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2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守护遗产] 指上功夫一出戏——我县积极抢救民间指头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21 16:5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R> <BR> <BR> <BR>
< >木偶戏,对于泰顺人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可对“指头戏”也许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那么,到底什么是指头戏呢?不妨跟随记者到泰顺柳峰乡看看。<o:p></o:p></P>
< > <o:p></o:p></P>
< >在柳峰乡的墩头村,有一座200多年历史的古廊桥。4月15日,这座古廊桥一改往日的宁静,时而锣鼓声声,时而戏曲连连,格外热闹。一出多年未见的民间指头戏正在这里上演。仅凭一个人就能让80多号木偶人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谈情说爱、舞枪弄棒,尽情演绎着不同的传奇精彩人生。热闹、惊奇的场面难以想象!据了解,这是柳峰乡指头戏师傅叶其群为了配合县文化部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而特别出演的。<o:p></o:p></P>
<P > <o:p></o:p></P>
<P >指头戏在民间又称“布帐戏”、“扁担戏”,演出形式相当独特,艺人们将木偶头套接在一个布袋似的服装上,将一只手伸进服装,用食指操纵木偶头,用拇指和中指操纵木偶的双手进行表演,而另一只手则要边敲锣边打鼓。指头戏并不会因为是一个人在表演而使演出冷清逊色。木偶角色的举手投足、俯仰摇摆、舞刀弄枪、腾挪跌打,全凭艺人的指上功夫;而唱、念、道白,生、旦、净、末、丑,全在艺人的一张嘴上。据了解,泰顺的指头戏最初是从平阳传入,但致于何时传入,一时已无从考证。在过去,指头戏曾经是泰顺雅阳、三魁、彭溪等地群众最喜爱的民间娱乐形式之一,并在一段时间内长盛不衰。近几十年来,新兴文化娱乐形式的普及,指头戏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和作用,如今的乡村,几乎已见不到指头戏。</P>
<P >今年60岁的叶其群师傅,是在31岁的时候,因为家庭贫困才到福建学习指头戏表演的。他告诉记者,过去,无论是年轻人结婚、老人“做寿”还是乡村祭神等活动,都会邀请他去演指头戏。一出短戏至少得两个多小时才演完,长戏则需要一个月多,主要剧目有《双状元》、《彭祖求寿》、《八仙过海》、《陈十四传》、《封神榜》、《杨家传》等。由于学习指头戏表演难度大,条件好的人不愿学,悟性和灵气不高的人一年半载又学不会,现在以及很少有人会表演指头戏。叶其群惋惜地告诉记者,现在会表演指头戏的就只有他一个人了,如果没有人跟他学的话,这门民间表演艺术就失传了。<o:p></o:p></P>
<P > <o:p></o:p></P>
<P >为保护这一民间戏种,目前,县文化部门正组织人员对它进行拍摄和资料收集,让即将失传的指头戏得以传承。</P>
<P >(通讯员 陶云冰 泰顺网 林细艳 2006年4月20日)</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顶一下支持,顶一下 反对,踩一下反对,踩一下 微信微信
2#
发表于 2006-4-21 20:53:36 | 只看该作者
<>去年温州江心屿文化节,经泰顺朋友特地介绍,才发现了泰顺的扁担戏。但这小小的指头戏,真的太不引人注目了.在那么多的温州民间艺术文化种类中,指头戏的全部家当也就那么一点,如一顶小轿子,占据着那么点的地盘,而且表演者是掩藏在微型戏台里面的,根本就看不到!表演者默不做声的在一个小帘子后面,当我掀开那小戏台的帘子来,才露出戏台后边的憨憨的整张脸。</P>
<>当时我好惊讶啊,真的好久没看过指头戏了。听着师傅讲着指头戏已经找不到传承的人,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布袋戏是啥玩意。。。</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