势。另外,历史久远、韵味饱满、美不胜收的英川菇民戏、畲族传师学师、功德舞等,也由于人才和民间艺术等因素的缺乏而濒临“灭绝”。</P>
<>  为此,该县群策群力唱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曲,县财政投入资金50多万元,县文化行政部门也组织力量,培养民族民间艺术后起之秀。他们邀请民间老艺人组建英川菇民戏剧团,组织有关专家和文化骨干队伍,对散落在民间的濒危民族民间艺术进行普查登记,抢救挖掘畲族舞蹈、山歌、民间习俗、民间灯舞等7大类、36个濒危民间艺术。该县还利用畲族艺术团,巧妙地把畲族民间艺术经过创作融合其间,每年坚持下乡演出,以此扩大民族民间艺术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濒危的民族民间艺术重视程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5 0:11:09编辑过]

3#
发表于 2005-8-15 11:40:21 | 只看该作者
只要对中华民族孔孟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发扬,各地的非物质文化就不难保留和延续。
4#
发表于 2005-8-16 16:08:05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没有泰顺的?泰顺的木偶戏不是很好吗?假如说“泰顺廊桥”申遗不大可能,把“虹桥造桥工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是挺好的吗?这个可是濒危啊!我们这就两个人会造!这个申报同样也可以达到保护廊桥的作用。</P>
5#
 楼主| 发表于 2005-8-16 18:25:18 | 只看该作者
是很多东西都可以是,但是要有人去做工作的,不去作的话,当然别人不会想当然地就去把木偶啊什么的列入清单
6#
发表于 2005-8-18 10:40:51 | 只看该作者
<>对,小时候我最喜欢玩我邻居的老爷爷给我们做小木偶和他表演的木偶戏了,直到现在都让人难以忘怀!!不知道他现在还有没有保存着那些可爱的小木偶!</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8 10:41:41编辑过]

7#
 楼主| 发表于 2005-8-18 12:35:39 | 只看该作者
木偶的确给我们这些从孩子过来的人太多的记忆和欢乐了,我现在很难想象,那是居然那么痴迷看柴头戏,而且戏里戏外居然还能看的懂!
8#
发表于 2005-8-24 14:19:1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泰顺有申报了,是“药发木偶”,我就说泰顺怎么可能会不申报呢!</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