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55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瑞安重现探花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9 00:0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0 width=680 border=0>

<TR>
<TD>古之名贤读书处 今成学子求知地  <BR><B><B>瑞安重现探花楼</B></B> <BR><B> </B> </TD></TR>
<TR>
<TD><FONT color=#999999> 林云江/文 庄颖昶/摄 </FONT> <FONT color=#999999> 2005-12-28 </FONT> <BR><BR>
<>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9/node12/images/00016180.JPG"></P>
<>                         ▲仿古瓦当</P>
<>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9/node12/images/00016181.JPG"></P>
<P>              ▲夕阳中的探花楼建筑群古色古香</P>
<P>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9/node12/images/00016182.JPG"></P>
<P>                         ▲芭蕉成荫</P>
<P>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9/node12/images/00016183.JPG"></P>
<P>     探花楼(主楼)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P>
<P>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9/node12/images/00016185.JPG"></P>
<P><BR>               探花楼主楼前竖立着孙诒让铜像</P>
<P>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9/node12/images/00016186.JPG"></P>
<P>                     ▲亭廊相连</P>
<P>    <IMG src="http://www.wzrb.com.cn/node2/node9/node12/images/00016187.JPG"></P>
<P>                大榕树植根在鹅掌岩的岩石之中</P>
<P>    瑞安名胜探花楼,近日在瑞安中学校区内的遗址上重建竣工,再现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为瑞安古城再添人文景观。<BR><BR>    著名书法家池志?曾诗曰:“昔年台峤归来日,曾向沧江溯旧游。太息清廷科举变,更无人识探花楼。”探花楼几度兴毁,湮没已久矣。<BR><BR>    探花楼原为瑞安一大名胜,和塘河拱瑞阁、西岘观潮阁、莲湖话桑楼合称为瑞安四大名楼。<BR><BR>    《孙诒让学记(选)》载有探花楼掌故:“瑞安西郊有灵卫庙者,俗名陶尖庙。旁有小屋三楹,相传清乾隆年间孙敬轩编修希旦未第时,与林露杞岩读书此间。后孙廷试第三人,于是村人即名其楼曰‘探花楼’。然其地枕山面湖,俯仰足乐,幽芳乔木,春夏交奇,虽无龙湫雁荡之迹,固吾乡一胜处也。”<BR><BR>    孙希旦(1736—1784),字绍周,号敬轩,世居桐田里(今属碧山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任武英殿分校官,兼充国史三通馆纂修官。奉旨纂修《四库全书》,任编修、总裁,并受命厘定《契丹国志》、《大金国志》。<BR><BR>    林露(1735—1785),字润哲,号杞岩,世居城南桂林里。清乾隆二十七年中举人,三十七年成进士,授杭州教授。为清朝瑞安第一位进士。<BR><BR>    探花楼背负陶尖(又称陶峰)山,前临鹅掌岩,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明初的“陶峰书屋”。当时有位读书人名林九贤,字学正,居县城西郊,系永嘉学派巨儒陈傅良最初弟子林颐叔后裔,他幼承家学,博览群书,但后来因多次参加乡试而无所获,遂闭门读书,以诗文自娱。因其家中藏书宏富,其陶峰山畔藏书之处人称“陶峰书屋”,和当时“篔筜书屋”齐名。继后有人在此讲学读书,又称“陶峰书院”。<BR><BR>    清乾隆年间,林九贤后人林露和其妹夫孙希旦就在这陶峰山下古朴典雅、环境幽静的三间二层木结构建筑的楼房里,相伴攻读四书五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孙希旦中了戊戌科一甲第三名探花,成为清朝温州35位进士中唯一进入一甲的人之后,名声大噪。其读书之楼被人们称之为“探花楼”。民间《瑞安县志稿》载:“陶峰即陶尖,有孙希旦探花楼在矣。”<BR><BR>    春秋轮回,岁月嬗变。探花楼后来安放孙希旦、林露二贤神主,以供后人祭祀。至民国前期,科举制度已废,探花楼名声冷落,成为尼姑庵,佛像立于其中,孙、林神主反而置其后,楼房亦濒临倒塌。<BR><BR>    民国二十五年(1936),瑞安县文献委员会报请官府核准,修葺探花楼,重祀二贤。翌年一月,时称永嘉七子之一宋慈抱(墨庵)为已复旧观的探花楼撰《探花楼记》云:“吾邑名贤读书处有三:仙岩为陈止斋读书处;宝香为卓惟恭读书处;西郊陶峰为孙敬轩、林杞岩读书处。止斋、惟恭显于宋明,敬轩、杞岩则生于清,虽风节忠烈不逮二公,以儒林文苑,彪炳志?,俱足传也。”从《探花楼记》中可以读出探花楼在瑞安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BR><BR>    探花楼修复后翌年七月,一场大风,楼房全毁。宋慈抱等能诗善文之士30余人共议重修,并在探花楼楼傍隙地,仿飞云阁样式筑屋三间。因建楼结社在陶尖山之下,故取名“陶社”。楼下壁间悬有联语,一为“杜老突兀见此屋苏子敏捷好论诗”;一为“莫道兰亭无继迹须知莲社有攒眉”。自此,陶社社员经常聚首吟诗赋词,晨聚夕散,乐不思归。<BR><BR>    探花楼所依之陶峰,林壑幽深,云霭山色,流水潺潺,景色绝妙。“陶峰夕照”为古时“集云八景”之一(另七景为:龙潭观瀑、马岙停车、朱溪印月、锦湖泳风、米刻古石、寂寺晚钟、去碓舂声),峰峦天风中,夕阳映山红。<BR><BR>    探花楼前有岩石孤突而起,其形酷似鹅掌,故名“鹅掌岩”。岩石高约丈余,几乎无土,但顶部的榕树却植根岩石之缝隙,历经风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俨然放大之盘景,虽无“梦笔生花”之绝,亦足以令人赞叹不已。<BR><BR>    探花楼因人名,人因楼传。兴盛之日,有不少骚人墨客登楼游览并吟诗赋词,呼唱其间。著名经史学家李笠(雁晴)在《登探花楼》诗中云:“探花何处所,我上探花楼。细雨牛蹄滑,微风鸟语柔。伊人空渺渺,吾恨自悠悠。试问飞云浦,狂澜何日休。”北京大学教授林损(公铎)登探花楼见池志?题壁诗步其韵:“读书义利幼能辨,齐物逍遥寄一游。桑梓敬恭儒者事,携童更访探花楼。”又有《探花楼归途口占》云:“自笑真成爨尾桐,探弦高咏此楼中。金徽珠柱原非分,铁板铜琶亦已穷。东去大江流日夜,北来一雁入高空。油油禾黍群相贺,更指天西望彩虹。”<BR><BR>    探花楼后因年久失修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圮毁。2000年,瑞安中学择址西门陶峰山下建造新校园,探花楼遗址恰在新校区之内。古之名贤读书处,今成学子求知地,真可谓天缘之合,文脉延绵。为挖掘历史文化积淀,拓展乡土教育资源,纪念先贤,勉励后学,2003年瑞安中学决定在该楼遗址上重建探花楼,作为瑞中校史馆,使其成为爱乡爱校教育之基地;后学觅史溯源之根本;校友欢聚畅叙之乐园。日前,瑞安市委宣传部、瑞安教育局等部门命名瑞安市首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探花楼名列其中。<BR><BR>    现已竣工的探花楼工程占地近6亩,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有探花楼(主楼)、藏书阁、汇文堂、贤晖榭、墨香轩、六艺亭、省身亭、树人亭、行知廊、碑廊等。参照明清时代瑞安建筑风格,利用遗址中陶尖山、鹅掌岩和大榕树等自然景观,再现原有历史风貌。</P></TD></TR></TABLE>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5-12-29 19:46:28 | 只看该作者
<>挺大的房子。。有院子真不错</P>
<>泰顺没有像这样有走廊的大房子吧?~~</P>
3#
发表于 2006-2-3 17:49:15 | 只看该作者
著名书法家池志徴,前几天搬家`找到他送给我爷爷的的一张中堂`[em01]
4#
 楼主| 发表于 2006-2-3 22:42:31 | 只看该作者
那是宝贝了,好好保存!听说你要来泰顺,不知道什么时候成行
5#
发表于 2006-3-18 21:20:43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大笨钟</I>在2006-2-3 22:42:31的发言:</B><BR>那是宝贝了,好好保存!听说你要来泰顺,不知道什么时候成行</DIV>
<>谢谢`
<>那次第二天就去了.有一个是我这里日报的,拍了徐岙底村落回来在瑞安日报上发了.
<>下个月可能还会去,答应了在外面拍片认识的上海的摄友.给他们带路.到时候还要向你咨询摄影路线呢.</P>[em01]
6#
发表于 2006-3-21 18:15:46 | 只看该作者
<>探花楼那长廊真惬意.</P>
<>县级报取消后,听说很多地方以别的形式使地方报重生了,我们县怎么就没人搞,一个县怎么没必要要一份报纸呢,真是晕死</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